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滑溜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小時候,我和弟弟妹妹都很饞。一年到頭吃不了幾回肉,白麵饃饃只有在過年或者別人家娶媳婦生孩子有緣能去才能撈著一次機會。平時,我和村子裡的孩子們一樣,三餐都以地瓜為食。畢竟,地瓜在當時相比於其它作物產量更高,更能滿足我們的溫飽。

秋天,地瓜成熟了,幾乎每天都是地瓜糊糊;秋後,收完了地瓜,大家就一起去把地瓜切成片,晾曬在地裡,或者拉到山坡上,晾曬到䓍窩裡,等到曬乾後,存起來,隨時磨成麵粉,可以用來蒸窩頭。能夠切成片的地瓜叫春地瓜,這樣的地瓜煮熟了吃就像蛋黃,香甜而乾麵,出粉率高。真正用來長期吃的地瓜叫麥茬,也就是在收割了小麥後種植的地瓜,這種地瓜水分大,更糖軟,於是我們就把它存到地瓜井裡,可以吃過來年的春天。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一天三頓吃地瓜,開始吃覺得香甜,天天吃,就吃膩了,我和弟弟妹妹們就輪流裝病。我給母親說我全身頭疼,母親摸摸我的頭:不發燒啊?我便覺得裝得不像,就躺在床上打滾,抽泣著摸眼淚。母親半開玩笑:是不是把牙根吃“黃”了? 給你兩笤帚疙瘩你就不頭疼蛋疼的了。我雙手捂著臉,欲哭不能,想笑不行,從手指縫裡偷偷瞄著母親。母親歪著腦袋,真的拿來了笤帚疙瘩,對著我比比劃劃,指指點點,舉起笤帚疙瘩在半空中猛地一落,向我虛晃一下,被我從手指縫裡看到,嚇得在床上連滾帶爬,掛著淚滴的臉上同時笑了出來。

這時,母親便會把我攬在懷裡,拍拍我的後背,摸摸我的頭,對著我們說,走,我給你們滾煎餅去!於是,弟弟妹妹高興地跳著來拉我,我們便一起捂著嘴咯咯地去幫著母親抱柴火,擠在鍋門前面爭搶著燒火。母親便把那面鏊子重新支好,用抹了油的布擦拭乾淨,接著去翁裡盛了兩瓢子地瓜面,加水和了一塊盤子大小的麵糰。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等到我們把鏊子燒熱的時候,母親的面也正好和好了,因為這不是攤煎餅,攤煎餅要把面做成糊,用勺子舀到鏊子上,再用柺子圍著整面鏊子拐,這樣就可以全部掛滿糊。這樣做的煎餅做出來厚實、柔軟,而母親的做法是滾煎餅,滾比攤更省事,做出的煎餅薄而脆。在做法上,只要把面和好,但不要把面和的和擀麵條包水餃一樣硬,更不能和的和攤煎餅一樣的稀軟,所以要把握好度,讓面達到即成塊狀又比較攤軟才可以讓面掛到鏊子上。火燃得越來越旺,母親便把那塊大面團放到鏊子上,雙手推著麵糰往前滾,伴隨著哧溜哧溜的聲響,熱氣如漂著白雲立刻瀰漫著整個廚房。隨著母親把麵糰轉完一圈的功夫,鏊子邊緣上的煎餅都捲了起來,香味撲鼻,我們不眨眼地盯著第一個出爐的煎餅,不停地嚥著口水,為了掩飾自己的“饞”,我們幾個孩子開始相互指責對方是個饞貓,看到煎餅就拔不動腿了。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母親快速地揭起煎餅,小心翼翼地摺疊著她的傑作,那圓圓的大煎餅被她幾下疊得有梭有角。

做出來的第一個煎餅當然是我的,這畢竟是我用“頭疼”掙來的戰利品。我咬一口,他們就眨巴一下嘴巴,再咽一口口水,於是,我就把我咬過的,讓他們輪流咬一口,個個看著我,過年領了紅包一樣的開心。儘管當時沒有鹹菜,也沒有大蔥,但縈繞在心頭的就是那股說不出來的煎餅香味。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不知道那面鏊子何時來到我家,也不知道它已經在我家呆了多少年,只要我想弄點好吃的解饞,總先想到那面鏊子。要麼灑點油煎個雞蛋,要麼烙些小油餅。數十年過後,電已經普及,電餅鐺入戶,不需要母親親自去燒火烙餅,但就在那個年代,雖然我們一家人僅僅以地瓜為食,因為有了母親,有了那面黑不溜秋的鏊子,有了那面鏊子上的酥脆飄香的煎餅,牢牢地把我拴在那個曾經的童年味道里。

彷彿,老家的母親又蹲坐在灶屋裡,那面熟悉而又陌生的鏊子下面燃起一堆篝火,煎餅的香味抵擋不住地向我飄來……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編輯製作

:滑溜,本名劉健。憨派文學創始人,著有憨派文學奠基之作《滑溜》一書。《中國憨派文學》主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

滑溜散文|母親·鏊子·煎餅

《中國憨派文學》:

主編:滑溜

編輯:魚七秒

郵箱:884714466@qq。com

壹點號《中國憨派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