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檳榔驅蟲的歷史源遠流長

北宋年間,潘州一帶有一個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醫道,深得鄉鄰尊敬。一次上山採藥,他被一種結在藤狀植物上的果實所吸引。那果實形如梔子,又似訶子,去殼嘗之,其味甘淡,其嗅芳香,於是摘下一些帶回家去研究它的藥性。

檳榔驅蟲的歷史源遠流長

幾天後,郭使君見這些果實未能幹透,怕久放發黴,就放到鍋中炙炒。不一會兒,濃郁的香氣彌散開來,誘得年幼的孫子嚷著要吃。使君無奈,就揀出兩三枚炒熟的果子給孫兒吃。沒想到次日早晨,孫子解大便時竟排出了幾條蛔蟲。使君細思:莫非這果兒能驅除蛔蟲?幾天後,他再次給孫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孫兒又排出了幾條蛔蟲。這孫兒本偏食,身體瘦弱,吃果子驅蟲後食慾大增,身體也漸漸強壯起來。

此後,郭郎中凡遇疳積、蟲積的患兒,就酌量用這種果實去醫治,每獲良效。人們問起這果子的名字,郭郎中卻不知如何回答,最後只好應允了大家的叫法,為這種果子取名“檳榔”。檳榔是同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果實,主要功能是驅蟲、消疳積,對蛔蟲、蟯蟲有良好的驅殺作用。但該藥驅蟲有一些注意事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勿過量。

一般來說,檳榔可以治蛔蟲病、蟯蟲病和蟲積腹痛。檳榔本身味甘有香氣,性溫又入脾胃經,有良好的腸道驅蟲效果,《本草正義》稱其“專殺蛔蟲”,為中醫驅蛔要藥。輕證單用檳榔炒香嚼服。重證可與苦楝皮、檳榔花等同用,如使君子散中記載(《證治準繩》)。用治蟯蟲時,可與百部、大黃等同用,治小兒疳積。本品甘溫,既能驅蟲,又能健脾消疳。李時珍稱“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能健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常與檳榔、神曲、麥芽等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