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若說初心是凡心所向,素履所往,那麼工匠則是一盞孤燈一把刀,一柄標尺一把銼。初心與工匠精神在這個時代猶如大浪淘沙下依舊璀璨的寶石,於無聲中綻放光華。

劉敬傑,便是這樣一個不忘初心,滿懷熱枕的匠人。

製陶匠人劉敬傑

土陶工藝,由於其技術要求較高,不易掌握,且很難適應於現代快節奏社會,如今已經鮮少有人傳承了。而大多人是選擇脫離這個破舊落後的農村,到大城市去打拼,賺錢謀生。

受經濟發展的影響,這個小鄉村的硬體設施也不盡如人意。與我們日常使用的工業化陶質用品不同,這裡的陶器大多是匠人在簡陋的作坊中,純手工打磨製成。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工作環境艱苦,行業冷門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卻仍有一少部分人堅持著日復一日地埋在小作坊中鑽研陶藝。劉敬傑便是其中一人。

劉敬傑自幼便受在父親影響下接觸土陶,已經把土陶工藝當作是融進家族血液的一種使命了。對於他來說,選擇這份職業,不如說是選擇了這個人生,把柘溝鎮製陶業延續下去的人生。

因為,對於他來說,

柘溝鎮製陶業並不僅僅是一個地區符號

柘溝鎮製陶業

柘溝鎮位於山東省泗水縣西北部,礦產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歷史悠久,被譽為“土陶之鄉”,其製陶業興起於新石器時代,所屬於大汶口文化,

距今已有五千年曆史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陶製品的誕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徹底地改變了華夏民族的生活。而在經歷了幾千年歷史長河變遷之後,土陶工藝也不斷改進成了一門完善的技術,其

步驟繁雜,技術要求高,成品大多實用精美

製作土陶,需在春秋時經過選土、曬土、成坯、成型、燒製、出窯等工序,一步一步進行製作,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稍微一個細節有所紕漏都有可能造成最終成品的瑕疵,所以要求匠人有極高的技術和耐心。

在手工業高度發展的古代,陶製品由於其材料普遍,應用廣泛,尤為受到大眾推崇,不僅是貴族高官會選擇使用大量陶製品作為陪葬用品,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陶製品。

柘溝鎮製陶業便是由此發展而來。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柘溝鎮製陶業擅長

以泥捏製成型,花色品種眾多

,以其柘溝大缸、魯柘澄泥硯的精湛工藝而聞名於國內外。其生產的陶製品於唐宋時期交易尤為頻繁,如今也是作為外交禮物成為了中國與他國友好往來的見證之一。

但是,隨著各類瓷器、塑膠等現代化材料的興起,鮮少有人還會使用土陶製品,所以土陶行業也逐漸走向了沒落,

學習土陶技術的人越來越少。

但是,有一個人沒有放棄,而是

堅守在這最後的陣地,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柘溝鎮製陶業

,不圖錢財,不為名氣,只為了傳承家族世世代代的手藝。

家族傳承

劉敬傑是家族土陶手藝的第五代傳人,天賦極佳,又自幼刻苦,9歲便開始學習土陶技藝,後繼續鑽研幾十餘年,如今的他,已然是柘溝鎮遠近聞名的

“土陶大師”

了。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劉敬傑的陶器作坊極為簡陋,低矮的土坯房暗不見光,滿地的瓦器製品。但這並不影響成品的質量,相反,

越是這種原始的器具,也許更能製作出原汁原味的古樸陶器

柘溝鎮製陶需經過十餘道工序,所以生產的土陶製品具有

質細,耐酸、耐鹼、不漏水,不潮溼、質地堅硬

等優點,深受大家喜愛。

劉敬傑主要製作大缸、魚缸、花盆等陶製品,不僅在國內銷售大好,而且還與柘溝大缸同批次銷往國外。

雖然劉敬傑沒有選擇一條賺錢最快的路,但是他選擇了一條最正確的路。

有些東西是比金錢更重要的,那便是信念。為了這個信念,可以熬過一切苦難,而等到苦難過去,自然會得到曙光,順理成章地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報酬與榮譽。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劉敬傑,不僅傳承了這份家族手藝,還

將其發揚光大,走出國門,讓世界都看到中國充滿古樸美的傳統手工土陶製品的魅力。

而最令人動容的是,取得這樣的成功,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努力。在我國,依然有成百上千的手工藝者在堅守著土陶工藝,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支持者、號召者們,數不勝數。

萬千華夏人民都明白,有些東西,是我們不能忘記的,祖先為我們灑下的智慧,那才是我們的根。

而正是因為民族的這份羈絆,我們得以團結起來,沆瀣一氣,不顧小我,無私奉獻。

由於製陶時間有嚴格的季節限制,只能在春秋出窯,而劉敬傑的小作坊裡不過只有他和自己的一個徒弟,每次出窯時人手也成為了一大難題,好在有鄰里鄉親的幫助,從選材、拉坯,再到成型,大概需要半個月左右即可。

每到出窯,便是窯洞最熱鬧的時刻,也是最溫暖而幸福的時刻。劉敬傑並不再是與徒弟孤零零在窯洞中,而是與大家一起觀賞成品,這不僅讓他獲得了滿足感,而且

也更加堅定了他要為製陶工藝奉獻一生的決心。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很多人說,他是土陶工藝“最後的守望者”,但其實不然。

他並非是那最後的守望者,在他的背後,還有無數無條件支援他的人們,他們也許各有所職,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這都沒有什麼關係。

今64歲的劉敬傑還在堅持,還有人在關注著他,認真地去試著瞭解土陶手藝,願意在他手忙腳亂時伸出援手,這便足夠了

,足夠讓他繼續在後半生,也繼續為土陶手藝堅持下去。

在我國,像土陶手藝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且大多也面臨著無人傳承的窘境,還有的已經銷聲匿跡。這讓我們不禁感到痛心。

反省當代社會,確實是太過於浮躁,人們執著於車貸、房貸,“996”工作,有的還要加班加到凌晨……

山東土陶匠人:9歲入行,64歲初心不改,花一生守護千年工藝

如今,已經很少有人願意停下來,去問問自己,真正喜愛的是什麼,自己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又是什麼,

也很少有人願意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也許某一天,千年遺產的土陶手藝也會由於無人傳承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