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傳承歷史的節日(多彩非遺)

傳承歷史的節日(多彩非遺)

圖為祖孫三代人參加埃爾卡亞俄狂歡節活動。 資料圖片

2016年,委內瑞拉埃爾卡亞俄狂歡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委內瑞拉傳統文化第五次進入世界非遺名錄。在宣佈審議結果時,教科文組織特別強調了它入圍的原因:“該狂歡節是小安的列斯地區形式多樣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和融合,對於玻利瓦爾州的埃爾卡亞俄人傳承歷史、建立民族認同感和自我身份的歸屬感發揮著重要作用。”

的確,埃爾卡亞俄狂歡節被認為是“一個表現記憶和文化身份的節日”,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中葉。它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逐漸生髮出一種原生的、獨一無二的當地文化。節日期間,幾代人一起參加盛典,不僅促進了委內瑞拉人的民族認同感和家庭凝聚力,更生動呈現了民族歷史和家族記憶的傳遞與繼承。

“埃爾卡亞俄”一詞在西班牙語裡的意思是“合上嘴,別說話”,狂歡節的來歷也與之相關。人們化言語為音符,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吟唱出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後來,歌聲的表達中加入了舞蹈和表演,逐漸演變成勞動人民歌唱生命和自由的狂歡。這種即興而發、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被稱為卡利普索,在加勒比海南部地區及委內瑞拉非常流行。埃爾卡亞俄地區流傳的卡利普索具有形式和內容上的雙重獨特性,雖然這裡並非卡利普索的發源地,卻形成了具有開創性的歌詞:一首歌曲裡往往融合著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記錄和傳承著埃爾卡亞俄地區的獨特歷史。當地人民對這類節奏歡快、內容詼諧的歌曲十分喜愛、不斷傳唱。因此,一直以來,卡利普索都被看作埃爾卡亞俄狂歡節必不可少的要素,更是埃爾卡亞俄人身份的象徵。“它象徵著團聚、家人的重逢,象徵著激情、節奏、音樂。”一位當地女士這樣說。

在這裡,狂歡節是家庭的節日,卡利普索是家族的傳承。在家庭內,人們向孩子傳授關於埃爾卡亞俄狂歡節的歷史和技能,孩子們學習譜曲、彈奏樂器、唱歌、跳舞或是製作面具。“卡利普索早已融進我的血液。從我的曾祖母、祖母、母親,再到我,每一代人的生命裡都印刻著這個傳統。”在狂歡節上扮演“夫人”的著名卡利普索音樂人盧爾德·巴桑塔回憶道:“這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儀式……我從小聽著卡利普索長大,直到有一天,我竟然開始了自己創作,一切就這麼自然地發生,彷彿母親播種在我身上的音樂種子悄然發芽”。現在,巴桑塔每一次參加狂歡節都會帶著自己的女兒,讓她親身感受卡利普索的獨特魅力。在非遺名錄的申報儀式上,年逾花甲的巴桑塔的話打動了評審委員會。當卡利普索的音符和節奏世代相傳時,民族的記憶也同樣得到了承載和傳遞。

除了音樂,化裝遊行也是狂歡節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有超過3000人參加了埃爾卡亞俄狂歡節,他們化妝成真實或虛構的角色,跟隨著卡利普索的歡快節奏自由擺動,載歌載舞。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一些特定的角色和人物在化裝遊行中固定出場。行進在遊行隊伍最前列的是衣著華貴的“夫人”們,也是埃爾卡亞俄狂歡遊行的靈魂人物,代表著小安的列斯地區各年齡段的女性,她們無懼年齡,優雅從容;全身塗黑、手提油桶的調皮小子們的滑稽表演,與路邊的觀眾相互逗趣,為狂歡節帶來了充盈旺盛的生命力,人們在歡笑中體味著平等與自由;“礦工們”也是狂歡節上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出場是為了向埃爾卡亞俄辛勤工作的勞動人民致敬。

所有人都沉浸其中,人們在歡快的節日氣氛中自由創造、盡興狂歡,又在創造和狂歡中與生活的煩惱對話、和解,紀念屬於自己民族的過去和現在。正如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所說:“在狂歡中,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相互關係,透過具體感性的,半現實半遊戲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正是這種充盈著幸福與喜悅的氛圍,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每年2月和3月舉辦的埃爾卡亞俄狂歡節上,人們盛裝出席,在節奏歡快的歌聲中,在自由昂揚的舞蹈裡,感受生命的綻放、生活的饋贈、歷史的傳承……一切都充滿了令人心潮澎湃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年一度的節日,熟悉的音樂、相似的舞蹈、人物、表演被一次次重複,在這樣的儀式中,埃爾卡亞俄人的過去和現在被有效連線,民族的共同記憶在此凝結。埃爾卡亞俄狂歡節逐漸成為一個凝聚民族精神並不斷從現實中汲取意義的精神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1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