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史第二至第五輪評估:復旦穩進,北大緩退,中大原地踏步!

雙一流遴選以學科為基礎,這個基礎自然是指學科評估結果,所以學科評估與雙一流遴選之間有著密切聯絡。所以,第四輪學科評估與第一輪雙一流遴選同時進行,第五輪學科與第二輪雙一流遴選也是同時進行。

雖然第五輪學科評估和第二輪雙一流遴選尚未公佈結果,但雙一流遴選已經開始劇透,比如清華、山大和東大透過不同方式透露出新一輪一流學科入選情況,還有一些雙非高校暗示衝擊雙一流失利,有的雙非高校似乎正在悄悄制定雙一流建設方案。與此同時,學科評估結果似乎也開始流出零星資訊,日前在某網路平臺爆出牽涉9所高校、2大學科的評估情況。

中國史第二至第五輪評估:復旦穩進,北大緩退,中大原地踏步!

(一)第五輪兩個學科評估結果被劇透。

據網路爆料,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儀器科學與技術,清華、北航和天大位列前三。經與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對比,兩者結果相同,到底是真是假難以判斷。從真實性看,五年時間,既可以使學科水平發展較大的變化,但也往往是維持原狀,兩種可能性並存。

又有網友爆料,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中國史的結果是,復旦、北大、人大、南開、北師大和南大位居前六,並且是北大和人大並列第二,北師大和南開並列第四,南大位居第六,由此推斷,復旦排在第一。這個結果似乎又證實了劇透可能是真的。

中國史第二至第五輪評估:復旦穩進,北大緩退,中大原地踏步!

(二)第五輪與第四輪各校實力發生變化。

第四輪中國史評估結果是,復旦與北師大為A+,即並列第一;北大與南大為A,即並列第二;人大、南開、中大、華中師大為A-,並列第五。當時48所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全部參評,還有34所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參評,一共是82所高校參評。

如果第五輪參評高校大體不變,那麼仍然應該是2個A+、2個A、4個A-,一共是8個A類。劇透卻只有前六,是不是參評高校減少了?如果是這樣,那麼評估結果就變成了1個A+、2個A、3個A-。即復旦為A+,人大、北大為A,南大、南開和北師大為A-。

如果是這個結果,變化還是很大的。北師大由A+變成了A-。南大與人大位置對調,即南大由A-升為A,人大由A降為A-。南開位次未變,仍然是A-,而中山大學和華中師大似乎掉出了A類。總的變化是:復旦仍然是第一;人大略進一步,由A-升A;北大仍然是A,南開仍然是A-;北師大從A+掉到A-,南大從A掉到A-,中大與華中師大掉出A類。是真是假,有待官方訊息證實。不過,第五輪學科評估標準發生了明顯變化,評估結果理應與第四輪大為不同。

中國史第二至第五輪評估:復旦穩進,北大緩退,中大原地踏步!

(三)第二至第五輪評估:復旦大學穩進,北京大學緩退,中山大學原地踏步!

再把視野擴大一些,看一看第二輪到第五輪,各校在中國史方面的實力變化。由於第三輪及以前是評分制,而不是按照A、B、C分類,所以每次取前8名進行觀察分析。從第二輪到第五輪的結果看(對照下圖進行閱讀更加清晰):

中國史第二至第五輪評估:復旦穩進,北大緩退,中大原地踏步!

復旦大學穩步前進

:第二輪為並列第三,第三輪為前三,第四輪為並列第一,第五輪獨佔第一。

北京大學緩慢後退

:第二輪為第一,第三輪並列第一,第四輪並列第三,第五輪並列第三。

南開大學一蹶不振

:第二輪為第二,第三輪並列為五,第四輪還是並列第五,第五輪似乎又未前進。

中山大學原地踏步

:第二輪第七,第三輪第七,第四輪前八,第五輪似乎未進前六。此外,南京大學基本平穩。

北京師大跳躍發展

:第二輪並列第三,第三輪並列第一,第四輪並列第一,第五輪似乎掉到四名開外。

由此看來,中國史評估結果每輪都會有變化,表明這個學科的水平既容易提升,也容易滑落,必須始終保持一股努力向上的勁頭,否則極易被人超越。

中國史第二至第五輪評估:復旦穩進,北大緩退,中大原地踏步!

網友們,不論網上關於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的爆料是否為真,但透過分析中國史最近幾輪評估結果的變化卻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

四年或五年足以讓中國史這類人文學科的實力發生較大變化

,在學科建設方面真的是不進則退。今天就提供這些資料與分析,不知你們有何資料和分析共享,期待留言討論,供網友們欣賞。謝謝閱讀與關注。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和唯一發布;本號未在其它網站設立相同賬號或其它賬號;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不妥,請聯絡刪除)

第五輪學科評估:四個導向得到“扭轉”,直接影響評估結果?

百年老校:曾與清北齊名,第五輪學科評估能否收穫A+?

A以及A+學科為何不是“一流學科”?三個原因!

高校綜合實力:有A+學科就比無A+學科的更強嗎?

最悲催省會城市:一個一流學科都沒有,你猜是哪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