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創始人成“老賴”,41億資產遭凍結!“果汁大王”被“榨乾”?

原創:銷售與管理

作者:子淇

曾是家喻戶曉的“國民果汁”,被曝捲入“先鋒系”風波之後,匯源果汁(01886.HK)及其創始人朱新禮,再曝新的危機。

12月11日,朱新禮作為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簡稱德源資本)被法院查封,41億元人民幣資產遭凍結。

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向朱新禮釋出限制消費令,限制其乘坐飛機和動車、購買不動產、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這是他今年以來收到的第4個限制消費令。

創始人成“老賴”,41億資產遭凍結!“果汁大王”被“榨乾”?

繼昔日“味精大王”蓮花味精實控人夏建統、金嗓子創始人江佩珍之後,朱新禮也被列入“老賴”名單。

走到今天,很多人都還記得2007年,匯源果汁在香港上市時的盛況。那時的匯源果汁意氣風發,在港交所創下規模最大IPO紀錄,上市當日大漲66%。而如今,曾經的巨人匯源果汁卻與消費者漸行漸遠。

“國民飲料”匯源果汁和朱新禮,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如何被“榨乾”的?

01 錯過可口可樂,埋下債務危機

匯源果汁由盛轉衰的關鍵就是十年前輿論關注的“可口可樂收購案”。

1992年,朱新禮辭去了體制內的工作下海經商,接手了一家負債1000萬的縣辦罐頭廠,最終憑藉著瑞士一家公司500萬美元的訂單,匯源果汁最終存活下來,1994年,朱新禮把工廠搬到了北京,創辦了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此後匯源走進了快速發展時代,2006年,匯源集團當時以2。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匯源果汁35%的股權,引入法國達能、美國華平基金、荷蘭發展銀行和香港惠理基金等基石投資者,這次融資僅讓匯源果汁估值上漲至6。28億美元。2007年匯源在香港上市。

創始人成“老賴”,41億資產遭凍結!“果汁大王”被“榨乾”?

2008年,可口可樂開出179。2億港元、溢價接近2倍的價碼收購匯源果汁,朱新禮為了這次併購,提高匯源的資產評估價值,大舉擴產,暫停新品推出,還裁減了經營16年的銷售團隊,銷售團隊壓縮掉三分之二。那時的匯源為什麼這麼迫切需要現金流呢?

據《時代週報》報道,當時匯源果汁投資20多億元鉅額資金新建工廠,準備轉型做上游的純果汁原料供應商。所以在朱新禮看來,賣掉匯源獲取更多的現金流也是順理成章。他自己在一次會議上也說過:“假設2008年在我把我們匯源整個事業的三分之一用25億美元賣給美國公司的話,那這25億美元再加上我原來的佔三分之二的部分——匯源農業、匯源果業,將來如果再生產匯源果酒、匯源鮮果,這些一系列匯源品牌的話,那我現在早就是千億級公司了。”

但那時的併購行為被輿論解讀為“中國飲料行業遭遇洋品牌威脅”,最終未透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而擱淺。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過北京銀杉科創投資管理中心合夥人張偉明,他表示:

“匯源果汁如果當初被可口可樂收購,就有可能就和今年的局面大不一樣。

可惜歷史發展沒有如果。

但如今果汁市場競爭激烈,競品眾多,必須在市場營銷渠道整合和產品創新方面加大力度,才有可能不掉隊。

至2017年,匯源果汁的負債已經超過百億元。自2014年開始,匯源果汁負債規模逐年攀升。2014至2017年匯源果汁的負債規模分別為65。35億元、76。62億元、99。95億元和114。03億元。其中,2017年公司負債率為51。77%,相比上一年上升2。91%。

2018年4月19日開始,匯源果汁一次又一次宣佈延後披露2017年報,到了即將跨入2020年的今天,匯源果汁依然沒有釋出2017年、2018年業績和2019年中期業績。

02 自身造血能力下降,拆東牆,補西牆

2008年併購失敗以後,從匯源果汁歷年的財報上可以看出:政府補貼佔了利潤的大部分,比如:2011年政府補貼為2。01億元,佔淨利潤總額的64%;而2012年和2013年政府補貼的額度更是遠遠超過淨利潤總額。但是政府補貼收入從2013年的2。25億元大幅減少到2014年的6263。3萬元,直接導致匯源果汁2014年業績由盈轉虧。

財報不好看,匯源就開始出售子公司,從2013年開始,匯源先後出售了3家子公司。共12家公司易主,交易規模超過28億元。但是這些舉動並沒有改變公司的虧損。

有業內人士表示,

“早在2012年,匯源果汁就已經在拆東牆,補西牆。

那一年,匯源借了50億,還了46億,暗示著匯源自身的‘造血’已經開始出現問題。

根據尼爾森在2017年上半年對中國零售業進行的研究顯示,匯源果汁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濃度果蔬汁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5。8%和35。3%,而上年同期這組資料是60%和39。4%。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他們的選擇性多了,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果汁飲料也相繼出現。消費升級逼迫匯源投入大量費用去研發推廣新產品,但是新產品開啟市場需要時間,因此匯源果汁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

03 固化的品牌策略,錯失市場份額

匯源果汁生產出100多種產品,只有100%果汁這一種產品獲得了成功。

匯源本來想透過可口可樂的併購解決其產品渠道單一,產品認知老舊的問題,但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在銷售渠道上也出現了問題。而此時朱新禮開始進行融資貸款,擴充工廠產能。這一做法不但沒有推陳出新,解決產品的更新換代問題,還讓匯源果汁背上盲目擴張的資金負擔。

消費者一旦對產品品牌形成了認知以後,很難改變。匯源先入為主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是純果汁和中高濃度的大桶果汁,即匯源=高濃度果汁,那麼品牌延伸就模糊了消費者視線。

為了解決自己單一品牌的形象,匯源則選擇了重金營銷,買下了央視的多個時間段投放廣告,併成為了2018年央視春晚的指定飲品。

匯源果汁多年形成的央視廣告模式,塑造了相對單一的品牌打造計劃,卻忽略了其他新興的使用者推廣計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視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很多年輕人都已經不看電視了,單一的品牌宣傳沒能傳送給更多的目標使用者,反而增加了廣告支出。

而於此同時,娃哈哈、可口可樂、百事等企業都介入到果汁細分市場領域,比如:娃哈哈的營養快線、可口可樂的美汁源、百事的果繽紛等,但匯源卻沒有讓大眾記住的細分市場品牌。

04 高管紛紛離職,內部管理出現問題

根據報道顯示,2019年2月3日,匯源果汁釋出公告,該公司行政總裁吳曉鵬、非執行董事閻焱請辭。這已是匯源果汁2019年以來發布的第四則人事任免公告。自2019年以來,34天時間裡,總共6位管理層先後請辭,離開匯源果汁。

其實,從2008年以後,匯源果汁的內部管理層一換再換。曾經在匯源工作的老員工表示:

“換一批領導就等於更換一管理模式、換一批經銷商、換一批員工隊伍,這對匯源果汁的市場基礎造成了傷害。

匯源果汁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其管理模式還是以家族式管理為依託,缺乏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和財務管理體系。正如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所說:“家族企業最大的弊病就在於社會精英進不來。幾兄弟都在企業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進不來,而且一家人的思維方式多少有些類似,沒有一個突破點。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決策某件事就很難,容易耽誤商機。”朱新禮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做出了“去家族化”的管理。

先是在2014年重金聘請原李錦記總裁蘇盈福任職行政總裁,但不到1年以蘇盈福辭職而宣告失敗,匯源又重走家族化管理老路。

在2014年年底,匯源又實施了“內部事業合夥人制”,意在拉動匯源果汁的未來增長動力。但這一制度出來後備受爭議,落地的效果也並不好。

有專家表示:

“做實業應該腳踏實地,資本毫無人性,碰了以後難以抽身,一旦抽貸斷貸,很多表面風光的企業老闆都會愁得一夜白頭。

為了自救,今年4月份,匯源果汁宣佈與天地壹號成立合資公司。但沒想到僅僅三個月,匯源果汁與天地壹號同時宣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終止。如果匯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達成所有復牌條件,它將面臨退市的局面,作為昔日果汁行業的巨頭,你能接受匯源果汁退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