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葫蘆頭泡饃:西安的一張美食名片

來古城西安的遊客,除了要遊覽這裡的各大名勝古蹟之外,少不了要品嚐這裡獨具風味的特色美食。為此,筆者推薦其中的一道小吃,它的名字就叫“葫蘆頭泡饃”。

西安流行一句口頭禪:提起“葫蘆頭”,嘴角涎水流。

這“葫蘆頭”是什麼呢?

“葫蘆頭”是西安的特色美食,全名叫“葫蘆頭泡饃”。

葫蘆頭泡饃用的食材,主角是豬腸,另有數片豬五花肉、掰成碎塊兒的饃,所以,應稱其為“豬腸泡饃”才對,可為何叫“葫蘆頭泡饃”呢?

葫蘆頭泡饃:西安的一張美食名片

葫蘆頭泡饃

原來,這種小吃的主角豬腸,是豬大腸與小腸連線處的肥腸,其形狀似葫蘆,所以叫“葫蘆頭泡饃”。

還有一種說法,與藥王孫思邈有關。

相傳唐太宗年間,長安街上有一胡姓的店家在售賣用豬腸肚做的食品“煎白腸”,雖然他的食材很新鮮,分量給的也足,但生意依舊十分蕭條,店內食客寥寥無幾。

一天,藥聖孫思邈正好路過,進店吃了一碗“煎白腸”。他嘗過後覺得腸子腥味大,太油膩,詢問過店老闆後認為,這樣的食材加工出如此難吃的味道,原因是湯的做法不對。

於是,他從隨身攜帶的葫蘆裡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漢陰椒等芳香健胃之藥物,調入鍋中煮湯。果然,煮了一會後,鍋中的湯香氣四溢,味道鮮美。從此,這家小店門庭若市,生意如日中天。後來,店家不忘醫聖指點之恩,在店門首懸掛了個藥葫蘆,並改名為“葫蘆頭泡饃”。

所以,"葫蘆頭泡饃"的關鍵是湯的味道

。據瞭解,這種湯是骨頭湯。許多商家為了招徠食客,以明廚亮灶的方式將一口熬製骨湯的大鐵鍋擺放在店鋪的顯眼處。很多次,往來的行人都會被吸引駐足觀望,只見鍋裡熬製的乳白色骨頭湯泛著浪花,嫋嫋娜娜,香氣四溢。

見有食客蒞臨,主家定會笑臉相迎:“師傅,屋裡坐,要幾個饃,自己掰還是要掰好的?普通的還是優質的?”

葫蘆頭泡饃:西安的一張美食名片

葫蘆頭泡饃中所用的白吉饃

說到饃,和西安另一種特色美食——羊肉泡饃中的“饃”是不一樣的。葫蘆頭泡饃中的“饃”,是用70%的死麵和30%的發麵做成的,比羊肉泡饃用的饃略微鬆軟些。而所謂的普通與優質之分,是指肥腸數量的多少。作為商家,經營都是按成本比例收費,一般都會定個固定價位,喜歡吃肥腸且願意加價的食客就選“優質”的。

當顧客把饃掰好後,經服務員交給廚師。廚師先是在鋪滿饃塊的碗裡鋪一層熟肥腸,放入適量漲發好的黑木耳和黃花菜,再揪一撮漲發好的粉絲,舀入一勺滾燙的骨頭湯燙一下,隨後用勺子抵住碗內原料,將湯潷出來,再舀湯再潷,如此反覆三至五次,待碗內的饃及肥腸完全熱透後,再向碗內調入適量的五香油、調料水(用花椒、八角、桂皮、肉蔻、肉桂、草果、茴香、丁香、蓽撥、香葉等熬製)、香菜、蒜苗、油潑辣子,最後澆入適量滾湯即成。食用時再依據個人口味佐以糖蒜和泡菜。這樣一碗葫蘆頭泡饃,其饃香肉嫩,肥而不膩,味醇湯濃,鮮香可口,使人食慾大增,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在西安,經營葫蘆頭泡饃的店不少,但味道最正宗的要數名叫"春發生"的飯店

。“春發生”始建於1920年,是以經營陝西地方風味小吃葫蘆頭泡饃聞名的老字號飯店。據說,店名的由來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一位文雅的食客在品嚐了該店的葫蘆頭泡饃後,以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詩句,為該店題寫了店名“春發生”。

葫蘆頭泡饃:西安的一張美食名片

春發生飯店

這家店的葫蘆頭泡饃究竟有多好吃呢?說起來有這樣一則趣事。據說在1935年前後,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來到了西安,但因飲食習慣差異,水土不服,很多將士們都病倒了。西安那麼多美食,他們唯獨對南院門“春發生”出售的葫蘆頭泡饃年年不忘。以致有一段時間,東北軍曾將“春發生”的葫蘆頭泡饃列為病號飯。可見葫蘆頭泡饃的味道不一般。

1997年,“春發生”的葫蘆頭泡饃榮獲了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的首屆“中華名小吃”稱號。從此,葫蘆頭泡饃也同牛羊肉泡饃一樣,成了古城西安的美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