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最近在讀古詩,會寫一些體會心得,這幾天讀到一首古樂府詩《上山採蘼蕪》,講的是一對離婚夫婦偶遇後的對話。

讀完後,我腦子裡冒出來一個念頭:

呀,這個男人後悔了?!

看來離婚真的需要“冷靜期”啊,否則一時衝動帶來的可能是後半生的愧悔不安哦!

就像《上山採蘼蕪》裡的這個男人。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上山採蘼蕪》,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出自《詩經》,查了一下,還真不是,

這是一首漢樂府,最早見於南北朝文學家徐陵編輯的《玉臺新詠》。

這首詩原本沒有題目,依照慣例,後人取首句為題。其實,最早的時候,詩就是隨口而唱的歌謠,孔子說:

“不學詩,無以言。”

你若不學《詩經》連話都不會說,不會用優美的語言,就是因為《詩經》裡收錄的大多是各地的民歌,學會了《詩經》,也就學會了各地的語言,而且都是最優美的語言。

這首樂府詩就是漢代的一首民歌,雖然是詩,但通篇以對話的形式出現。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一位女子上山去採集蘼蕪,下山時遇到了前夫。

蘼蕪,是一種香草,葉子風乾後可以做香料,製成香囊。古人相信蘼蕪可使人多子。

因此,有人認為詩中女子是因為無子而被休棄,她現在來採蘼蕪可能是又結婚了,採來求子。而在山路上遇到前夫,前夫可能也是來採蘼蕪求子的。

我倒不這麼認為,古人喜採香草佩戴,蘼蕪是一種香草,這女子可能只是單純的採來做香料,薰衣物,制香囊。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對香草情有獨鍾的屈原在《少司命》中有詩句: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古人以蘼蕪入詩的例子很多,都是寫蘼蕪的香,宋代的蘇大璋寫《蘼蕪》詩道:

葉葉秋聲中,霏霏蚤英蔌。

分持有如松。繁華匪慚菊。

勃蔚襲軒墀,薰沾滿衣服。

情人擢纖指,拾蕊動盈掬。

蘼蕪見離騷,苓藿入語錄。

所以,認為女子採蘼蕪是求子,未免狹窄了。

我們現在一般離婚後偶然遇到,雙方都會很尷尬,當然也有好合好散,離了婚還能做朋友的,但那大多存在於影視劇中。

然而,古人似乎比我們開放的多,離婚了,無意中相逢,沒有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也沒有匆匆一瞥,厭惡地離開,而是能夠坐下來好好聊聊,甚至還能喝一杯,比如陸游和唐婉,比如詩中的這位女子和前夫。

當然,女子和前夫都是上山採香草的沒帶酒,不可能像陸游和唐婉一樣坐下來喝一杯,但是她也表現的非常優雅大度,有禮貌,她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長跪,不是下跪,是古人的一種坐姿,但是這種坐姿也是一種禮儀型坐姿,女子在半山腰還能對前夫長跪,說明她對他表現出了應有的尊重。

而且,她大概也想和前夫好好聊聊,要不然打個招呼就走了,但她居然坐了下來,禮貌歸禮貌,不甘是不甘,女子是被離婚的一方,怨恨和意難平是有的。

她問前夫:

“你新娶的那位夫人怎麼樣啊?”

前夫很誠實,可能這些話也在心裡嘀咕了好久了,見前妻問,便一股腦兒把心裡話說了出來。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男人說:

“她也挺好的,但比起你來還是差了點。她和你同樣美貌,但是她幹起活來不如你,手沒有你巧啊。”

聽了這話,女子大感意外,原以為自己被休是自己真的不好,至少在男人心裡不夠好,沒想到他如今卻這樣說!

女子就有點憤憤然了,她說: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

閣,是小門,邊門。當初,你可是把她從大門裡迎娶進來,讓我從小門出去的!

故人和新人自然不會是同一天一進一出,女子只是藉此說明男人的態度。大概就像現在離婚的女子也常說:

“你可是給她買了什麼什麼,當初給我買過啥啊?”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女子明明有點兒氣憤了,男子卻似乎沒聽出來,還在自顧自地說下去,怕女子不相信,還要舉例說明解釋: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她能織縑,你能織素,她一天織縑一匹,你一天織素五丈還多。從幹活的能力上來講,她不如你啊!

縑,是一種比較粗厚、發黃的織物,素潔白細膩。註釋說:縑賤,素貴。古代一匹是四丈,總之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新人都不如故人能幹。

話說到這兒,女子什麼反應呢?不知道!詩戛然而止,鏡頭就此定格,故事的結尾留給觀眾無限遐想。

如果我們非要給它一個續寫,可能是喜劇,也可能是悲劇,但不可能是兩人再複合,因為男子至少已經再婚,和妻子離婚,再和舊人復婚,這不符合常理。

然兩人是為何離婚的呢?古代女子被休“七出”:

“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無子”一說,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顯然立不住。從兩人相遇女子不卑不亢的態度看,其他“六出”也不太可能。

那就只能是男人喜新厭舊,可是總有一天新人也會變舊人,當愛情的保質期過去,不可避免的“相看兩生厭”。

這時再回頭想到舊人,缺點慢慢被時間稀釋,優點在心裡放大,只能感嘆:

“新人不如故!”

這首詩讓我想到了徐志摩和張幼儀,所不同的是徐志摩一開始就看不上張幼儀,說她是“土包子”,只是迫於父母之命,不得不娶。

後來,徐志摩遇到林徽因,認定她就是自己的靈魂知己。為了林徽因,徐志摩不顧張幼儀懷著孕,堅決離婚。結果,林徽因太清醒,並沒有接受徐的追求,徐轉而娶了陸小曼。

但是,靈魂知己沒有抵擋住柴米油鹽,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姻豈止一地雞毛?

這時,張幼儀反而混得風生水起,當女銀行家,開時裝公司,人們津津樂道的“南唐北陸”代言的雲裳時裝公司,幕後老闆卻是陸小曼愛人的棄婦。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徐志摩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重新認識了張幼儀,經常去找她大吐苦水,也經常接受張幼儀的幫忙,更不用說,張幼儀一直供養徐家二老。

他在跟陸小曼的心中稱:

“張幼儀現在很厲害!”

不知道彼時這位飽讀詩書的大才子是否會想起這首漢樂府:

“新人不如故啊!”

有些東西,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但顯然詩中男子並未懂得這一點,因為他已經開始厭倦自己的新妻子了。

有句話說:

和誰結婚都一樣。

的確如此,當激情不再,當生活瑣事一地雞毛地襲來,當摩擦不斷,矛盾重重,卻又誰都不想改變自己,只想改變對方,再美好的愛情也會被婚姻吞噬殆盡。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經典之語永遠經典。

「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想離婚的夫妻看過來,新人也許不如故

哦!但願想結婚的,正在享受愛情的甜蜜的都不要讀到這首詩,那些想離婚的都該好好讀讀這首詩——不是“新人不如故”,而是婚姻的真相即如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