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近期氣溫上升,夏季多雨的氣候適合野生蘑菇生長,再加上杭州的森林和生態被保護得很好,因此野生菌類非常豐富。每年6月—9月是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的高發期。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生活中大家應該如何辨別呢?

5月26日上午,杭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浙江大學和浙江華丹農業微生物資源應用研究院開展了現場科普實驗。

實驗的物件就是毒蘑菇,專家們現場展示毒蘑菇標本和野外毒蘑菇生長環境。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有毒蘑菇:紅麟花邊傘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可能有毒蘑菇 毒性很大

浙江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浙江華丹農業微生物資源應用研究院院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會長韓省華說,20多年來他已採集了700多種數萬份菌類標本,常見的毒蘑菇有51多種。

其中最常見和分佈比較廣的毒蘑菇有:白橙黃蓋鵝膏菌、斑紋絲蓋傘、塊鱗灰毒鵝膏菌、肥腳白鬼傘等。“這類毒蘑菇大多生長在野外的樹林裡、雜草叢中或城市公園、校園的樹下、草叢中,杭州五雲山、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靠近山嶺的區域都可能有,誤食後毒性很大。”

網傳鮮豔的蘑菇有毒? 專家闢謠

而針對網傳“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這樣的傳言就很不靠譜,比如長得白白淨淨的鱗柄白毒鵝膏就屬於劇毒蘑菇。

還有一個傳言“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很容易讓人相信,實際上這個傳言也是錯誤的,比如對人有毒的豹斑鵝膏,蛞蝓食用該蘑菇不會中毒。

浙江大學沈立榮教授也提醒廣大市民,不採、不買、不吃野生蘑菇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市民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鑑別方法;不要輕易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不要輕易購買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若誤食野生蘑菇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和視力模糊等症狀,須馬上就醫,爭取最佳治療期,及時搶救。

杭州市場監管局警示各類餐飲單位、食堂等食品經營者,要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進貨渠道要正規,並做好原料進貨登記臺賬。各類單位食堂,尤其是學校食堂嚴禁採摘、採購野生蘑菇,嚴禁使用野生蘑菇作為食品原料。

連結:杭州地區常見毒蘑菇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白橙黃蓋鵝膏菌

子實體較小。菌蓋初期卵圓形至鐘形,後漸平展,中間稍凸起,白色。菌褶黃色,離生,不等長。菌柄圓柱形,內部鬆軟至空心。菌托大,苞狀,白色,有時破裂而成片附著在菌蓋表面。夏秋季於林中地上散生或單生。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2、斑紋絲蓋傘

子實體小菌蓋直徑2~6cm,扁半球形、鐘形至斗笠形,頂部凸起,黃褐棕色纖毛狀長條紋幼時有白色纖毛,邊緣開裂。菌肉汙白色。菌褶淺灰褐至褐黃色,邊緣白色,直生。菌柄長3~8cm粗0。5~1。2cm,汙白至淺黃褐色,有縱條紋,彎生,基部稍膨大且色淺內部實心。秋季生林地上。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3、塊鱗灰毒鵝膏菌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呈灰色。菌蓋扁半球形,灰色,具深灰色易脫落的鱗片,邊緣無條稜。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菌柄汙白色,基部膨大呈球形,菌托由灰色環帶組成。夏秋季於針葉、闊葉林中散生或群生。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4、肥腳白鬼傘

子實體小,白色。菌蓋直徑2~5cm,扁半球形,開傘後中央凸起,具有細小、鬆軟易脫落的汙白色鱗片,味苦。菌褶白色,離生。菌柄細長白色,空心,基部膨大呈球形。菌環生菌柄之中部。無菌托。常在園中地上或稀疏的林地上群生或近叢生。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5、純黃白鬼傘

子實體較小,檸檬黃色,菌蓋直徑2-5cm初期鐘形或半笠形,後期稍扁平,表面有一層檸檬黃色粉末,邊緣有長條稜。菌肉黃白色。菌褶淡黃色至白黃色,離生,菌柄細長,表面被粉末,質脆,空心。菌環膜質,薄而脆,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於林地上散生或群生。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6、鱗柄白毒鵝膏菌

子實體中等大,純白色。菌蓋中部凸起略帶黃色,邊緣無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菌柄細長圓柱形,有顯著的纖毛狀鱗片,基部膨大呈球形。菌環生菌柄之上部或頂部。菌托苞狀。夏秋季於闊葉林地上單生或散生。其毒性很強,含有毒肽及毒傘肽毒素。與慄、高山櫟以及松等樹木形成外生菌根。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7、角鱗白鵝膏菌

子實體較大,白色。菌蓋初期近半球形,開傘後佈滿角狀鱗片。菌肉白色。菌褶離生,較密。菌柄圓柱形,較粗壯,基部膨大,有時向下延伸似假根,內部實心。菌環生靠菌柄頂部。菌托由呈片狀至近似角狀鱗片組成。夏秋季常常於闊葉林地上單生。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8、毒鵝膏菌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4~13cm,初期近卵圓形至鐘形,開傘後近平展,灰褐綠色,菸灰褐色至暗綠灰色,表面光滑,邊緣無條紋,往往有放射狀內生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稍密、不等長。菌柄細長,長5~18cm,粗0。6~2cm,圓柱形,白色,表面光滑或稍有纖毛狀鱗片及花紋,基部膨大呈球形,內部鬆軟至空心。菌托白色,苞狀,較大而厚。菌環白色生菌柄之上部。極毒。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9、土紅鵝膏菌

子實體小至中等。菌蓋初期半球形,開傘漸平展或邊緣翻起,具明顯長條稜。密被土紅色、鏽紅色粉末,老後漸脫落。菌肉白色,具清香氣味。菌褶白色。菌柄細長,柱狀,,密被土紅色、鏽紅色粉末,基部稍膨大。菌環生菌柄之上部。有幾圈粉粒狀鱗片組成的菌托。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0、苦粉孢牛肝菌

子實體較大。菌蓋直徑3~15cm,扁半球形,後平展,褐色為主、豆沙色、淺褐色、朽葉色或灰紫褐色,幼時具絨毛,老後近光滑。菌肉白色,傷變不明顯,味很苦。菌管層近凹生,管口之間不易分離。菌柄較粗壯,長3~10cm,粗1。5~2cm,基部略膨大,上部色淺,下部深褐色有明顯或不很明顯的網紋,內部實心孢子印肉粉色。孢子近無色或帶肉色,平滑,長橢圓形或近紡錘形。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1、擬卵蓋鵝膏菌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幼時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後期扁平,汙白色,有粉末狀物,往往覆蓋大片淺土黃色菌托殘片,邊緣無條紋,表皮延伸撕裂成附屬物。菌肉白色,傷後稍暗且帶紅色。菌柄呈棒狀,基部延伸後近紡錘狀,白色至汙白色,表面似粉狀或棉毛狀鱗片。菌托淺土黃色(同菌蓋鱗片),苞狀,內部實心或鬆軟近白色。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2、亞稀褶紅菇

菌蓋直徑5-12cm,初扁半球形,後近平展至中部下凹呈淺漏斗形,淺灰色、灰褐色至灰黑褐色,有時邊緣色淺,表面乾燥,有微細絨毛,無條紋。菌肉白色,傷後變紅色。菌褶直生或近延生,近白色至淺黃白色,傷後變紅色,稍稀疏,不等長,厚而脆,不分叉,往往有橫脈。菌柄長36cm,直徑1-3cm,圓柱形,灰色,較菌蓋色淺。夏秋季散生或群生於闊葉林及針闊混交林中地上。劇毒。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3、黃斑蘑菇

菌蓋直徑4-8cm,初時凸鏡形或近方形,後漸平展;表面汙白色,中央帶淡棕色,光滑;邊緣內卷,淺黃色。菌肉白色。菌褶淡粉色至黑褐色,較密,離生。菌柄長5-15cm,直徑1-2cm,圓柱形,近基部膨大,白色光滑,幼時實心,成熟後空心,基部球形膨大處黃色。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4、細褐鱗蘑菇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0cm,初期半球形,後期近平展,表面汙白色,具有帶褐色、黑褐色纖毛狀小鱗片,中部鱗片灰褐色,邊緣有少量菌幕殘物。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紅色,最後變黑褐色,離生。菌柄汙白色,基部膨大,傷處變黃色。菌環白色,薄膜質,雙層。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5、赭紅擬口蘑

子實體中等或較大。菌蓋直徑4~15cm,有短絨毛組成的鱗片,淺磚紅色或紫紅色。菌褶帶黃色,彎生或近直生,褶緣鋸齒狀。菌肉白色帶黃。菌柄基部稍膨大。

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區域都或有毒蘑菇,怎麼辨別?這組科普實驗告訴你

16、汙白鱗鵝膏菌

子實體小至中等。菌蓋直徑3~8cm,半球形至扁平,表面白色至汙白色,被角錐狀鱗片且中部密而大,邊緣鱗片少而其頂端灰褐色。菌肉白色。菌褶離生,邊緣有粉粒狀,不等長菌柄長6。5~8cm,粗1~1。5cm,白色有粉粒狀或棉絮狀鱗片,基部膨大呈紡錘狀且有數圈角錐狀菌托殘片。菌環膜質,易破碎,附著在菌柄或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