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意守丹田不如守意

這個本來我自己以為是很容易理解的,看起來是主觀武斷了,有的拳友要求不要用一句話來講,要詳細闡述一下。

首先宣告,這不是在玩文字遊戲,是我的深切認識和感受。

意守是中國氣功的獨特練法,特別是道教養生,練內丹就要求意守丹田。意守丹田為的是氣聚丹田,斂氣。斂氣的結果就是凝神,凝神的結果也是斂氣,它們互為因果,互為條件,互相影響。

意守丹田不如守意

以前講過了,氣斂之後,似乎有形、有質,但這種實是虛中之實,不能僵,必須不即不離,很難把握分寸。長期練,多數會意念重,出現瘀氣現象。孟子說不能拔苗助長,就是要順其自然,不能強為,不能弄得丹田那裡緊張。

一鬆就走神,就守不住;一緊就走偏,這是“意守”難練的地方。不必說丹田瘀氣,就是意守腳踵,意念重了,照樣頭不舒服。

意守出現偏差非常痛苦,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因為練氣功而出現了問題,最後自殺了。

意守丹田不如守意

還有一些人意守時意念重了,出現了各種幻覺幻相,精神會出現問題,神神叨叨。

而守意比較容易一點,最大的好處是不會出現偏差,不會氣瘀氣結,但若是意念不對,也容易出現認識問題、世界觀問題。

陳式太極拳守的是“敬”這種意,這是它的內功心法。再強調一次,內功心法都是某種練心的方法,而不是動作要領,不是拳論、拳譜,百度心法都會出現一些動作要領,那是錯誤的。練心就是要心靜。因為形、氣、意、神都是互相影響的,所以練法途徑不同,有透過形練心的,有透過氣練心的,有透過意練心的,有透過神練心的。心法就是保持某種心境的方法,這種心境就是靜,或者佛家說的大歡喜,或者是愉悅。

陳鑫先生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反覆強調了“敬”,他認為“禮主敬,樂主和”,保持敬的心態,身心就不放肆,既警又和,既不怠慢自己也不怠慢師友,是一種最好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

意守丹田不如守意

敬是一種意念,如果把它作為心法就是一種信念。敬天敬地,敬衣敬食,敬師敬友,敬拳敬藝……

看過一位八卦掌傳人練功前總要上香,拜祖師,這種儀式都是為了敬。

儒家有很多信念可守,比如誠,比如信,比如仁,比如義,但這些會影響參與社會生活,影響修煉。

修煉用的意最好的是中性的善念,沒有強烈的褒貶感情色彩,如:守靜,守慈,守沉著鎮定,守和,守松也行。

古人還說“卑以自牧”,守卑也行。佛家要求慈悲,守的是一種寬容悲憫的意念和信念。

普通人修煉,如果能敬儘管守敬,這樣在社會上人人喜歡,會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對自己練習心靜及事業發展都有好處。

陳鑫先生反對狂,我的老師也反對狂,反對手狂、口狂,這都是為了敬,為了和,為了謙虛,為了有一種好的人際關係,有一種好的心理狀態。

意守丹田不如守意

佛教還有一種意守的方法比較好,可以借鑑,這種方法說意守也行,說守意也行,它就是時時想著蓮花。功成之後,心無雜念,只有蓮花。這其實也是一種信念,因為蓮花是佛教的一種符號,與佛緊密相關。

意守丹田不如守意

以前的拳師會要求徒弟想師父的相貌,這也與想蓮花有些相似。目的都是為了用一念代萬念,意專一了,氣就斂了,神就凝了,心就靜了。因此,我曾反覆強調,無論是練拳還是練氣功,都是先練專一,後練虛無,不要開始就追求虛無。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才是真的無。從雜到一,再從一到無才是真的無。

信教,信仰都是信念,如果信得篤實,虔誠,就是一種信念。要信得虔誠,必須透過訓練,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