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圖文/百家人物

在民間舊時殯葬文化中,有非常多習俗和規矩,當前許多年輕人甚至完全沒概念,隨著社會不但變遷發展,舊時風俗文化已經逐漸淡化。但在農村還是比較講究,尤其以喪葬文化為主。人生在世,所有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每個人家裡都有老人父母,所以應該適當瞭解一下喪葬文化。當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從亡者停止呼吸時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它們依次為: 燒“落氣紙”:即死者直系親屬,在已經確認死者亡故之際,便置一瓦盆於靈床前,在盆中焚燒冥鈔或紙錢,意為讓亡魂“持幣上路”。

淨身:即洗澡,由死者直系親屬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給死者擦淨軀體,通常以“三袱子”為限,即抹拭時將布帕浸水擰乾三遭,稱“三把”。一把抹頭臉,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腳腿。淨身亦稱“洗喪”。

換衣:給亡者換上乾淨衣褲鞋襪。若是青壯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應戴黑紗;老年人的褲帶用白棉線合股系扎,合股線的支數以其年齡而定,老年人換衣稱“穿壽衣”。(12)入殮前還要給死者蒙上“蓋臉紙”

入殮:入殮前還要給死者蒙上“蓋臉紙”(蒙臉紙)。蓋臉紙須弔唁的親人到齊後才蓋上,不 齊時不能蓋。因為蓋了之後就不能再揭了。親人齊時,方可入殮。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逝者入殮前子女一定不要忘記了在逝者口中放入“茶葉和米”,也有地方講究口中放入“銅錢”,稱“含口錢”,又稱“含口”還有“飯含”,指的是於人臨死之前給死者口中含物的習俗。

中國古籍中“含口”記載,《禮記·雜記下》:“鑿巾以飯。”《後漢書·禮儀志》也說:“登遐,飯含珠玉如禮”,取意也在於讓死者順利地渡過冥河。

古人認為,逝者死後進入冥界,需透過冥河,冥河上有船,也就必有專門負責擺渡的舟子。亡靈渡河,當然也應該象人間一樣,付錢給舟子,否則很可能受到舟子的責難,甚至無法渡河,又回來找子孫的麻煩。亡靈口含的錢就是付給冥河舟子的船費。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在逝者口中放入“茶葉、米”有一種說法就是:是怕故去的人在黃泉路上口渴,忍不住去喝孟婆湯。如果死的時候嘴裡放些茶葉和大米,路上不會口渴以及飢餓,稱為餓死鬼,可以避過喝孟婆迷糊湯,不會忘記前世的親人和記憶。對於活著的人是對逝者的一種精神寄託,思念。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雲南納西族人將斷氣的時候,孝子要趕忙往死者口中六“含口”。這是一個小紅紙包,內放大米(男九粒女七粒)、碎茶葉和銀屑少許,先分成三小包,再用紅紙包在一起。放含口時,族內長輩要告訴死者三代祖先的名字,並告訴它如何使用這三小包含口:第一包做渡河時的船費,船到江心時,需拿一包作船費付給渡夫,否則就會被扔入江中不得超生;第二包送給閻王殿前的兩個凶神大將;第三包則帶給祖先。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雲南崩龍族的葬禮中,要在死者嘴裡放上一些碎銀子,作為死者過河的船錢;

仡佬族的亡人也口含銀物,手握紙錢被葬入墳墓。其他如佤族、壯族、毛南族、瑤族等等民族也都有含口的習慣。

封建王朝中,皇族中對待逝去的人口中放物品更為奢侈講究,坊間謠傳說慈禧太后口中含有“夜明珠”之說。

家裡有老人去世後,作為子女一定不要忘了這件事情

對於各地方風俗文化不同,筆者都表示尊重文化,尊重逝者的態度。除了以上所說,放置種種東西,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故去的人死亡前多數會有張嘴的情況,口中放置“茶葉、米”之後,待亡者上山前,親友最後一次“眼殮”逝者時,避免張嘴,親友覺得遺憾。除此而外,各個地方喪葬文化中還有其他很多講究,在今後慢慢為廣大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