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唐肅宗李亨的時代是唐朝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安史之亂引發國家動亂,也有著唐肅宗和唐玄宗父子兩位皇帝同時在世而引發的二元政治亂象。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各種政治鬥爭此起彼伏,也產生了很多令人震驚的冤假錯案。在唐肅宗時代的冤假錯案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建寧王李倓賜死案,這個案子不但在朝野內外引發了巨大的震動,也改變了唐朝歷史的走向。熟悉唐朝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李倓是李亨的第三個兒子,也是最優秀的兒子之一。李亨不念父子之情,下詔將李倓賜死,實在是讓人極為痛心的事情。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對於這件事歷史上的記載眾說紛紜,主流的歷史意見將案件的起因歸咎於李亨受到了權宦李輔國和張良娣的矇蔽,最終為了力保當時還是廣平王的李豫,才將第三子李倓處死。這個說法在很多史料上得到支援,但仔細分析卻發現漏洞百出。這個案子的起因是李輔國和張良娣控告李倓有不臣之心,他欲與廣平王李豫爭奪皇太子之位,甚至設下陰謀暗害李豫。李亨接到控告後大怒,很快便下詔賜死了李倓。然而從整個案件的過程看,這個事情處處存在著疑點。尤其是李豫的反應來看,似乎與史料的記載完全不合。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這個案子涉及到了李亨兩個最為優秀的兒子,廣平王李豫和建寧王李倓。李豫是李亨的長子,很受李亨的器重。安史之亂後,李亨在隨唐玄宗李隆基逃離長安的路上發動了馬嵬坡之變,從此父子倆分道揚鑣。李隆基逃入蜀中成都避難,而李亨則逃到西北的靈武登基稱帝,調集郭子儀、李光弼等大軍準備平定安史之亂,奪回失去了長安、洛陽兩京。在此過程中李豫都待在父親身邊,給予了父親很大的支援,所以他在平叛大軍組建後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上是平叛大軍的最高統帥,實際上大軍由副元帥郭子儀直接指揮。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與大哥李豫相比,李倓在李亨出逃長安表現得絲毫不差,而且猶有過之。在馬嵬坡之變發生前,很多李亨的部下都勸他發動政變,但李亨始終猶豫不決。作為兒子的李倓首先站出來勸告李亨果斷決策,並且仔細的分析了當時的局勢和政變的利弊。在李倓的勸說下,李亨才下定決心發動政變,殺死了奸相楊國忠,並逼迫李隆基處死了楊貴妃。在李亨前往靈武的一路上,李倓一馬當先帶著護衛隊開路,一路衝破了叛軍的包圍圈,讓李亨順利抵達靈武。可以說李倓在一路上的表現,尤其是殺伐果斷,為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立下了首功。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在靈武組建平叛大軍時,選擇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成為了最具爭議的話題。按照唐朝的政治潛規則,天下兵馬大元帥只能由皇子擔任,而且從李隆基登基開始這個職位便成為了皇太子的前置官職。也是就是說選哪位皇子當天下兵馬大元帥,就說明李亨有意讓誰當皇太子。當時朝廷爭論最多的便是李豫和李倓兄弟倆,李亨也把他們二人作為候選讓朝臣討論。最終李亨聽從大臣勸說,讓李豫當了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倓作為身邊典親軍的護衛。從這些史料記載來看,李亨對於李豫與李倓兄弟倆同樣器重,兩人的能力也同樣的優秀。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在李豫帶兵出征平叛不久,留在李亨身邊的李倓就與李輔國、張良娣發生了矛盾,他多次在李亨面前上告這兩人的不法之事。張良娣是李亨當時最寵愛的嬪妃,而李輔國則是李亨最信任的宦官,兩人聯手把持朝政,搞的朝廷中烏煙瘴氣。他們對李倓非常的忌憚,便在李亨面前誣陷李倓,說他對失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事情心有不甘,想要謀害李豫奪取皇太子之位。此事發生後李豫大怒,很快下詔賜死了李倓。史書上的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熟悉唐朝體制的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貓膩太多,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首先,李亨賜死李倓的過程太快了,根本沒有經過朝廷的調查和審理。李倓不是普通的宗族子弟,而是建寧王,並且是負責皇帝近衛的典親軍。他的案子是需要朝廷制度審理的,但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這一段。那怕是李倓真的有什麼陰謀,也應該允許他進行自辨,而不是毫無聲息的就被處死了。況且李倓是李亨第三個兒子,在馬嵬坡之變和擁立登基時立下大功,無論如何也不該如此草率下決定。即便李倓真的有錯,李亨也可以從輕發落,而不是如此無情的將自己最優秀的兒子處死,這簡直就沒有一點父子之情的人情味。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第二方面,李輔國和張良娣說李倓是對李豫當天下兵馬大元帥不服,這才想謀害李豫奪取皇太子之位。但從李豫的反應來看,似乎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李輔國和張良娣說的是真的,那李豫應該對李倓恨之入骨才對。但李豫不但沒有表現出對李倓的仇恨,反而對李輔國和張良娣非常痛恨,他甚至想要回軍為李倓報仇,但最終在名臣李泌的勸說下讓步。但事後李豫和李亨之間的關係轉為冷淡,雖然李豫被立為皇太子,但卻遭到李亨猜忌。如果不是李泌從中斡旋,李豫甚至難以保住皇太子之位。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第三方面,李亨和李豫父子對於李倓之死的態度截然不同,而且反差巨大。李泌雖然多次勸說李亨,李亨表面上對李倓之死表示悔恨,但並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只是在哪朝廷作秀演戲,完全沒有父親的慈愛。而李豫對於李倓之死真的是痛心疾首,甚至認為是一生最大的遺憾。李豫登基後不僅將李倓追封為承天皇帝,還給他修建了皇帝級別的寢陵順陵,使其成為唐朝少見的沒當過太子而被追封為皇帝的宗室親王。考慮到李倓被賜死時尚未婚配,李豫又下詔讓把姑姑興信公主夭折的第十四女張氏配給他做冥婚,追諡張氏為“恭順皇后”。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從李豫對李倓的行為來看,他們兩人完全不像是皇太子之位的競爭對手,更像是真正的親兄弟。要知道在李豫即位時發生皇位之爭,李輔國率軍殺死了張良娣擁立的越王李系,李豫卻是一點兄弟之情都沒表現出來。而李系也是李亨的次子,李倓的哥哥,也是李豫的兄弟之一。從李豫對待李倓和李系的不同態度可以看出,李系才是李豫陣陣的敵人,而李倓是李豫最看重的弟弟。因此以這個事實來印證,李倓不服李豫當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說法完全是不存在的,說他欲謀害李豫也是李輔國和張良娣編出來的謊言。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其實這樣的謊言根本經不起調查,李亨只需要派人稍微查一查,就能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李亨似乎連調查都不願意做,就急於下詔將李倓處死了,這未免太不像是個父親的行為。就算不看在李倓在馬嵬坡之變和靈武擁立的功勞,兩人也是血緣想通的父子關係,怎麼能如此無情呢?這件事情在朝廷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動,除了皇太子李豫一派對李亨感到失望意外,名臣李泌的離開是李亨最大的損失。失去了李泌這位“中唐諸葛”的輔佐,李亨後半時期的執政完全是一團糟,唐朝也陷入了無休止的內鬥之中,安史之亂遷延日久。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史書上記載的原因不成立,那李亨處死李倓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從當時唐朝的政治背景說起。唐肅宗李亨是在安史之亂中即位的,他從登基開始就面臨著一系列的困境,皇位非常不穩固。在外部唐朝面臨著安史之亂的破壞,長安和洛陽兩大京師都丟了,國家處於風雨飄搖的動盪之中。在朝廷內部依然不平靜,因為李亨和李隆基兩個皇帝同時在位,唐朝出現了二元政治的奇葩現象。李隆基雖然遠在成都當太上皇,但在朝廷中已經有不少親信大臣,他們對李亨執政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李亨選擇依靠宦官集團治國,所以重用以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為代表的宦官們。但作為李亨近衛將軍的李倓對此並不以為然,多次彈劾這些宦官濫用權力,因此和宦官集團關係極差。與此相反,李倓與李豫一系的太子黨關係極好,與李亨的首席謀士李泌也有著密切的來往。李倓在朝中多次為皇太子說話,這也是後來李豫對李倓大肆追封的原因之一。李倓和宦官集團的矛盾,本質上是他和李亨治國理念的矛盾。李倓反對宦官集團,這讓李亨感到很不安心,因而產生了猜忌的情緒。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李倓是李亨的近衛將軍,卻與統率叛軍的李豫來往密切,多次為他說話,這讓李亨不得不擔心。李倓與李輔國等人發生衝突,更讓李亨擔心李倓在與宦官集團發生矛盾時會採取超常規的手段。畢竟李倓在馬嵬坡之變中是堅決主導政變的,也是堅持要處死楊國忠和楊玉環的。如果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李倓再度走上這條路,李亨很可能失去皇帝之位的第二位太上皇。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李倓既可以擁立在外征戰的李豫,也可以復辟在成都避難的李隆基。以當時的政治情況來看,李倓繼續掌控皇宮近衛對李亨是巨大的威脅。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可以說誘導李亨對李倓生出必殺之心的是馬嵬坡之變的黑歷史,而主要原因還是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政治背景下的選擇。如果他只是剝奪李倓的兵權,李亨又擔心李倓去投靠李豫,這樣一來就成了巨大的麻煩。而且對於帶兵在外的李豫,李亨本身就很猜忌的,否則他也不會讓魚朝恩作為大軍的監軍。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李亨為了保住皇帝位置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從歷史記載來看,他已經完全沒有了父子的親情,不僅賜死了李倓,還縱容李輔國和張良娣不斷的打壓李隆基及其舊臣,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

福禍盛唐(增五)唐肅宗李亨為何不念父子之情,賜死建寧王李倓?

然而李亨的這一系列操作並沒有給他帶來好的結果,最終他也成為唐朝第一個負面評價的皇帝。他一生沒有什麼功績,馬嵬坡之變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安史之亂中收復兩京的是兒子李豫,安史之亂遷延日久是因為他不聽李泌的正確建議。在李亨之前的皇帝都是有著功績的,即便是被認為平庸的唐睿宗李旦也有平定政變穩定李唐的榮譽。但李亨重用宦官集團,為此甚至不惜處死親兒子,這不但形成了宦官專權,也為唐朝埋下大患。後來宦官集團尾大不掉,安史之亂遷延日久形成的藩鎮割據,都成為了唐朝滅亡的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