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用不同的話術教導孩子,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

教導孩子的習慣用詞

學習的時候,是不是總感覺要不停地催促孩子才行,慣用的遣詞造句如同下面這般,

“不要看電視了!”

“不要玩遊戲了!”

“到時間!“

“該做作業了!”

用不同的話術教導孩子,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

爸媽推一下孩子動一下,第二天依然還是如此,父母的嘮叨、碎碎念日復一日地環繞在家庭上空,但孩子始終沒有什麼改變。

週而復始地老調重彈,父母覺得心累且情緒變化,孩子也是在天天催促中形成逆反心理,

“知道了,就去做了!”

“就知道催,煩死了!”

用不同的話術教導孩子,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

催促之下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1、從人的心理活動看,耳朵充斥著同樣的碎碎念後,必然有不知覺地抵抗情緒,一旦就某事產生了負面情緒,結果導致失去做事的動機;

2、爸爸媽媽的嘮叨,顛來倒去就是那幾句話,“學習學習再學習,作業作業寫作業。”說得多了,父母沒有了耐心,火氣慢慢升騰,所說的話往往就會失去重點。情緒上來了,剩下的就是訓斥和責罵。

當孩子的耳朵裡都是負面話語,他的反應不會是立刻去做些什麼,而是不知道該做什麼。那種情形下孩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最後因為沒有對應的解決方法而感到無所適從,呆呆地坐在書桌前,彷彿等著爸爸媽媽發火。

另外,即使孩子按照父母的話去學習,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只是為了應付父母而已。

用不同的話術教導孩子,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

改變從父母開始

慣用的教育方式既無法幫助孩子行動起來,也無法達到父母希望的結果,那麼需要爸媽改變教導的方式——適用不同的話術。

“看看現在你該做什麼?“是不是還有什麼需要做的?”

一直盯著,不停地說,實際上父母就告訴孩子下一步要做什麼,或者說是父母命令孩子去做什麼,只是被父母控制下的被動行為,無法讓他記住自己該做的事;

運用提醒的方式,憑著心平氣和的語氣,使用另外的詞語,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去想,只有他自己想到後續要做什麼的時候,他才會明白這件事情的意義,以及體會到自己的責任。

用不同的話術教導孩子,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

傳統的教養方式收效甚微,要改變先從父母的話術、詞語開始。同時,要改變沿襲已久的模式,就要不斷地重複練習,直到變成父母的習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