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音樂家的故事之六:當代指揮藝術的“帝王”——卡拉揚

音樂家的故事之六:當代指揮藝術的“帝王”——卡拉揚

赫伯特·馮·卡拉揚

赫伯特·馮·卡拉揚,國籍:奧地利,生卒年:1908-1989年。地位:世界音樂指揮藝術史上的偉大豐碑

卡拉揚,這個被人們譽為當代指揮藝術中的“帝王”的指揮大師,無論是從豐富現代指揮藝術的角度上,還是從推動世界藝術乃至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上,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偉大人物。他所開創的時代,是代表著20世紀下半葉世界指揮藝術整體潮流的時代,而這種潮流並沒有侷限在20世紀之內,它那巨大而意義深遠的影響力是註定要廷伸到21世紀的,並且必將在21世紀繼續得到發揚和光大。

年少時的努力

赫伯特·馮·特拉揚於1908年出生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這裡曾經誕生過世界上最偉大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卡拉揚原籍希臘,自從他的祖輩移居到奧地利以後,這個家庭就不斷地出現著名的人物。因為祖上的功名昭著,先後有兩名成員被當時的奧地利皇帝封為男爵,所以他的家庭一直屬於貴族階層,卡拉揚全名中的“馮”字,就是一種貴族的標誌。卡拉揚的父親是一位醫生,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業餘音樂家,經常在莫扎特音樂學校的管絃樂隊中演奏單簧管。受父親的影響和家庭音樂環境的薰陶,卡拉揚在兒時就顯露出了極為出眾的音樂才華。他4歲開始學習鋼琴,8歲時就舉行了公開演奏。因為出眾的技藝和令人驚訝的才華,他曾被當時的輿論界公認為未來最有前途的鋼琴演奏家。

早年曾在家鄉的莫扎特音樂學校中學習的卡拉揚,受到了該校校長的特殊關懷。這位校長是發現卡拉揚天才的第一人。他非常關心卡拉揚,並且還介紹他去著名的義大利美術館去學習繪畫和雕塑。這種對藝術的瞭解和學習,讓卡拉揚受益終身,從他日後在指揮時所表現出的豐富色彩變化和雕塑般的音樂造型藝術都可以看到早年的學養。到十幾歲以後,卡拉揚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來到維也納,在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和維也納大學中學習鋼琴、指揮和音樂學。起初,卡拉揚的奮鬥目標一直是成為一名傑出的鋼琴大師。後來由於他的手指出了毛病,才不得已轉到了指揮系學習。在跟隨指揮系教授馮德勒學習的那段時間裡,卡拉揚並沒有獲得長足的進步。馮德勒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作為教師他卻沒有什麼才華,而且還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用卡拉楊自己的話來說,馮德勒不過是一個“除了被人們稱作技巧的東西以外,任何其他的東西都無以傳授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後,卡拉揚開始另闢捷徑,希望透過自學的辦法來提升自己的指揮才能。正是靠著自己的刻苦鑽研精神。他才得以將維也納歌劇院所上演的每一部歌劇的總譜全部熟讀,然後再跑到劇院旁聽席上身臨其境地觀摩學習,並將這種真實的聲音與自己在讀總譜時所產生的內心聽覺加以比較,用以提高自己的讀譜能力,並掌握音樂節奏的細微變化。在此期間,卡拉揚用心傾聽了維也納歌劇院上演的理查·施特勞斯和普契尼的全部歌劇作品,以及亨德米特、克伸涅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許多現代派歌劇,同時還大量觀摩了富爾特格勒、克勞斯、托斯卡尼尼和瓦爾特等指揮大師們的排練和演出。從中學到了很多他所渴望學到的東西。

音樂家的故事之六:當代指揮藝術的“帝王”——卡拉揚

事業的初創

1928年卡拉揚首次登臺指揮。時逢他的老師馮德勒主辦了一次學生音樂會。卡拉揚指揮學校的學生管絃樂隊演奏了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序曲。演奏非常成功,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好評。20歲的卡拉揚,首次嚐到了作為一名指揮所具有的獨特滋味。大學畢業以後,卡拉揚馬上遇到了選擇和尋找職業的問題,他覺得在人才濟濟的維也納沒有什麼指望,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薩爾茨堡。

在這裡,他有父母、朋友和熟悉他的人的支援,也有當年自己作為神童鋼琴家時所留下的影響,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藝術生活還應當從這裡起步。回到薩爾茨堡之後,他便開始精心策劃了一場較有影啊的音樂會。經過各方面的努力,音樂會確定舉行了。卡拉揚將在這裡指揮莫扎特音樂學院的學生樂隊演出,在他的演出節目單上,赫然地印著這樣一些曲目:柴可夫斯基的《E小調第五交響曲》、莫扎特的《C大調鋼琴協奏曲》和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唐璜》。音樂會的演出很成功,人們不斷地向這位青年指揮家報以熱烈的掌聲。然而這場音樂會最重要的意義卻並不在於此,誰也沒有想到在音樂會的觀眾席上,坐著烏姆市歌劇院的院長,這位院長在聽完了卡拉揚指揮的音樂會後,立即跑到後臺找到了這位小夥子,同時向他提出將聘請他擔任烏姆市歌劇院的常任指揮。就這樣,卡拉揚平生第一次有了一個作為指揮的正式職業。

創業的艱辛

烏姆市不同於維也納和薩爾茨堡,這是一個文化和其他方面都不很發達的小城市。而烏姆市歌劇院則更是一個只有十幾個人的樂隊和二十幾個歌唱演員的戲班子。從一開始,卡拉揚與烏姆市歌劇院的合作就體現出了創業的艱難。然而這一切並沒有阻止卡拉揚天才的發揮。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和勤奮的工作,在1929年的3月上演了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這應該說是卡拉揚創造的一個奇蹟。從此。卡拉場便比自己的堅韌毅力和刻苦精神,苦苦地經營著這個劇院,使其在自己的任期內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他領導這家劇院的5年時間裡,每年都要上演大約6部歌劇,在這些歌劇中,包括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和理查·施特勞斯的《莎樂美》這樣的大型作品。除此之外,他還指揮該院樂隊舉行了數量眾多的各類音樂會,烏姆市的音樂生活也因此變得異常豐富起來。遺憾的是,好景不長,5年後他突然被烏姆市歌劇院解除了職務,據說這次解職是由於劇院經理看中了他身上的才華而不願意將他埋沒在小小的烏姆市的緣故,因而善意地將他推向了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境地,這個傳聞是否可信信姑且先不談,事實是,卡拉揚的確是失業了。一夜之間,卡拉揚竟變成了一無所有的流浪漢。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也許正是應了那個傳聞中所講的原因,卡拉揚在經過多次異常艱苦的奔波和競爭之後,終於受聘到了亞琛歌劇院音樂指導的職務。

與烏姆市歌劇院相比,亞琛歌劇院各方面的條件都要優越得多,這裡有著大型的樂隊和合唱隊,也有著良好的劇場和有修養的聽眾,卡拉揚在這裡得以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亞琛歌劇院任職期間,他有機會指揮了瓦格納龐大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同時,他也開始作為一名小有名氣的青年指揮家而被邀請到柏林、維也納和一些其他的歐洲名城中擔任客座指揮。

音樂家的故事之六:當代指揮藝術的“帝王”——卡拉揚

最具權威性的指揮大師

就在卡拉揚赴維也納演出後的第二年,經過努力,卡拉揚終於來到了柏林國家歌劇院。他在這裡首先上演了貝多芬的《菲德里奧》,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和《紐倫堡的名歌手》等歌劇,好評如潮,短時間內便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但這時的卡拉揚卻仍然沒有放棄自己在亞琛的職務,直到1941年,他才正式辭去了亞琛歌劇院的職務而專心在柏林工作。到柏林工作以後,卡拉揚實際上已經是一位很知名的指揮家了。

卡拉揚是一位具有非凡天才能力的指揮大師,他的身上具有一種超群的藝術氣質和磁石般的感召力,能夠使每一個演奏者、演員和聽眾都不得不信服地投入到他的藝術創造中。

在世界指揮藝術史上,卡拉揚是那種一個世紀才出幾位的超級指揮大師,他以他的天才技藝和巨大功績,贏得了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的無限敬仰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