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蘇家的竹子

漫步三蘇祠,目之所及,最多的是竹子。“無竹不成家”,在東坡先生生活過的眉山壩子,竹掩茅舍,炊煙裊裊,那種人間煙火味讓人心醉。有竹就有家,有家就有溫暖。三蘇祠曾是三蘇父子的家,歲月變遷,家已成祠,平添了肅穆,但家的愜意濃濃猶在,這應該是竹之故吧。

蘇家的竹子

蘇家較之常人更愛竹。三蘇祠裡有一幢建築叫“來鳳軒”,曾是蘇軾、蘇轍兩兄弟讀書的地方,大門掛著一幅對聯“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是東坡自己描繪自己家的詩句。門前有竹,堂上有書,自是與竹朝夕相處,與書日日為伴;竹萬竿,書四庫,竹多書多,當是勤種護愛學習的結果。這樣一個家庭,不出人才都難。竹與人關係密切,“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耶”(蘇軾《記嶺南竹》),人對竹喜愛、眷戀、崇敬的廣泛度、深刻度超過任何一種植物。仕途被貶,“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竹可解傷痛;遠離家鄉,“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竹可解鄉愁;漂泊在外,“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竹可解人情;功名不就,“波瀾洗我心,筍蕨飽我腹”,竹可解冷暖。

蘇家的竹子

竹子再普通不過了,分佈廣,種類多,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到處都是。或許是因為蘇家太愛竹的緣故,歷代三蘇祠的守護人總喜歡在祠內栽竹,似乎只有栽竹才能意會三蘇,符合三蘇祠氣場。時間久了,普通的竹子也成了三蘇祠園林的靈魂,“三分水兩分竹”成了整個園林獨特的氣質。竹之色、竹之形、竹之姿、竹之態,似乎因為人的靈性而熠熠發光。“朝與竹乎為遊,暮與竹乎為朋,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蘇轍《墨竹賦》),看葉如翠羽,觀巨竿老節,聽依風長嘯,察疏影浮動,胸中勃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形於畫,這是文人墨客想要的狀態。從眼中竹到胸中竹再到手中竹,普通的竹子從廚房到了廳堂,從實用走向審美,東坡先生也以此開拓了文人畫的嶄新天地。

蘇家的竹子

東坡先生喜歡吃竹,更喜愛寫竹畫竹。“盈谷萬萬竿,何曾一竿曲”,因為竹子挺拔不彎;“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因為竹子凌霜不懼;“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因為竹子裡有繪畫的最高境界;“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因為竹石枯木裡有生與死、美與醜的答案;“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因為竹子裡充塞了天地浩氣。清眉州知州張兌和曾書“養氣”兩個大字,刻匾高懸於三蘇祠饗殿正上方,其意可知,其行可嘉,這或許是對蘇家竹子最概括最深層的解讀吧。

蘇家的竹子

作者:眉山三蘇祠博物館館長陳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