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春秋歷史之邢國——亡於同姓鄰國的元侯之國

邢國在春秋時期看起來名不見經傳, 似乎很沒有存在感, 但實際上這個國家的建國初衷, 是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只不過在春秋時期, 由於各種原因, 沒有發展成齊晉這樣的大國, 最終消失在歷史的塵湮之中。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周王朝的重要屏障,為周天子打了一輩子疆土的封國——邢國。

邢國所在之地在太行山東側,受東側斜坡抬升,遇到東南季風,因此多降水(相對而言), 結合當地地下廣泛分佈的喀斯特地形, 因此降水多滲入地下, 在平地形成泉水,“穴地出水曰井”,因此這裡最早被稱為井, 當地人也被稱為井族。傳說當年黃帝曾經帶人在這裡掘井成泉,建井田,築城邑,史稱“黃帝鑿井,聚民為邑”。因此被稱為井邑。

直到今天,邢臺地區的百泉仍然是一個很著名的特色景點。

“邢”字在先秦時期通假“井”,實際意思就是井+邑的縮寫, 到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時候, 將井邑合併成邢字, 邢地也就是今天的邢臺地區。當年的邢國範圍並不小, 一度向北達到今天的井陘南抵今天焦作的溫縣, 因此在這一帶發現了很多跟邢國有關的遺蹟。

春秋歷史之邢國——亡於同姓鄰國的元侯之國

邢國這個地方在商朝就形成了方國,曾為商代的國都長達129年之久,盤庚遷殷(安陽)後,邢地稱作邢(井)方,為商朝重要的畿輔方國。商紂王時期, 井方的諸侯井伯曾經位列三公之一, 但最終因為勸諫紂王被殺。

時間來到西周時期, 在武王滅商以後, 井方曾經是被分封的紂王之子武庚的封地範圍內,在三監之亂爆發以後, 周公率軍東征, 平定叛亂, 西周王朝的勢力才算是真正覆蓋這一區域。

周公旦死後,武王之子周成王感念周公旦攝政治國之功,將他的堂兄,也就是四叔周公旦的第四個兒子姬苴封在井方, 這就是後來的邢國,侯爵國,在先秦時期應該稱作井方國,姬苴就是邢國的初始國君邢靖淵。

春秋歷史之邢國——亡於同姓鄰國的元侯之國

周公一共有七個兒子被封國, 家天下是西周分封的核心框架,圖源自@天涯

史料裡說

姬苴的封地是周成王根據輔政大佬召公的占卜選擇的位置, 但是從邢國建國開始享有的具有代行天子征伐諸侯之權的待遇,以及邢國的軍事地位來看, 這次封國位置的選擇,顯然是有意而為之。畢竟占卜的註釋完全依賴於人的解釋。

春秋初期擁有徵伐之權的國家不多, 況且是剛剛建國就有這麼高規格的待遇, 其次邢國的位置, 正是出於戎狄活躍最為頻繁的太行山脈一帶, 這裡周王朝的統治經常受到戎狄諸族的挑釁, 太行山是南北走向, 東側的北邊是剛剛建國的燕國, 南端就是邢國,燕國的政治意義是扼守北部邊疆,防止遊牧民族南下以及商王朝遺命北遷建國, 而邢國的存在就是為了構建燕國和內地的防衛聯絡,畢竟在燕國和邢國之間, 長年活躍著不受控制的戎狄部落。我們需要清楚的一點是, 在分封的最初階段, 這些封國的控制面積其實非常的狹小, 後來的疆域都是在一代代國君的開疆拓土下拓展來的, 實際上他們更像一個個鎮守各地的軍事據點。在國與國之間分佈著廣闊的權力真空, 瞭解這一點, 我們就知道邢國在建國初期的軍事和政治意義。

春秋歷史之邢國——亡於同姓鄰國的元侯之國

用今天的地名去分析就顯而易見了, 邢國的位置在邢臺,燕國的位置在北京,而中間的戎狄部落活躍在邢臺北邊的石家莊一帶, 除此以外, 最近的盟友是遠在山東臨淄的齊國和太行山西部臨汾的晉國以及邢國南部的幾個封國。

因此, 邢國一開始被封國的目的, 就是為了聯絡各方諸侯打擊活躍在太行山一帶的戎狄部落, 保持周王朝和北部邊區燕國的聯絡。因此邢國成為北連燕國,南接衛國,東結齊國、西結晉國以蕃屏周的重要封國

這也是為什麼邢國一開始就被授予了征伐之權的地位。

實際上, 在邢國五百多年的歷史上, 它也確實未曾停歇, 邢國自建國開始,不負周天子所託,與河北、山西中部的戎狄長期征戰,歷史上多次率領諸侯抗擊戎狄,“

邢侯搏戎

”的美譽被載入史冊,西周青銅器《臣諫簋》的銘文也記載了一次“邢侯搏戎”的重要戰事。

春秋歷史之邢國——亡於同姓鄰國的元侯之國

《臣諫簋》銘文的主要內容是:當戎人大舉出現於地之時,邢侯即率軍與戎人作戰,同時邢侯命令諫率亞旅居於地,並命諫為國的執政大臣。諫則稟告邢侯,其子早亡,請邢侯允許其胞弟引之長子(即諫之長侄)入朝,繼承他的官職。諫的這個請求得到了邢侯的應允,故作器以記之。

邢國的地位不僅在於封國位置的重要性, 和齊國姜尚、燕國召公、魯國周公一樣,邢國第一代國君依舊的三個兒子,邢伯、邢叔、邢季成為輔佐周王的大臣,並在王畿之地享有封邑,隨後衍生分化出畿內井氏,故畿外邢國和畿內井氏間是大小宗的關係(後來的邢氏和井氏大體同宗)。而第八代邢侯井利(邢穆公)則兼任周朝太宰,為周穆王三公之一,掌管周朝六軍,並陪周穆王周遊天下,《穆天子傳》記載了這一事蹟。這個地位要遠比他後來的遠方堂親鄭莊公要高太多。

時間來到東周初期, 由於周天子威信下降,當年分封的各個諸侯重鎮也逐漸開疆拓土, 將各個“據點”之間的統治真空區域填滿,諸侯之間的離心率越來越大, 因此對於“邊疆大吏”邢國的支援也就不像早期那樣勠力同心。儘管邢國一直在前線抗擊戎狄的南下, 但戎狄部落並沒有因此衰落, 在春秋時期,他們甚至發展建立了後來的二流強國中山國。邢國從一開始佔據主動地位的征伐之國, 在失去了各個盟友的支援以後,逐漸成為被動抗擊戎狄侵略的國家。因此春秋時期的邢國, 不僅沒能借機發展成大國, 反而因為侵蝕, 成為比衛國還要弱小的三流國家。

春秋歷史之邢國——亡於同姓鄰國的元侯之國

公元前661年, 北方強鄰狄人再次攻打邢國, 邢侯向齊國求救,齊國因等待曹、宋諸侯軍隊而錯過最佳救援時機, 也有說法是齊桓公採用管仲的計策, 認為在邢國主力尚存的時機救援無法彰顯齊國的力量,總之是齊國等諸侯聯軍尚未趕到, 邢國國都即被攻破,邢侯叔顏率軍突圍。等到齊桓公率領曹、宋、齊諸侯聯軍趕到的時候, 慣於流動作戰的狄人已經將國都洗劫一空退去。邢國就此一度差點王國。後來齊桓公聯絡曹國、宋國在夷儀為邢國築新都(今天的山東聊城附近), 邢國從此遷都夷儀。(一說夷儀為今天邢臺西部的漿水鎮,但由於這裡位置靠近戎狄, 並不安全, 因此採信聊城說)

由於遷都, 邢國失去了大量土地和人民, 國土面積大大縮水, 加上齊桓公的幫助, 從此邢國實質上淪為齊國的附庸。

實際上這起事件並非鼓勵, 狄人攻打邢國的大背景是齊桓公開始逐漸稱霸, “尊王攘夷”,攘的就是戎狄各部落, 齊桓公不僅幫助邢國復國, 兩年前的前663年也曾接受燕國的求救, 北上幫助燕國擊敗山戎的圍攻, 並在一年後的前660年狄人滅掉衛國的時候幫助衛國遷都復國。這一系列的事件, 正是齊桓公稱霸諸侯的具體體現。而其中“救邢存衛”則為齊桓公贏得了諸侯之長的美譽。

攻打邢國的第二年, 狄人再次南下攻打衛國,由於衛國的衛懿公昏庸無道, 酷愛養鶴,國人不願為之戰鬥,衛懿公最終戰死,衛國一度因此王國。後來在諸侯們的幫助下,衛戴公才得以復國。 從這個角度講,衛國和邢國不僅是同宗,而且是患難兄弟。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患難兄弟, 最後卻成為邢國的掘墓人。

在這裡就需要重點說下邢國和衛國的關係, 兩國在春秋時期由於國力弱小, 都比較依賴於齊國的幫助,相比較邢國而言, 衛國不僅有齊國的幫助, 在面對鄭國威脅的時候, 同樣和鄭國的世敵宋國保持著長期的盟友關係。

公元前643年, 齊桓公被自己的寵臣易牙等人餓死,齊國諸子爭政,導致齊國內亂, 第二年宋襄公受齊桓公當年所託, 率領曹衛邾三國諸侯聯軍攻入齊國,扶持太子昭即位為齊孝公。同樣是在前642這一年,邢國和狄人聯合進攻衛國,包圍衛國的菟圃(今天的新鄉長垣),逼的衛文公差點辭職跑路, 索性後來在衛國的頑強抵抗下狄人撤退, 邢國獨木難支,也只好撤軍。前641年, 衛國出兵攻打邢國, 以報復

菟圃之圍。

邢、衛就此反目。

對於這段史料我其實是很費解的 , 邢衛反目的大背景是齊衛反目。《左傳》記載,公元前640年, 秋,齊、狄盟於邢,為邢謀衛難也。於是衛方病邢。意思是這年秋天, 齊國和邢國以及狄人三方在邢國會盟, 商量怎麼對付來自衛國的威脅, 衛國才開始趕到害怕。明明是兩年前衛文公才和宋襄公一起幫助齊孝公即位, 然後同年齊國的小弟邢國就跟狄人一起攻打衛國, 而兩年後的前640年, 齊國甚至和多年打壓的敵人狄人結盟, 幫助邢國對付衛國。

有很多觀點將這段矛盾的主因是齊衛關係的惡化, 導致齊國的附庸邢國也跟著跟衛國反目,但我翻了很多史料也沒有發現這段反目的事件原因。

這種矛盾主線的轉變, 最終成為邢國亡國的直接原因。

或許是因為這種積怨的加深, 以及關係的不可逆性, 衛國最終定下了徹底滅亡邢國的計劃。

公元前636年, 衛國派遣間諜禮至兄弟倆潛入邢國,並得到邢侯國子的重用,第二年春天, 衛文公出兵大舉進攻邢國, 將國都夷儀包圍,圍城之際, 邢侯國子帶著這兩個間諜巡城, 被兩人架著肩膀從城牆上扔下去, 並裡應外合, 將邢國國都攻破,邢國就此滅亡, 邢地併入衛國。

春秋歷史之邢國——亡於同姓鄰國的元侯之國

和邢國相比, 戎狄人最終笑到了最後, 在公元前414年建立中山國

衛國當年不僅開創了春秋弒君的先例, 也從此開創了滅掉同宗兄弟之國的先例,從此春秋無義戰。

但大國的滾滾洪流已經勢不可擋,一枝獨秀的齊國霸業在齊桓公死後終止, 而持續百年的晉楚霸業才剛剛來開序幕, 衛國的小霸事業僅僅是剛開了個頭就被大國一個噴嚏湮滅。如我們前文所講, 公元前632年, 城濮之戰開打, 衛國選擇了錯誤的立場,沒有借道給晉國,晉國在結束城濮大戰以後討伐衛國, 扶持新君即位,將衛國剛剛吃下還沒來得及消化的邢國割走。衛國從此淪為晉國的附庸,邢國則成為晉國的土地。

公元前597年,

楚國名臣

巫臣

帶著夏姬(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投奔晉國, 被晉景公封為邢大夫, 後來先後晉升為邢伯、邢侯,巫臣死後傳邢侯之位於其子狐庸,後

狐庸和

雍子爭奪邢地,殺死雍子,韓宣子則以邢侯狐庸擅自殺人為名,也殺死了狐庸。

但此時的邢國不論是地位上還是血緣上, 已經和之前的姬姓封國毫無關係。

而邢國抗衡了四百年的戎狄, 最終還是笑到了最後,在春秋後期建立了中山國, 並先後與魏國和趙國交戰,一直堅持到戰國後期 ,在公元前296年被趙國滅掉。邢國沒有完成的使命被後起之秀趙國完成。

但, 早已沒有了意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