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商朝自成湯建國後,王都一直定居於亳,直至仲丁才遷離舊都。從仲丁以後,商都才發生走馬燈式的頻繁遷徙,短短的五世十王就遷了五次,平均每世一遷。而從盤庚遷殷之後,商都又固定下來,雖然殷末“及紂其地的增,南及朝歌,北及邯鄲與沙丘,以離宮為別館”《竹書紀年》,但是,其政治中心仍在安陽未遷。由此可見,殷商多次遷都,即是仲丁至盤庚這一段特定時期發生的,不在其先亦不在其後。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校釋譯論》說:“商代自湯至盤庚三百餘年,一共只遷移了五次”云云,這樣表述是不確切的,它妨礙人們去正確認識殷都屢遷這一歷史真相。事實上在這三百餘年間,前一半時間是定居的,而頻繁的遷徙只是集中地發生於後一半時間裡。殷都屢遷與商朝比九世亂髮生,二者時間不謀而合不會是偶然現象,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著內在的因果關係。“九世之亂”乃商朝王位紛爭。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司馬遷概述“九世之亂”是“諸弟子立而廢嫡子,弟子相爭以謀位”。雖然對於這個時期商王繼統法中有無嫡長子繼承製,人們還有不同的認識,但其“亂”的中心內容為王位紛爭則無可疑。此期間在王位繼承上,曾連續發生幾次異常現象,王國維指出:“商朝繼承王位子繼輔之而弟及為王也,若無兄弟則傳子。自成湯至於帝辛三十帝中,十四人是以弟繼兄者,其子以繼其父,亦非兄之子而多為弟之子。惟沃甲崩,祖辛之子祖丁立,祖丁崩,沃甲之子南庚立,南庚前,祖丁之子陽甲立,此三事獨與商人繼統法不合。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此蓋《史記,殷本紀》所謂中丁以後九世之亂,其間當有爭立之事,而不可考矣。”商王繼統法有兄終弟及制與父死子繼制,父死子繼者多為弟之子,可是,沃甲死後卻由其兄祖辛之子祖丁繼位,祖丁死後卻由其叔之子南庚繼位,南庚死後卻由其從兄祖丁之子陽甲繼位。這種異常的王位繼承關係,當是“諸弟子立而廢嫡子,子弟相爭以謀位”的一種反映。還有一點,在此期間商王年祚均極短促。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據《今本竹書紀年》記載九王在位年數如下:伸丁“九年陟”,外王“十年陟”,河整甲“九年陟”,祖乙“十九年時”,祖辛“十四年陟”,沃甲“五年陟”,祖丁“九年陟”,南庚“六年陟”,陽甲“四年陟”。這些具體年數雖不完全可靠,但從仲丁至陽甲九世年作均短,大概是沒有問題的。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股本紀》於此期間不斷有“殷衰”的字眼出現,只有祖乙時一度出現“殷復興”是例外,而在九王中也只有祖乙年作較長,此外,那些使“殷道復興”的名王,其年作均極長,如成湯二十九年,大戊七十五年,盤庚二十八年,武丁五十九年等。

殷商在仲丁之後,為什麼多次遷都,九世之亂是其真正原因

當然,有商一代三十一王中,其間年祚長短不盡一致, 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是,連續九王年祚均極短促,卻是十分特殊的,這種現象也應當是“九世之亂”的一個直接反映。王位紛爭與統治階級的內亂,並非仲丁至陽甲期間獨有的現象,在這之前或之後均曾發生,但是,像這樣連續九世的紛爭還是僅見的。可以說,此期間是商曆史上空前動盪的時期。

我們如果把商代歷史劃分為三個時期,那麼從成湯至太戊的五代十王是其向上發展的時期,這時商王朝的政治基本上是穩定的,從仲丁至盤庚的五代十王則是商的中衰時期,從盤庚遷殷之後則進人商後期,這時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均達於鼎盛階段,並由鼎盛而趨於滅亡。而殷都的頻繁遷徙或長期定居,恰恰與商朝歷史的這一發展趨勢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