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整個社會對於婚育形態的包容性越來越強。很多年輕人不再囿於傳統形式按部就班地組建家庭,而是用更多的精力追求個性和自由,坦率地迴應內心需求。所以,晚婚、丁克、不婚等多元婚育形態的人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早早步入婚姻殿堂,毫不在意沒到法定結婚年齡,就直接成為父母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這批人被稱為“超年輕父母”。

新社交平臺上,超年輕父母的攀比式曬娃已然成為一道風景線。這種“顯擺”行為的標配,往往是親子的合照或影片,再驕傲地附上自己的年齡。

評論裡也是許多類似經歷的跟帖,“生孩子早”成為了聚堆炫耀的資本,這些無視最低結婚年齡和最佳生育年限的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趙紅梅就是這樣一位母親,18歲未婚生子,然而她比很多女性更加“優秀”的是,她還培養出了“二代超年輕父母”,讓女兒走了她的老路。

趙紅梅長得漂亮,人也能幹,十六歲從老家來城市打工,認識了廠裡大八歲的男朋友,倆人快速生米煮成熟飯,不到十八歲就生下了女兒阿寧。因為不到法定年齡,趙紅梅沒有領證,生了孩子後婆家不幫忙,男朋友也沒房沒錢,趙紅梅還要繼續打工,只能把孩子帶回老家讓父母照顧。

等到了法定結婚年齡,趙紅梅也早跟男朋友分了手。打工掙錢、再交新的男朋友,折騰好多年,後來還是聽了家人的話,回老家嫁了人。見過了大城市風光的她,不甘心餘生都在農村待著,婚後不久又出來打工,還帶上了女兒阿寧。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阿寧像極了趙紅梅,長得好看,面板白,心思也不在學習上,唸到初一結束就不讀了。趙紅梅一直跟阿寧說,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年輕就是資本,早點嫁人早點生娃,找個有錢的拴住就行。”

母女一起打了幾年工,阿寧跟開飯館的中年男人處物件,沒領證就生了孩子。

別人的十八歲剛走進大學的校門,阿寧的十八歲,一邊照顧嗷嗷待哺的嬰兒,一邊跟著丈夫送外賣。趙紅梅靠在網上曬阿寧和孫女的照片引以為傲,還把自己標榜成最年輕的外婆,於是很多理性網友紛紛發聲:“驕傲個啥,女兒都被你毀了!”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1。法定結婚年齡限制的不僅是年紀,更是心智

根據《民法典》規定,我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22歲女20歲,且一貫倡導晚婚晚育。規定法定結婚年齡,說明婚育需要在自然屬性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屬性考慮的。

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具備婚育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也才能履行父母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

生理成熟是自然發育的結果。從進入青春期開始,人就具備了生育能力,但是婚育不止是一種生理形式,更重要的是經營婚姻,除了生孩子更要養育孩子。所以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同樣重要。

心理成熟並不是自然發育的結果。心理年齡指依照個體心理的健全程度確定的個體年齡。它是在社會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以思維和語言為核心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相統一的心理活動過程。通常情況下,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有一定相關性,生理年齡越大,心理年齡也往往越成熟。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阿寧從小被母親丟在農村,後來也不好好上學,到了城市後就是一個被洗腦,把“早婚早育”當作人生目標的底層打工人。沒有學識、沒有背景、沒有眼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扯證同居“結婚”,生下孩子,這不是她生理成熟的體現,而恰恰是她心理不成熟的證明。

根據醫學研究,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3到30歲,這個階段懷孕的女性胎兒生長髮育好,早產、畸形和痴呆兒的發生率相對小很多。處於此年齡段的夫妻,心理往往相對成熟,生活經驗較為豐富,精力充沛,有能力撫育好嬰幼兒。可見,婚育絕不是越早越好。

婚戀調查表明,學歷越高的人群初婚初育年齡越大,不是他們沒有時間結婚生孩子,而是他們認識到婚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停留在穿婚紗出產房那個瞬間,而是之後的每一天,都要揹負伴侶和子女生活的修行和磨礪。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成年人尚且有抑鬱、逃離、背叛、離婚的舉動,更何況是三觀尚未成型的青少年。趙紅梅和阿寧都沒有上過大學,過早泡在了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更可怕的是,趙紅梅沒有透過早婚早育過上好的生活,卻依舊把早婚早育當成幸福指南灌輸給女兒,出身和經濟壓力沒有壓垮的一代又一代人,最終被思想的天花板束縛了。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2。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時間是最公正的考官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細想起來很有道理,我們一生中要參加很多場考試,大到決定命運的高考、考研、考公,小到各種各樣的期中、期末、資格考試。但是成為父母這麼大一件事,居然不需要考試。要知道,父母不但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更是子女的命運。

就像那個生娃放羊的故事一樣,記者到一個貧困山區採訪,問一個放羊娃:你放羊為了什麼?

放羊娃回答為了賺錢。記者又問:你賺錢為了什麼?放羊娃回答娶媳婦。娶媳婦為了什麼?為了生娃。生了娃幹什麼?放羊。短短几句話,就是幾代人生活的縮影。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趙紅梅決定了阿寧命運的起點和走向。如果趙紅梅是985211院校的高才生,女兒肯定不會早早輟學打工。如果趙紅梅眼界和格局高一些,在城市拼搏到事業有成後才結婚生子,把阿寧帶在身邊給她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阿寧也會以母親為榜樣,尋找除了結婚和生孩子外更多的選項。

心理學家羅伊的親子關係理論中也指出了這一點,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孩子受到父母怎樣的對待、教導,就會呈現怎樣的迴應。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伴隨一生。

一個人適合不適合做父母,不是看他的自我感覺好不好,也不是看他過得如何,而是看他是否“為子女計深遠”——

時間才是最公正的考官。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比如《小捨得》裡的三個母親:一直雞娃的田雨嵐,在兒子剛上小學就開始為他規劃小升初的道路,初心是為了孩子有好的學歷背景;南儷不逼女兒學習,她著力於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女兒喜歡文藝表演,她就盡己所能讓女兒到更大舞臺鍛鍊自己;米桃媽媽是底層打工人,為了米桃得到更好的教育,把她從農村接到城市讀書。

寓言家萊辛曾在故事裡寫道,有人問鷹:“你為什麼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鷹回答:“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那它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年輕的孩子是跟在父母身後亦步亦趨的幼鳥,父母不應該成為子女的天花板,而要成為讓他們有朝一日可以自由高飛的鋪墊和榜樣。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3。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不要急,且行且珍惜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點,但是按照自己的步程走下去,該來的總會到來。比如結婚生子,很多人都認可這是人生的必選項,晚結婚晚生育還會被長輩說閒話。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該亂了陣腳,更不應該想當然地一勞永逸,像趙紅梅認為的那樣,“既然總要結婚生孩子的,那麼越早越好——”

人選擇婚育,不是因為以其他時區為參照物,看到有些人在這個年紀就結婚生子,也要“被同步”,而是你在自己的時區裡遇到了同步的人——有人和你一起春耕秋收、夏消冬藏,有人願意跟你的步調一起走過四季輪迴。而生育更需慎重,因為這不止是賡續血脈之舉,更是花幾十年時間養育一個獨立小生命的重擔。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這個過程會尋尋覓覓、兜兜轉轉數年之久。根據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理論,對於人而言,越輕易得到的越不珍惜,越發謹慎才能愈加珍惜。成熟理性的人,婚戀狀態更穩定,對家庭的責任也更深。

而感情用事、衝動行事的“超年輕父母”們,對方就像是誤入自己時區的過客,眼前的歡愉佔了上風,生活按下了快進鍵,整個人混混僵僵幾年,就過完了其他人的半生。人總是會長大的,等到心志成熟的時候回望來時路,不知是喜是悲。“超年輕父母”們往往半途就分道揚鑣,畢竟那時不成熟的人不只有對方,更有自己。

母親炫耀36歲當外婆,眾人怒罵:還有臉顯擺?女兒都被你毀了

《喬家的兒女》中喬七七和楊玲子就是這樣的“超年輕父母”,高二的楊玲子生下孩子後,就把孩子丟給父母去上海打工,打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喬七七離婚,也不要孩子。太年輕,不確定愛還是不愛,等到想明白不愛抽身而退時,才發現還有孩子,孩子面臨著混亂、缺失的內心世界,誰又來為他們撫平創傷呢?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超年輕父母們各有各的故事,生活也不是按照劇本的想象來演。按下了快進鍵之後,年輕易逝,世界也不會風景如舊,早婚早育不如早早愛自己,為自己計長遠,才能在自己的時區裡看到更長久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