選單

《詭秘的歷史》之涇原兵變

朱泚(cǐ)(742年-784年),字號不詳,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區)人,唐朝中期將領,薊州刺史朱懷珪之子。

年少從軍,身材壯偉,輕財好施,跟隨幽州節度使李懷仙和朱希彩。大曆七年,授檢校左散騎常侍、盧龍節度使,賜爵懷寧郡王,積極改善幽州與中央政府的關係,指派弟弟朱滔領兵入關,參與防秋。自身留居長安,授檢校司空、隴右節度使,冊封遂寧郡王。

唐德宗即位,授太子太師、鳳翔尹,遷太尉。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後,自立為帝,國號大秦,年號應天。興元元年(784年),建立漢國,年號天皇。受到西平王李晟攻擊,卒於彭原西城屯時,時年四十三歲。

《詭秘的歷史》之涇原兵變

唐建中年八月,李希烈親自率領數萬叛軍,打敗神策軍大將劉德信,進攻李唐王朝東方重鎮襄城。襄城危在旦夕,唐德宗下令,發“涇原”等諸道兵救襄城。唐德宗的這道命令,逼出了李唐王朝版“黎元洪”——盧龍節度使朱泚。

朱泚從節度使一職退休之後,享受著李唐王朝很高政治待遇,他準備在京城養老,可弟弟朱滔居然上了李希烈的賊船。

朱滔和李希烈聯盟之後,想找哥哥搭把手,把自己寫給哥哥的密信藏在蠟丸之中,偷偷派人送給朱泚。密信卻讓朝臣馬燧截獲,上報給皇帝。

唐德宗看了朱滔密信,下令把朱泚詔至皇宮,以朱滔蠟書示之。看到弟弟朱滔要求自己和他一起“叛唐”的密信,朱泚嚇得頓首請罪,連連解釋。

看著朱泚跪在階下虛弱蒼老的模樣,德宗動了惻隱之心,他說:“朱滔與卿雖為兄弟,相去千里,朕相信愛卿不可能與之同謀。”德宗一席話,說得朱泚老淚縱橫,他山呼萬歲,連呼“萬歲英明”。

“蠟丸”事件即不了了之。出於統戰需要,朱泚還享受李唐王朝“太尉”的行政待遇,皇帝沒拿朱泚乍的,就是不怎麼請他到皇宮吃飯了;朝廷一些重大活動,也不請朱太尉到場“致辭”、“剪綵”,這讓朱泚很受傷。

《詭秘的歷史》之涇原兵變

涇原節度使姚令言,接到皇帝東征襄城的詔書,趕緊率領五千軍向京城結集。

涇原是長安以西的一個小軍鎮,節度使下令從駐地開拔之後,許多將士把此次東征當成了一次遠足。還有人拖家帶小,想見識見識首都的風景。涇原兵到達長安之後,朝庭對即將上前線將士們的後勤工作,做得太差了。

原本出發時,既雨又冷,但皇帝可是全天下最有錢的人,涇原將士是在為皇帝打仗,大夥指著到長安後,皇帝會給將士們發禦寒冬衣,會大魚大肉,好吃好喝地招待涇原兵;還得給他們發獎金,發打仗補貼。節度使姚令言也承諾,即便戰死,朝庭會追封烈士,發高額的撫卹金。

可到長安之後,許諾的獎金沒有看到,吃的是一些粗糧雜食,要酒沒有,要肉沒有,甚至連禦寒的冬衣也沒有。涇原將士們憤怒了,有士兵踢翻了盛飯的大鍋,有士兵叫嚷道:“吃都吃不飽,老子哪有力氣打仗?”

還有人說:“國家不是沒錢,瓊林、大盈兩國庫裡錢糧都要發黴,憑什麼不發點給我們?”

涇原軍將士們的怨氣、怒氣、火氣一股一股地往上竄。

“皇帝老兒不發錢,我們自己找錢。”不知是誰這麼一鬨,涇原軍將士許多人大腦一熱,帶著武器到大街上武裝遊行。有人向皇宮出發,也有一部分人向國庫進發。

此時,節度使姚令言正在李唐王朝政府相關部門,辦理出兵手續,聞說部下譁變了,他嚇得連忙趕回駐地。

《詭秘的歷史》之涇原兵變

兵營裡也亂了套,營門前居然沒有崗哨,營內士兵們三五成群,走來走去,大聲嚷嚷。看到主帥回營,有人圍上來,姚令言大聲對涇原將士們說:“你們糊塗啊,咱涇源軍東征是為國立功,一上前線,肯定有富貴的機會,何必做出毀家滅族的蠢事兒”

涇原士兵完全失去理智,姚令言話還沒有說完,有士兵彎弓搭箭射向姚令言,姚令言嚇得策馬欲走。

一些忠於姚令言的將士,喝止想傷害姚令言計程車兵,攔下姚令言,強擁“令言”入夥。

德宗聞報涇原兵譁變,這時他才想起自己是一個有錢人,令中使傳詔:涇原人賜帛二匹。

“二匹帛“哪裡值得涇原兵冒著族滅的風險譁變?

德宗李適的使者,宣讀詔書一結束,就讓士兵射殺了。涇原士兵紅了眼,主帥都要不認了,哪認什麼鳥“中使”?

射殺皇帝使者後,涇原軍知道事情的性質變了,事惹大了。從原本的對社會“不滿”,變成想“革”社會的命;從原本只想製造一點小小“動亂”,到想大動作地反對李唐王朝。所以他們抱了團,他們帶了武器,他們還強擁節度使姚令言,向皇城北通門進發。

皇帝正在皇宮裡等候訊息,卻聽說使者讓譁變軍人殺了,他趕忙派出第二拔使者。第二拔使者才出宮門,還沒開口,又讓涇原軍給殺了。唐德宗害怕起來,這一次他準備大放血,下令從皇宮裡拉出二十車金銀財寶,賞賜涇原軍。

但什麼都晚了,涇原軍已經完成了從“譁變”到“叛變”的脫變,他們內部已經完全整合起來,準備攻打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