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文章淺談部分劇情,不涉及過分劇透,可放心觀看。

一個人的共情能力往往與他的性格有關,自國外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現,個體的性格差異,既不是先天形成的,也無法通過後天培養形成,這是大腦發育過程中的一種不可遺傳不受外界影響的“噪音”(干擾)導致的。在相同成長環境下成長的雙胞胎,他們的可能一個陽光開朗,一個沉默寡言。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自我認知上,我不是一個絕對感性的人。所以,令他人潸然淚下的影視作品或書籍,一般無法打動我。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快節奏的生活模式,讓短影片平臺追劇慢慢流行起來,人們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在app上體驗一部情節冗長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在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人們往往更願意去接受他們所想要或需要的資訊。有時,我們甚至無法去了解“事件”的全貌,一些為了博取眼球的惡意剪輯甚至會歪曲一個“正派人物”在公眾眼裡的形象。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我不喜歡追劇,也不是因為覺得浪費時間,學生時代喜歡看帶魔幻色彩的美劇,大多都遵循一個定律——爛尾,每次看到結局,真的腳趾甲都會把鞋底摳破。年紀大了,更喜歡看生活片。今年年初的時候,我看完了《人世間》,編劇的敘事手法讓人意味深長,命運的大起大落,家庭的悲歡離合,可以說“人生”一詞在劇中詮釋得淋漓盡致。我以為《人世間》是我2022年心中封神佳作,但我沒想到,偶然追更的另外一部劇,卻代替了它在我心中封神的位置。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早些日子,我刷到了“殯儀館師傅辱罵徒弟”的有關影片,徒弟低頭認錯,但師傅卻依依不饒。短影片作者刻意剪輯,醜化師傅的形象,讓我馬上來了興致。本以為是一部紀實的紀錄片,卻沒想到是一部網劇。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我記得今年五月份的時候,我清晨駕車去單位參加比賽,路上碰到了靈車以及付之跟隨的追悼車輛,一大早感覺十分晦氣。明明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但當天的比賽結果並不如意,確實,我的心情起到了非常不好的引導作用。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中國人很避諱一些東西,比如梨不可分著吃,國內醫院會將電梯的F4改成P,國人不會直面去論死亡一詞等。劇情的場景設定很不尋常,把主場景設定在了人們避而遠之的“殯儀館”。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劇情是由“工作”一詞串連起來的,講述了三悅從自甘墮落的人生狀態到找到工作並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殯儀館工作的經歷,讓三悅蛻變成長,讓她感悟到人生的美好與真諦。殯葬屬於服務業,面對往生者的家屬,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往往會經歷很多的不堪與棘手的麻煩,劇情的刻畫十分真實。殯葬師的工作並不像現實中被他人描述的那樣高薪,並且這份工作讓他們不受待見,支撐著他們堅持工作的信念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其實文章我沒有太多的去討論劇情,但請允許我的私心,我想分享一下其中一段,因為我太喜歡老高這個角色。老高是大姨的初戀,是三悅的領門人,雖然平時樂樂呵呵,但私底下對三悅是有偏愛的。老哥沒有子女,三悅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她,老高的關懷似乎彌補了三悅人生中缺失的部分父愛。編劇的一把刀無情的刺向了老高,老高檢查出胰腺癌晚期。雖然大家都瞞著老高,老高卻心理清楚,自己的時日不多了,但他卻依舊樂呵呵的面對眾人,希望大家和諧的氛圍不被自己的不幸所侵染。在眾人離開後,獨自一人躲在醫院的樓梯裡哭泣。他害怕死亡嗎?毋庸置疑,他是怕的,害怕失去摯愛,害怕失去一切。但他對死亡的態度又是坦然的,放棄化療,保守治療,用影片記錄自己人生中最後的美好時光。老高的故事讓我潸然淚下,但老高對人生的這份態度又令我肅然起敬。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予編劇和導演而言,他們或許更希望觀眾能夠從劇集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能夠珍惜當下,能夠對親人或者朋友說出那些曾經埋在心底的話,能夠直面去面對“死亡”一詞,能夠好好告別。我認為主創團隊的這一目的達到了。三分歡愉,七分現實,這也是此劇的魅力所在。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我把劇集推薦給朋友後,朋友通宵追完,予我的反饋是——太好哭了。

我們,終將好好告別

來到人世間,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用雙親給予的器官去認識並熟絡這個世界,去感知世界的美好。

時光的道路上,我們與那麼多人相遇,與愛的人相伴,與愛的人離別。

我們終將老去,也輪到愛我的人與我告別,我希望,在那一天,我能笑著跟他們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