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語: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遷墳的話題上了,老人隨口就說了句俗語,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句俗語就是:“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看很好理解,就是說墳墓超過五服就該重新起用新墳地了,房子住過三代人後就該搬家了。意思是這個意思,但是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是有何講究嗎?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無解,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人家給我講講老祖宗的智慧吧!

俗語: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先來說說“人過五代另起墳”,俗語中五代指的是五輩人,從自己算起,再向上推四代,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輩、自己,一共五代人,按我國民間說法就是出五服,所謂的“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古代社會體系,是以父宗為重的,結合俗語中的說法,只要有五代人,就能另立墳頭,為什麼要這樣呢?其一,過去信奉祖墳風水,認為祖先會保佑子孫平安富貴,但是一個高祖落下來有幾十家,各家都想沾光老祖宗,鬧騰起來,同族操戈也不稀奇,因此民間就有個說法是,祖先的福廕只能管到第五代。

俗語: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因此這些傳統觀念沿襲下來 ,在我們心中形成一個預設的規則。其二,關係疏遠的體現,一般情況下 ,同一宗族,同一姓氏的人 ,只要超過五代 ,親情關係就會逐漸疏遠 ,而另起墳頭也是在說親戚關係慢慢疏遠。接著再來看看“房過三代必走人”,老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狗窩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房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財產,是家庭的根基。可為什麼三代之後就要離開呢?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過去農民生活困難 ,建築房屋時構造簡潔 ,一般都是木質結構 ,土坯牆不結實 ,年久失修容易倒塌 。

俗語: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所以,古人透過長期的觀察發現,一般的房子住夠三代人就可以了,它的壽命已經到了,不能再繼續居住了。其二,古時候,人們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而且過去所建造的房子大多都是依山傍水的,所以,一旦有山體滑坡、洪水氾濫、暴風雨雪天等,很多依山而建的房子都被破壞了,哪能耐上百年,所以要“走人”!其三,房屋裡面的構造已經不適合現在這個年代了,三代以內,大概就是100年了,試想修建了一百年的房屋還是適合當代居住嗎?顯然是不能的,結合上述幾點原因,老祖宗就總結出了“房過三代必走人”這句話。

俗語: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其實,“人過五代起新墳,房過三代換新人”就是和時間密切相關,時間是推動改變的主因,時間促使細菌滋生,時間促使物質變化,親戚關係疏遠和房屋安全性下降都是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假設不及時遏制問題,問題就要因此擴大化。所以說,“人過五代起新墳,房過三代換新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能起到警醒後人的作用,這些俗語值得我們學習 ,由此可見,勞動人民還是蠻有智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