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氣順了,日子就順了(必讀)

有沒有發現,當你生氣煩悶,或者傷心難過時,呼吸就會變得很不通暢,繼而胸悶、氣短?

呼吸,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小事,它伴隨我們一生。

然而很少人知道,會呼吸是一件多麼要緊的大事。

在人生的很多重要場合,有意識地調息順氣,將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真正會呼吸的人,早已悄悄成為養生的達人、情緒穩定的高手。

養氣

安撫緊張情緒的“定心丸”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進考場,就手心冒汗,腦子裡一片空白;快要上臺發言了,心臟咚咚咚地敲起鑼鼓;馬上面試了,就呼吸加快,緊張得說不出話……

好像我們做重要的事之前都難免會產生緊張情緒,這時候,做幾個緩慢而悠長的深呼吸,短短几秒鐘,便會平復心情,讓大腦逐漸恢復清明,人逐漸變得鎮定下來。

以前只覺得這個動作是習慣,如今細品之下才發現,這可能是自己在下意識用呼吸緩解緊張。大腦在做判斷前,身體已經先一步幫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決定。

此時的深呼吸起到了兩個作用,一是降低心跳頻率,讓身體和大腦恢復冷靜;二是轉移注意力,暫時脫離焦慮緊張的情緒。

所以,在產生緊張情緒時,要學會用舒緩的呼吸,讓自己平心靜氣,剔除腦中雜念,讓人神思聚焦,從而調動充沛的情緒,然後才能更加從容地掌控事態發展,進而擁有非凡的表現。

呼吸放慢了,心跳變緩了,氣息就穩了,很多緊張焦慮的情緒就會不藥而癒

氣順了,日子就順了(必讀)

養氣

除錯焦慮情緒的“快捷鍵”

毫無疑問,人類是情緒動物,很容易被各種情緒所左右。

但是,若情緒不加以遏制,便猶如洪水猛獸,吞沒人內心所有的安寧與從容。

能夠掌控情緒的人,才是內心真正強大的人,有時候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厲害

人的呼吸狀態與自身情緒密切相關。

受到驚嚇時,會不自覺地倒吸一口氣,屏住呼吸;

感到疲憊或煩悶時,呼吸就會變得異常緩慢,從而造成大腦缺氧,神思睏倦;

生氣或難過時,呼吸就會失去節奏,時緩時急,起伏不定;

感到緊張或焦慮時,呼吸就會變淺,時斷時續,心律不齊。

關於呼吸與情緒的關係,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大腦就像是由一群馬匹拉著的戰車,馬匹中的兩名健將就包括呼吸與情緒,戰車總是會朝向最強壯馬匹的方向移動。”

當情緒更強大時,呼吸就會亂了節拍,大腦也會被攪擾得混亂不堪;

當呼吸更強大時,情緒就會被遏制,大腦也會得到安寧

因此,

調節呼吸,就是主動掌控情緒

當你陷於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時,請靜下心來,靜靜體察呼吸的存在,然後調節呼吸頻率與深淺,直到讓自己感到平靜、心定為止,從而走出情緒的低谷。

當你呼吸順暢了,心平氣和了,眼前的紛亂複雜也會漸漸煙消雲散。

氣順了,日子就順了(必讀)

養氣

健康養生的“小妙招”

《類經·攝生類》指出:

“善養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

意思是,真正善於養生的人,都很注重調息、吐納,養氣之法從會呼吸開始。

傳統中醫認為,人體的衰老,是從人體內不斷聚集雜質和廢棄物開始的。

而人一呼一吸之間,就是在為身體排濁排毒,撥出廢舊氣體,納入新鮮空氣,完成身體的吐故納新,對保養身體很有幫助。

一代文豪蘇東坡,不僅詩詞造詣深厚,對醫學養生也頗有見解。

他在《上皇帝書》中闡述了自己的養生理論:“人之壽夭在元氣……是以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

其中,“吐故納新”指的是靜坐調氣養生法,這是蘇東坡一生堅持最久、最見成效的養生法。

中醫能夠在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佔有一席之地,說明它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靜心養氣是中醫始終推崇的養生方式,自然有著非凡的意義。

養生,從呼吸吐納開始,讓靜心養氣成為我們的養生小妙招。

氣順了,日子就順了(必讀)

養氣

靜心養氣,生活好

元代詩人馬鈺曾寫道:“處身心清靜,便是仙方。調息如同,龜息命燈內、性月圓光。”

透過調息讓身心清淨自在,對生命的滋養效果,堪比靈丹妙藥。

嵇康也曾在《養生論》中寫下:“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

調息靜氣,讓人快速從壞情緒中抽離,讓內心清淨寧定;能夠養氣養身,對健康大有裨益。

靜心養氣,就是對身心最好的保養,是對自己最好的富養,也是解決繁瑣問題的最巧妙的方法。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靜心養氣吧~

作者簡介:青歡,用真摯、溫暖的文字,做你素未謀面的知己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