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2個常見典故,記住了能透徹理解詩詞文言

典故,是詩詞與文言文中常見的表現手法,不僅可以使詩句表達更加形象,還讓詩句含蓄典雅,別有意趣。記住下面這12個典故,可以幫我們很好地理解詩詞、學習古文哦!

12個常見典故,記住了能透徹理解詩詞文言

1. 長亭

古代驛站。古人在路上約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遊人休息送別,後“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

寒蟬悽切,對

長亭

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

2. 爛柯

出自任昉《述異記》。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幾個童子下棋唱歌,過了一會兒,發現斧頭全爛了,同時代的人已經都不在世了。比喻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

爛柯

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 汗青

古時寫字的竹簡,需先用火燒使其乾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4. 樓蘭

漢代,樓蘭國經常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計斬殺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

樓蘭

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5. 夢蝶

也稱“化蝶”。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後比喻做夢、夢幻,亦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莊生曉

迷蝴

,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錦瑟》

6. 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隻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

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7. 桑榆

《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樹端,謂之桑榆。”後比喻人的晚年。

莫道

桑榆

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8. 折腰

陶淵明不願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獻殷勤,遂辭官歸隱,後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

折腰

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9. 楚歌

《史記》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比喻孤軍被圍或處境窘迫。

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

帳夜聞

——李商隱《淚》

10. 鴻鵠

據《史記·陳涉世家》,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少時有鴻鵠之志,後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後來就以“鴻鵠”比喻遠大志向。

矯首看

鴻鵠

,遠舉高飛。

——吳潛《八聲甘州》

11. 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春夏季節,杜鵑徹夜啼鳴,啼聲清脆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後人以杜鵑叫比喻傷懷、惆悵的情感。

楊花落盡

子規

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2. 柳岸

古人送別有折柳的習慣,後來就用“柳岸”指送別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處?楊

柳岸

,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