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乾隆十年,夏秋之交,海州一名士,召開文人雅集。

相傳,他家有一道名為“雪霞美”的私房菜,用豆腐和芙蓉花烹製,頗有妙趣。今日一嘗,眾賓讚不絕口,果然唇齒留香,餘味悠長。

這時,一人走到名士身邊,願重金買下菜方。

名士非但不賣,還說:“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你如果肯為豆腐折腰,拜我三拜,菜方就送你。”

沒想到,這

個人

毫不猶豫,朝名士作揖三次。

可別小瞧這個為豆腐折腰的“吃貨”,他的來頭可不小。

他的才華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散文與韓愈並提,穩居“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

他就是倉山居士袁枚。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放下文人的架子,只為一口美食,這在袁枚精彩絕倫的一生中,不算什麼新鮮事。

他少有才名,12歲考上秀才,23歲進士及第,入仕翰林院。

他桃李滿天下,女弟子尤眾;編了本食譜,引得洛陽紙貴;建了個園子,賺得盆滿缽滿。

他愛玩,60多歲,登天台、遊雁蕩、渡錢塘……

袁枚一生隨心而為,在放飛自我的路上,活出了最幸福的樣子。

正如周國平所言:

幸福,不是活成別人那樣,而是能夠聽從自己內心去生活。

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忠於理想

2018年12月22日,一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登上了微博熱搜。

支教老師梁俊帶著大梁山的孩子們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唱響了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首詩,也是袁枚的寫照。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1716年,袁枚出生在錢塘一戶家道中落的仕宦之家。

父親貧遊四方,少有音信;母親靠做女紅,維持生計。

袁枚就像生活在陰影裡的苔,安靜而孤獨。

7歲時,他偶得了一本《古詩選》,詩詞如同一束柔和的光,照進了生命,小如米粒的苔花,悄然綻放。

自此,他嗜書如命。為了看書,厚著臉皮到處借,受盡奚落和委屈。而買書,就只能靠做夢了。

他自言:“苦無買書錢,夢中猶買回。”

默默無聞的歲月裡,日夜兼程的錘鍊,使袁枚迎來了人生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

12歲,袁枚和老師一起考上秀才,成了鄉鄰口中“幼有異稟”的神童。

19歲,遠赴杭州敷文書院讀書,成了大儒楊繩武的得意門生。

20歲,被叔父引薦到廣西做幕僚,成了巡撫金大人的忘年之交。

然而,前途無量的袁枚,卻在接連幾次科考中,名落孫山。原因很簡單,科考的八股文著實讓袁枚厭惡,他對這種死板、枯燥、沒有生機的學問,嗤之以鼻。

考取功名,是大多數讀書人的終極理想。然而,在袁枚看來,與其透過枯燥的科考求得一官半職,不如另闢蹊徑,用詩文開啟人生局面。

面對袁枚的“自我放棄”,同窗好友紛紛規勸。但袁枚兩耳不聞窗外事,讀得卻非聖賢書。

他堅持理想,潛心修煉,靜待花開。終於在乾隆皇帝登基這年,時來運轉。

這年,朝廷舉辦“博學鴻詞科”考試,江西巡撫金大人力薦袁枚:“奇才應運,卓識冠時,臣所特薦,止此一人!”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曾說:

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創美好的人生,第一步就應該擁有一個大得有點過頭的理想。

有理想,才會熱愛,有熱愛,才會全力以赴。

通往羅馬的路不止一條,忠於理想的人,才會找到那條兩全其美的出路,不辜負前程,亦不辜負自己。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忠於選擇

初到京城,袁枚就有了“心似玲瓏,筆如牛弩”的美名。

為了紮根在天子腳下,袁枚重走仕途之路,他安慰自己說:“於無情處求情,於無味處索味。”

半年後,袁枚進士及第,入仕翰林院。

在翰林院的日子,看似風光,卻不盡如人意,他的鋒芒很快被別人掩蓋,更讓他受不了的是,要學習滿文。

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已成困獸。於是,放棄學習滿文,從翰林院外調江南做縣令。

在江南,袁枚歷任潥水、江浦、沭陽等地的縣令,他一心為民,兩袖清風。

遇到旱澇天災,袁枚為民請命,力爭減稅;遇到蝗災,他帶頭跑到田地裡捉蟲、修築堤壩、扶植農桑,重審冤案……

七年來,他努力地做著父母官,百姓愛戴,政聲斐然,然而,內心卻越來越沮喪。

難倒他的不是政務,而是官場的繁文縟節和虛情假意,“觥籌交錯盡虛佞,推杯換盞無真衷”。

是繼續混跡於虛偽的官場,還是做個純粹的布衣文人?袁枚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林清玄曾說:“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

捆綁

,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裡最有滋味的情境。”

袁枚,在名利揚起的滾滾塵埃裡,看見了世俗慾望對心性的侵蝕,他要回到最簡單的清歡裡,在有滋味的生命情境中謀一條生路。

董卿在《朗讀者》裡說道: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麼當千帆閱盡後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我們當下的人生,是過去所有選擇的後果。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去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從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選擇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模式。

辭官後的袁枚,即將不遺餘力地奔向理想和自由。

從此,官場少了一個七品小官袁縣令,文壇多了一個領軍人物袁子才。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忠於內心

乾隆13年秋,袁枚花300兩銀子,在金陵城北,買了處廢園子,取名:隨園。

不遠處的小倉上,可將雨花臺、莫愁湖、鐘山、雞鳴寺盡收眼底。

隨園內,遍植梅花、竹子、桂花,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隨園,將袁枚瀟灑自由,不拘一格的心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把圍牆拆除,並在大門口掛上一副對聯:“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很快,此處便成了江南文人的精神家園。

袁枚以詩會友,誠邀四海,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紛至沓來。

這大大增加了袁枚在文人仕官階層的知名度,不少高官權貴、社會名流邀他寫碑銘傳記。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孫子袁祖志在《隨園瑣記》裡記載,曾經有一篇墓誌銘,給了袁枚一萬兩!

隨園裡,有處“十丈長廊”,專門張貼詩作。袁枚會選較好的,收錄在《隨園詩話》裡。他自豪地說:“誰家鬥富敢如斯”。

袁枚又把目光投向美食佳餚,他遍集天下名菜,寫了本《隨園食單》,囊括菜餚、點心、茶酒320多種,從此,有了“食聖”的美譽。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而袁枚的追求,遠不止於此。

60歲後,他開啟了“且行且吟”的出遊模式。

67歲登天台、遊雁蕩、渡錢塘、過蘭溪;68歲,登黃山;69歲下兩廣。

袁枚總能從心出發,做自己喜歡的事,進而收穫生命的歡喜,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尼采曾說:“我們要忠於自己的成長,忠於自己走過的路,因為它們拼湊成的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

忠於內心,勇敢地去追隨,命運自然會回報意外之喜。

袁枚:忠於自己,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 | 百家故事

木心說:“人生在世,需要一點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

袁枚熱愛浪漫和自由,堅守格調與品位,將人生寫成了一首活色生香的詩。

他出身貧寒,理想從未被生活左右;他熱愛讀書,卻從未把“學而優則仕”當做救命稻草;

他靜處觀人心,閒中玩物情;行年七十走天涯,聽水聽風笑到家。

在漫長的歲月裡,袁枚像一隻自由的鳥,飛向他心中的山峰。

村上春樹曾在書裡寫道: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一個人只有堅持了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才算不白活一場。

往後餘生,願你有忠於自己的勇氣,去做喜歡的事,去認識喜歡的人,去過期待的日子,去圓滿自己的心。

與君共勉。

作者| 瑾山月,以筆為槳,自渡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