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文 | 十七亞 · 主播 | 路遙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我們從開始識字就聽家長們和老師說:

“多讀書,讀書是一件好事,是對的事。”

就像老師們常說的:

“學習都是為你們自己學的。”

看書,說到底是為自己看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讀書更像是一種愛好。

有人喜歡唱歌,有人喜歡畫畫,有人喜歡遊戲。

這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經過篩選和排除,確立的個人喜好。

喜歡讀書的人有他們特有的特點,喜歡唱歌的人也有他們的特點,沒有高低好壞之分。

這裡說的看書指的是:看書+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

重點是讀書的時候,思想會跟著文字動起來。

今天來聊一聊,我眼中的經常讀書的人都有哪些特點。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一個人的思維在流動的時候

眼神就會變得不一樣

生活中很多很好看很漂亮的女孩子,你看她眼睛的時候,她的眼睛可能很亮、很靈動、很有光彩,但看得久了就好像少點東西。

讀書多有思想的人,在和他交流、對視的時候,會發現他的眼神裡有一股沉靜、淡定、篤定、看不透、看不到底。

會不自覺地想:這是個有想法的人。

也有人不愛看書但很愛思考而且有自己的世界觀。

一個人眼神的深度,離不開他的思想、閱歷。

有人說看書多了眼睛近視,只會變得黯淡無光。

解釋一下,我說的是眼神的深度,不是光彩與亮度。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氣質裡有一股沉靜

外人看到他們的直觀感受是:沉靜。

這應該是讀書人共有的特點之一:坐得住。

因為他們享受一個人讀書的時光,甚至享受孤獨。

他可以一坐幾小時地閱讀、書寫。

在這幾小時內,世界只剩他和書本。

這些都是可以肉眼透過觀察看出來的。

那些我們看不出來的,譬如情緒更穩定,對生命有更多的憐憫心,需要長期接觸才能得知。

我也見過大學四年一直在讀書,但看上去面容迷茫的人。

因為他們讀的全都是一樣的套路文,換換名字和場景的網文、霸道總裁文、爽文。

不是說這類書籍不好,我有時候也會熬夜看,看的時候也跟著哭、跟著爽,情緒得到了很好的宣洩。

但這類小說缺少一些與生命有關的東西。

一些可以讓你在精神上達到共鳴,讓你感受生命,讓你透過他人的人生經歷照觀自己的東西。

可以“逼迫”我們思考、衝擊我們的思想,幫助我們形成新的價值觀的東西。

這才是讀書與思考的意義吧。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推薦書籍的時候都會推薦名著。

因為它們寫的大都是與生命、與人有關的深刻命題。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更容易抓到重點

也可以說是能看到一件事的本質。

讀書多、思考多、定期輸出表達的人邏輯思維會得到一定的訓練。

這樣的話他們無論是講話、分析問題,都能有個大局觀。

別人還停留在這個問題該誰負責、互相甩鍋的時候,他能理清思路、跳出情緒層面去想解決辦法。

跟他們聊天很輕鬆,很多事都很好理解、容易溝通。

思路清晰的時候,人的腦袋是很舒服很通暢的。

就像即使不喜歡不會數學的人,當弄清楚理解一道大題的時候,也會特別開心特別有成就感。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能聽懂別人說話

也能讓別人聽懂他說話

讀書是增長見識最簡單最經濟的方式之一,然後逐漸明白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變得更加了解人性,世事洞明。

有的人讀書不多但很有智慧。

我說的是智慧不是知識量。

有的人知道的很多,但只停留在知道的層面。

因為他只是知識的儲存器,不是消化器。

消化所讀所見,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述、運用實踐。

聽懂別人說話,這不僅跟讀書,跟閱歷和人情世故都有關係。

讀書其實也是增加自己的閱歷。

讓別人聽懂他說話,即站在對方的角度,用對方可以理解的角度回答一個問題。

比如同齡人問他做什麼工作,他會說在做新媒體。

老家的叔伯嬸孃們問做什麼工作,他則會說給人家寫廣告掙錢的。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看書和不愛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不會居高臨下、咄咄逼人

其實真正讀書多有思想的人,不會瞧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

因為看的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渺小;越知道人的思想千變萬化,不可能誰都跟自己一樣;越理解很多事沒有絕對的對錯。

最怕的是沒有真正讀多少書,就自認為掌握了絕對真理,以自己狹隘、單一的價值觀去套用所見所聞。

這類人要麼很自在,要麼很痛苦。

自在是因為無知而擁有絕對自信,痛苦是因為想不通自己為什麼總是“壯志難酬”。

我的高中物理老師講過一個關於讀書的小知識:

讀書就像是畫一個圈,圈子裡是你讀過的書,圈子外是你沒讀過的書。

你讀的書越多,圈子越大,圈子外面未知的部分也就更大。

這個理論來源於古希臘哲學家芝諾,他曾畫了一個圓圈,圓圈內是已掌握的知識,圓圈外是浩瀚無邊的未知世界。

知識越多,圓圈越大,圓周自然也越長,這樣它的邊沿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當然顯得就更多了。

這個世界上最無限的東西,應該就是文字和書籍。

總之,讀書也好,行萬里路也好,見萬種人也好,一定不能離開的就是思考和總結。

學而不思,則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