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鄧清明:25年等待終圓夢,讓我看到了堅持的意義

11月29日23點08分,神州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一次,56歲的鄧清明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而他為了這一天,已經等待了25年。

在此期間,鄧清明曾多次與夢想近在咫尺卻又失之交臂。

但他始終堅信: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風雨過後肯定是彩虹。

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讓他在而立之年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也讓我看到了堅持的意義。

01

1998年,鄧清明作為擁有1261小時安全飛行經驗的一級飛行員,和另外13名戰友一起,入選了我國首批航天員。

從飛行員到飛天員,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要付出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努力。

不但要在五年內完成八個大類、上百個科目的學習和訓練,還要接受一項項挑戰自我極限的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

比如,體力要求特別高的“水下服驗證試驗”,是在穿著水下服,克服40千帕壓力的條件下進行的。

鄧清明每次訓練完,手都抖到拿不住筷子。

但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飛天夢,即使再苦再累,鄧清明都會全力以赴。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在捉弄他,他曾三次入選載人飛行任務梯隊,卻都以微小差距落選,始終未能圓夢太空。

一次次的失敗,也曾讓鄧清明感到沮喪。

他常常問自己:為什麼別人可以執行任務,而我總是差一點?

航天員是我的職業,身為一名航天員卻沒有執行過神舟飛天任務,那不是我的失職嗎?

但他沒有太多時間去整理負面情緒,每次神舟飛行任務成功後,全體航天員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給自己“歸零”,投入到緊張的訓練當中,備戰下一次的飛行任務。

儘管多次與夢想擦肩而過,但鄧清明從無半點懈怠,他始終記著這句話:“

不管主份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

對航天事業的熱愛,讓他把個人的榮譽和得失放在一邊,認真做好每一次備份。

鄧清明:25年等待終圓夢,讓我看到了堅持的意義

楊利偉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航天員這個群體,有無數的鮮花和掌聲託舉著,大家有更多機會看到我們的閃光點。

但我們更要關注和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他們的奉獻和內心的責任,才是中國發展的原因。”

正是因為有很多像鄧清明這樣的人,甘於在幕後默默地奉獻,才讓我們的國家蓬勃發展。

人生,並不是只有成功一種意義。

02

說實話,看著自己的戰友一次次飛天成功,載譽歸來,鄧清明心中難免失落。

尤其在面對家人時,更是有種深深的愧疚感。

這些年,他因為訓練,很少回家,但是妻子和女兒卻一直在身後默默支援著他。

2013年,鄧清明入選“神十梯隊”,作為梯隊成員,訓練是全隔離的。

一天,結束訓練的鄧清明在圍牆外看到女兒,但他只能和女兒相隔十米,互相喊話。

女兒鼓勵他說:“爸爸,你要努力,我們共同努力,不拋棄不放棄。”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女兒也成為一名“航天人”,她一直視父親為榜樣,稱他為英雄。

2016年,鄧清明再次入選“神十一梯隊”,結果卻又一次與夢想擦肩而過。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的第二天,作為備份的鄧清明返回北京西郊機場。

和以前一樣,女兒陪著專門穿上一身紅色衣服的母親,手捧鮮花到機場迎接他。

回到家裡,看著一桌的飯菜和斟滿的3杯紅酒,鄧清明再也控制不住,走進衛生間,開啟水龍頭後,放聲大哭。

妻子知道他很難過,安慰他說:“不管結果怎樣,我們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努力了,奮鬥了,我們無怨無悔。”

25年來,鄧清明為了熱愛的航天事業奉獻了一切,卻屢屢受挫,這其中的苦澀,唯有家人懂得。

鄧清明:25年等待終圓夢,讓我看到了堅持的意義

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深愛一個人,那麼最好是做他的容器,鼓勵他,支援他,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展開獨特的生命。”

最好的愛,莫過於無條件地支援和鼓勵。

正是家人的理解和守候,讓鄧清明心無掛礙,堅持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03

鄧清明曾坦言,“神十一”是他離夢想最近的一次,也是讓他最受傷的一次。

在地面1:1模擬“天宮二號”的實驗平臺裡,他和陳冬搭檔,圓滿完成了33天的任務。

但是,一個航天任務梯隊包括“主份”和“備份”,大家接受同樣的訓練,主份可以去太空,備份卻只能留在地面。

僅管每個人都有心理準備,可是在即將宣佈結果的那一刻,氣氛依然無比凝重,全場寂靜無聲。

最終,景海鵬和陳冬入選,僅零點幾分的差距再一次讓鄧清明止步於發射塔前。

雖然鄧清明無比失落和傷心,但他卻站起身來,給了身邊的景海鵬一個擁抱,祝賀他入選。

對航天員而言,無論“主份”和“備份”,從接受任務開始,都要進行同等數量、同樣標準的訓練。

因此,鄧清明從未因自己是備份而放鬆要求,每次訓練時他說得最多的,就是“再來一次”。

2013年底,他被查出了腎結石。

結石雖然不大,但對於航天員來說,卻無異於一顆定時炸彈,因為可能會在失重的環境下危及生命。

為了工作,鄧清明決定做超聲波碎石手術。

然而,第一次手術沒能成功,不得不在腎臟裡埋一根管子。

在經受了一個月的尿血折磨後,第二次手術總算成功了。

令人震驚的是,手術完成後僅僅一週,鄧清明就出現在了航天員訓練場。

對鄧清明來說,25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過失落,也有過淚水,但他從沒想過放棄。

並且一直秉持著“寧可備而無用,決不用而無備”的信念,他說:“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準備,但不允許在任務來臨的時候,我卻沒有準備好。”

如今,他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鄧清明:25年等待終圓夢,讓我看到了堅持的意義

曾國藩曾說:“行之有恆,是人生第一大事。”

無論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精神,便很難成功。

贏到最後的人,不但要敢於夢想,更要懂得堅持。

只有堅定內心,永不止步,才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04

楊絳曾說:“每個人都有一段特別艱難的時光,不必害怕,日升月落,總有黎明。”

無論多麼艱難的時光, 也總是會過去。

不管希望多麼渺茫,只要不放棄自己,堅持走下去,定會迎來黎明的曙光。

最後,讓我們以鄧清明的話來共勉:

“在追夢和奮鬥的道路上,可以停下來休息,可以停下來思考,但是絕對不能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