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如果可以,我也想得那個病。”

文|

四文魚

編輯|

薇薇子

後浪研究所(ID:

youth36kr

這幾天,社交牛X症這個詞突然火遍了大街小巷。相關詞條衝上微博熱搜第6,抖音上,#社交牛X症#話題已經有14。7億次播放量,B站也被各類二創影片血洗。

點進相關二創,你可能會搜到很多影片,

博主們在公共場合做一些引人注目的行為,教你如何在社交場合裡自信起來:

在蜜雪冰城店門口唱“你愛我我愛你”,混入海底撈員工隊伍為陌生人開生日派對,在大街上隨機挑選一個幸運路人為他唱一首情歌……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抖音@宇宙最強心理素質安峰

在過去的網際網路世界,這個詞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就是“社交能力很牛”的人。但二者也不能完全劃等號,百度百科將其解釋為

“與自閉尷尬症相對,善於社交、八面玲瓏的人”。

隨著網路熱詞的二次傳播,與最開始的“尷尬社交場合”相比,它在大家心中似乎擁有了更多正面的意義。

看著他人自信地曬出自己的“社交高光時刻”,不知道有多少社恐開始真情實感地渴望自己也能掌握這項技能。

我們採訪了一些年輕人身邊的“社交牛皮症患者”。有人吐槽同事四處宣傳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把“牛逼”當做口頭禪;有人覺得物件是個自來熟話癆,能和司機師傅侃一路;還有人現身說法,剖析自己出了門就想和全世界說話的“症狀”……在他們的講述中,

這種“不治之症”,反而有很大的良性副作用。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牛皮症的精髓:

經常誇別人,卻很少吹自己

@崔叔 95後 網際網路運營

我有個同事是很典型的,跟他在一個辦公室從來就沒有冷場的時候。

因為工作原因,他經常會帶幾個實習生,新入職的時候,互相都不熟悉,比較尷尬。有一次中午,大家都各自在工位上吃盒飯,大哥邊吃邊看足球比賽實況,我就看到

他像軍訓點名報數一樣,一個個地拋問題給正在吃飯的實習生。

比如他會冷不丁冒出一句:“小A,你們大三課還多嗎?都學什麼啊?”一會又轉向另一邊:“小B,我看你昨天發的朋友圈,在哪打的籃球啊?”

他兩邊還都兼顧到了,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尷尬!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圖源:IC PHOTO

不光是公司內,下班時間,他更是

交際草

。我們公司有一些運動社團,他一個人就混跡了很多群,今天去羽毛球,明天去踢足球……有時兩邊時間衝突了,隔壁部門的人還會來找他,勸他來這邊社團,不要三心二意。

這些定期的體育活動,

時常是我們部門大boss、隔壁部門大boss齊聚一堂,他總能完美融入。

如果你問他某某打球水平如何,他都會真誠地誇別人:“xx打得是真好,我也就是年輕、體力好,才能和他打個五五開吧。”

社恐都會很害怕一個場景:出門旅遊或從老家帶了特產回來,想分給公司的同事們。如果是我,估計只會把盒子放在茶水間或工位中央,默默等著大家自己來拿。但是牛皮症不會的。上次,他

帶了一盒特產回來,挨桌分,還會很浮誇地把水果端到每個同事面前,紳士地說一句:“This is for you!”

有一回,他穿了一件皮夾克上班,被同事小姐姐嘲諷說像《重案六組》裡的年輕警察,

他也不覺得尷尬,反而很瀟灑地說:“我是一個比較old school的人啦~”還擺了個pose。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我時常懷疑他應該是美有姬老師的高階大弟子,但並不是,他完全是自學成才的。不管是哪個部門,公司上下就沒有他不熟的人。有時他會很關注地回微信,然後

突然一句自言自語:“牛X!幹就完了!”又興沖沖地跑出去找人了。

他很喜歡去和別人請教問題,毫不吝嗇地夸人牛X,時不時出沒在同事的朋友圈下發兩句“牛!”別人聽著可能很浮誇,但他是真心的。

另外,他還開了自己的個人公眾號,公號名稱就是他的本名,經常會寫一些自己的經歷和感悟,也會在評論區和朋友們互動。

很長一段時間,他在公司對其他同事的打招呼方式都是:你好,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最近網上流行很多相關的短影片,看多了其實也有點審美疲勞。說得好聽是“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但本質上還是一種博關注的過激行為。我覺得

一個真正的社交牛皮症,內裡一定始終保持謙遜。

他會經常誇別人牛皮,但很少吹噓自己,可能這才是社交牛皮症的精髓吧。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自來熟不算病,

騷擾陌生人才是惡疾

@傑克琳 95後 在讀生

如果社交牛皮症不是個貶義詞,那我覺得我也有這個大病,出了門就想跟全世界說話。

有一回我去名創優品買東西,收銀員姐姐在前臺看監控,我就順口問:“是不是抓小偷呢?”人家說不是,就是找個東西。

我很自然地接話:“哎呀,不刺激。”

順著這個話頭,我又繼續聊——以前在711見過別人抓小偷,那可厲害了。對方可能也覺得我這人有意思,

聊嗨了,正好趕上結賬,我就說:“你不考慮送我個袋子嗎?”

小姐姐笑笑說,下次一定,你是不是在這周圍上班?我接話:“離得可遠了,沒有下次了,要送趕緊抓緊機會吧。”又給人家逗樂了,店員就說:

“你要不考慮來我們店上班吧,終身送你免費袋子。”

我又接:“我要是來上班,您這店都能讓我順走了。”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圖源:IC PHOTO

我朋友都說我是天津人,自帶相聲天賦,跟人聊天都能把包袱接上。我有一回去買車輪餅,人家已經開始收攤了,我馬上過去說:“您給我做一個吧,做一個不夠我買倆也行啊!”正常人一般不都是感嘆一下“好可惜啊”就離開了嗎?

我去說道了一番,人家真給我重新開爐了。

只要是我買過一次東西的店,我都能和店主談笑風生。我覺得社交牛皮症可能也有遺傳因素,我和我爸出去飯館吃菜,比如去個粵菜館,

我爸見到服務員就會飈粵語:“來賓都?”

詢問人家是哪裡人,如果對面能聽懂,他就會扭頭說:“不錯,這家很正宗!”如果聽不懂,他就會咧著嘴說:“嘖嘖,這家不行。”另外,他喊服務員們都要叫帥哥、靚女。

社交牛皮症為了培訓自己和不同人打交道的技能,可能多多少少都對方言和外語有種痴迷吧?我也很喜歡說英語、韓語、日語,小語種可能沒那麼精通,但如果

遇到英文演講、接待社團活動的留學生這些事,我都是第一個搶在頭裡的。

還有一次,我幫幾個新認識的留學生同學去健身房辦卡,前臺大哥是東北的,我一開口就情不自禁跟著他的語調跑了。結果留學生們看著我和大哥相談甚歡,最後大哥和我說:

“大妹子你似東北滴吧!別逗了你這口音鐵定東北滴!”

其實,

模仿對方的母語、方言是一種打破社交邊界的好方法,用對方熟悉的領域來和他交流

,他心裡會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

我對外社交不會怯場,也很愛湊熱鬧。比如街上看到有人問路,很多人看到外地人問路會刻意避開,或者說嫌麻煩,但我是會主動湊過去幫忙的。

路上要是看到有人很彷徨,我就有一種想問問怎麼了的衝動,事實上我也經常那麼做。

不過好在,我的熱情也幫一些人生地不熟的人解決了很多麻煩,這會讓我很有成就感。就像此時此刻,我也正在幫我同學約理髮店的時間。一說牛皮症,我就突然開始反省自己:

一般人介紹店不都是直接名片推過去嗎?我怎麼開成中介服務了!

其實大家最近把社交牛皮症當做一個梗,主要是想諷刺那些太誇張和譁眾取寵的行為吧。

我覺得我頂多算是社交牛皮,但還不算一種“症”。能讓對方和自己快速熟絡起來,這叫情商高、自來熟

,但要是沒有分寸地去騷擾陌生人,搞得對方很尷尬,那才真的是惡疾。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急,男朋友是個“不聊天會死”星人

@橙子 95後 公關

要說社交牛皮症,我第一個想吐槽我男朋友。他真的和什麼人都能聊天,只要開啟一個話題就剎不住車。

端午節假日時,我和他計劃拼車回家,從北京到承德有3個小時車程,我本來想好好睡一覺就到了,

沒想到這3個小時,他整整和司機聊了一路不停。

剛上車,得知司機恰好是他的老鄉,他們自然而然就熟絡起來,簡單寒暄之後,本以為話題到此終結。結果我一覺醒來,男友還在滔滔不絕,從北漂的苦談到承德的歷史發展和高鐵由來。說著說著,司機又開始聊起孩子的工作、家裡的考慮,我是不太習慣和別人說這麼私密的家事的,

不過男友卻總能順著對方說,“叔叔還是您有遠見,在外打工辛苦,還是家裡安穩”等等。

我也問過他,你不是也想做個北漂嗎?怎麼又順著人家說家裡安穩了?他告訴我:

“聊天就是聊別人愛聽的,較真啥?”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橙子在半路給男友發微信的吐槽

不聊天,路上也會消耗時間,不如多聊聊,大家都開心,不是很好嗎?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他基本都是主動開啟話題的那一個,當然要是對方實在沒有聊天的意思,他也不會強求。可能從事營銷的人都有點社交牛皮症吧,和人聊天不會怯場。

這種聊天場合,他基本不會說自己的真實情況,只是一直順著人家說。

話癆還是一回事,有時他在路上走著還會突然唱Rap給我聽。要是路上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他就突然“詩興大發、想吟詩一首”。

有時路上走著走著,他就突然開始唱Rap

,本身他是一個Rap音樂愛好者,興致來了,自己也會看到什麼就編什麼詞。

我覺得每一個話癆都是有點社交牛皮症的,要是換我,很容易就把天聊死了,但

他總能勾起對方的分享慾望,這是一種很厲害的技能。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不需要理由,

給她一個話筒就可以撬起世界

@草老師 95後

我非常羨慕社交牛皮症!因為我本身有點社恐,在跟同事溝通的時候非常恐懼,比如說要跨部門跟一個陌生人聊,我都會反覆在聊天框裡打下很多字,然後又反覆刪掉,不斷斟酌到底該怎麼溝通才不會冒犯到對方。

雖然朋友都覺得我很外向,

但我覺得我要是和別人熟絡起來,那一定得有一個話題、一個載體

,能讓我找到和別人的共同點。但我這位同事並不是,她是個性格奔放的女生,

不需要理由、不需要載體,給她一個話筒可以撬起世界。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圖源:IC PHOTO

我和她第一回認識是在她剛入職的第一天,她手上被塞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交接材料,看得很費勁。沒想到,她就直接在工位上抬頭衝我喊了一句:

“王老師啊,這個東西它到底怎麼搞啊!”

之前還從來沒人喊過我老師,這一下把辦公室都給逗笑了,我們也快速熟了起來。

她這個人就像個

活體彈幕

,不管交給她什麼事、有什麼安排,她都能用妙語連珠的金句把這事情說得繪聲繪色的。

最搞笑的是領導有一次拿了一箱獼猴桃,說是友方合作商送來的,她挨個發給我們,犒勞一下大家。一會就聽到安靜的辦公室裡突然響起“邦邦邦”幾聲響,跟榔頭一樣。

一看,她在桌上敲那個獼猴桃,因為還沒熟,特別硬。當時全辦公室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她就笑笑說:“這玩意兒也太硬了,我還以為是什麼生化武器呢!”

午夜夢迴,我還能回憶起那幾聲“邦邦邦”,以及領導那張黑臉。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這些社交牛皮症患者,也喜獲提名

@文子

總有人提名我牛逼症,但我真不是,我只是自來熟,本質是個社恐。傾聽、誇讚、附和,得到要的東西,然後結束恢復社恐本尊。和陌生人說話真的只是被迫的。

@木木

我有個同事是男生,東北的!在海底撈我們一起給同事過生日,

他超大聲把服務員的燈牌搶了過來,唱“對所有的煩惱說拜拜~”

,當時的我真想找個桌子鑽進去。

還有一次,我穿了個小可愛的裙子,他在辦公室看到我,

用超正、超做作的翻譯腔說:“哦,這是哪個莊園跑出來的女僕?”

然後搞得全辦公室包括院長都在看我,社死的是我,不是他。他是學播音主持的,開朗得讓我害怕。但是因為人長得帥,奇葩行為我就忍了。

未解之謎:為什麼「社交牛X症」患者都不覺得自己很「牛X」?

圖源:IC PHOTO

@麗人夏

我提名一個牛皮壞了的患者。我之前加過一個讀者群,群裡都是不認識的陌生人。有一回大家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一本書的寫作手法,

突然新加進來一個人

,直接開啟了自我介紹,說了自己的畢業院校、目前在哪裡就職,

然後“啪”往群裡發了兩個word——這是我年輕時不成熟的作品,“發給大家一笑”。

我點進去看了,感覺像是60歲的老年人會寫的那種舊事回憶錄,寫自己的夢想、前途……最後他撂下一句:

“歡迎大家約飯和我交流,看到xx的文章,情不自禁,打擾大家了。”

群裡有位耿直的群友回了一句:確實打擾了,你來之前我們討論別的說的好好的。他又回了一句:

“大家繼續,我去上班了。”

人就風一樣地不見了。emmmm我覺得在幾百個人的大群裡這樣發揮,心理素質得有多強大啊。

社交能力這一話題在網際網路世界的熱度其實一直高居不下。

“社恐患者的痛誰懂”“社死如何自救”“怎樣社會性復活”,無論多小一件事,一旦涉及到人際關係,就會變成舉重若輕的大事。就像打工人們吐槽,

上班一天,最累的不是做本職工作,而是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對社恐們來說,和人打交道,遠比打點好自己的工作更艱難。

然而,社交又是無法迴避的。在巨大的交際壓力和情感勞動下,年輕人越來越不堪重負,看到那些善於社交、炒熱氣氛、緩解尷尬的人,都會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如果可以,我也想有那個大病。”

然而,在社交場合八面玲瓏、行為上不拘小節的人,還只是“虛假的牛逼症”,表面社交能力強悍的人,也可能只是在心裡強迫自己去完成這些。就連情商高、總能在各種綜藝場合炒熱氣氛、一句話化解尷尬的郭德綱,也曾在採訪中坦白:“我其實屬於內向型的性格,不擅長交朋友。”

有人在外面,私下裡可能也是個社恐、喜靜的人,他們只是具有更強大的社交能力,能夠根據他人對社交的適應性,摸清關係的邊界。

真正的社交牛皮症反而非常稀缺,它不止體現在行為,更是內心世界對於陌生人交際的不抗拒。

如果你身邊有,恭喜你,撿到寶了。

互動話題

你身邊是否也有社交牛皮症患者,或者你自己就是社交牛皮症本人?你對社交牛皮症的看法如何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