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湖南檳榔的盛行

湖南的檳榔習俗起源固然與其消瘴功效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從其他一些史籍記載來看,檳榔習俗的盛行還有其他原因。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檳榔中所含有的檳榔鹼和檳榔次鹼,可能是導致檳榔起到藥理性質的重要原因之一”。

湖南檳榔的盛行

嚼食檳榔在湖南一帶十分盛行,宋人周去非所記載的“寧不食飯,唯嗜檳榔”“中下細民一日費檳榔錢百餘”現象,應不是誇大。羅大經剛到湖南時,還不能接受檳榔,“居歲餘,則不可一日無此君矣”,他讚揚檳榔醒能使放鬆清醒,飢能使飽,飽能使飢,嚼食檳榔可以使人在放鬆身心的感受之間相互切換。明人謝肇淛也說“餘食後輒餌之,至今不能一日離也”。

清朝道光年間編成的《白山司志》記載:“土人曉起,即嚼檳榔。”也從側面證明此習俗十分普遍。因此,檳榔本就有著消瘴的功效,加之獨特的嚼食習慣,使得食檳榔成為更廣泛的飲食習俗。

珍貴的物品一般在隆重的場合和儀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檳榔在湖南的待客習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前述嵇書所載檳榔用於招待婚客;《湘潭代答》記錄了湖南地區以檳榔代茶待客的習俗;明代謝肇淛《五雜俎》記載:“《本草原始》曰:賓與郎皆貴客之稱,交、廣人凡賓客勝會必先呈此。”《南中八郡志》記載:“檳榔,土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清人吳震方《湖南雜記》載,湖南“客相見,以此先茶”。道光《白山司志》載,土人“凡請客,以箬葉包檳榔一塊,外粘紅籤,寫某人某辭者,將檳榔送回,不用柬貼也”。 光緒《鬱林州志》記載:“俗重檳榔,賓入門,奉茶後,即獻檳,若倉促,可無茶,不可無檳。”民國《陸川縣誌》載:“客至,普通以茶、檳榔相款,凡往來問好,俱以檳榔為敬。”

可以看出,自晉代以來,湖南有關檳榔用於待人接物習俗的記載不絕於書,甚至一度取代茶葉,成為待客的首選,更足以證明檳榔習俗在湖南的流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