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麥圓蜘蛛對小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該如何防治呢?

麥圓蜘蛛對小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該如何防治呢?

麥蜘蛛 在我國小麥產區常見的麥蜘蛛主要有兩種:麥長腿蜘蛛和麥圓蜘蛛。兩種麥蜘蛛均為害小麥、大麥。麥圓蜘蛛還為害豌豆、蠶豆、油菜、紫雲英等;麥長腿蜘蛛還為害棉花、大豆、桑等。在寧夏以麥長腿蜘蛛為主,是南部山區的常發性害蟲。一般年份減產10%左右,嚴重發生年份減產20%左右。 一、為害特點 兩種麥蜘蛛於春秋兩季吸取麥株汁液,被害麥葉先呈白斑,後變黃,輕則影響小麥生長,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輕,重則整株乾枯死亡。株苗嚴重被害後,抗害力顯著降低。

麥圓蜘蛛對小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該如何防治呢?

二、形態特徵 麥圓蜘蛛:成蟲體長0。6~0。98毫米,寬0。43~0。65毫米,卵圓形,黑褐色。4對足,第1對最長,第4對居二,2、3對等長。具背肛。足、肛門周圍紅色。卵長0。2毫米左右,橢圓形,初暗褐色,後變淺紅色。若蟎共4齡。一齡稱幼蟎,3對足,初淺紅色,後變草綠色至黑褐色。2、3、4齡若蟎4對足,體似成蟎。 麥圓蜘蛛成蟲 麥長腿蜘蛛:成蟲體長0。62~0。85毫米,體紡錘形,兩端較尖,紫紅色至褐綠色。4對足,其中1、4對特別長。卵有2型:越夏卵圓柱形,長0。18毫米,卵殼表面有白色蠟質,頂部覆有白色蠟質物,似草帽狀,卵頂具放射形條紋;非越夏卵球形,粉紅色,長0。15毫米,表面生數十條隆起條紋。若蟲共3齡。一齡稱幼蟎,3對足,初為鮮紅色,吸食後為黑褐色,2齡、3齡有4對足,體形似成蟎。

麥圓蜘蛛對小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該如何防治呢?

三、發生規律 麥圓蜘蛛:1年生2~3代,即春季繁殖1代,秋季1~2代,完成1個世代46~80天,以成蟲、卵和若蟲在麥根土縫、雜草或枯葉上越冬。冬季幾乎不休眠,耐寒力強,翌春2月、3月越冬蟎陸續孵化為害。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蟲口數量大,4月下旬大部分死亡,成蟲把卵產在麥茬或土塊上,10月越夏卵孵化,為害秋播麥苗。麥長腿蜘蛛:1年生3~4代,完成1個世代需24~46天。以成蟲和卵越冬,翌春2~3月成蟲開始繁殖,越冬卵開始孵化,4~5月田間蟲量多,5月中下旬後成蟲產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孵化,為害麥苗。

麥圓蜘蛛對小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該如何防治呢?

四、生活習性 麥圓蜘蛛喜陰溼,怕高溫、乾燥,多分佈在水澆地或低窪潮溼陰涼的麥地。有群集性和假死性。多孤雌生殖,每雌產卵20多粒;春季多把卵產在小麥分櫱叢或土塊上,秋季多產在鬚根或土塊上,多聚整合堆,每堆數十粒,卵期20~90天,越夏卵期4~5個月。 麥長腿蜘蛛喜溫暖、乾燥,多分佈於平原、丘陵、山區、乾旱麥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易於猖獗成災。對大氣溼度較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時即停止活動。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成蟲喜爬行,也可借風力擴大蔓延為害。越冬越夏的滯育卵能耐夏季的高溫多溼和冬季的乾燥嚴寒,且有多年滯育的習性。多孤雌生殖。把卵產在麥田中硬土塊、小石塊、秸稈或糞塊上。 麥蜘蛛在連作麥田、雜草較多的地塊發生為害嚴重。水旱輪作和麥收後深翻的地塊發生輕。麥長腿蜘蛛的適溫為15℃~20℃,適宜溼度在50%以下,所以秋雨少,春暖乾旱,以及在壤土、黏土麥田發生重。麥圓蜘蛛的適溫為8℃~15℃,適宜溼度為80%以上。因此,秋雨多,春季陰涼多雨,以及沙壤土麥田易嚴重發生。

麥圓蜘蛛對小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該如何防治呢?

五、防治方法 麥蜘蛛的控制要加強農業防治措施,重視田間蟲情監測,及時發現,爭取早治,消滅在點片時期。 1。 農業防治 (1)麥收後深耕滅茬,可大量消滅越夏卵,壓低秋苗的蟲口密度。(2)適時灌溉,同時振動麥株,可有效地減少麥蜘蛛的種群數量。 (3)輪作倒茬,避免麥田連作,可減輕麥蜘蛛的為害。 2。 藥劑防治。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或40%三氯殺蟎醇乳油1500倍液,或20%噠蟎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5%噠蟎靈乳油2000~3000倍液兌水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