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從餘秋雨憑藉著作《文化苦旅》,坐上了中國文化大散文的第一寶座之位開始,也就註定了他的生活將為世人所關注。為其帶來最多非議的,莫過於與兩任妻子的愛情故事,既美麗而又現實的故事。

下面,我們將從下面幾個角度詳細的分析,這位著名作家餘秋雨以及他的情感之路!

一、餘秋雨:時代的領路者

文學植根於現實土壤,這是從古至今的鐵律。一個人若是沒有經過現實的洗禮,所思所想都會變得淺薄。古人之中,如杜甫、白居易,仕途官場不順,故而在詩歌上有自己的體會見解;而近代的大文豪魯迅先生,其作品下也多見近代中國社會的境況。

餘秋雨的散文之中,也蘊含著這樣的規律。

餘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說:道“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餘秋雨在散文創作方面側重的並非是簡單描繪自然景觀,又或者是單薄的借景抒情,他在散文上賦予了自己對自然美的認識,彷彿為事物賦予他生命,灌注進了人的靈氣和活力。

因而,在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橫空出世後,為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的重新整理了一個平庸和蒼白的時代。

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文學方面,尤其是在散文方面,並沒有太過驚豔的文字。事實上,儘管以中國文壇歷史上的散文來論,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也是首當其衝的的代表之作。

故而有人稱“餘秋雨是20世紀最後一位大師級的散文作家,是開一代散文新風的第一位詩人。”

如此優秀的大師,那他的情感之路又是怎麼樣的呢?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二、“才子佳人”式的美麗愛情

自古以來,才子佳人是不朽的佳話,文人墨客才情出眾,在感情上也是多情的代表。餘秋雨自然不是例外之人,他與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代表馬蘭的愛情,便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愛情。

馬蘭出生於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母親是當地黃梅戲劇團演員,而父親則是從事黃梅戲舞美的設計工作。

在這樣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中長大的馬蘭,自然也是才情出眾。13歲時的馬蘭便進入了安徽省藝術學校,並於1989年的電視劇《嚴鳳英》中,馬蘭取得了極大成功,從此成為了中國最知名的黃梅戲演員之一。

馬蘭的表演天賦極高,她不僅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既囊括了舞臺劇表演的全國最高獎項、又獲得了電視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的藝術家。

一位才華出眾、容貌美麗的女子和一位文學成就、地位斐然的大學者,兩人的故事無疑是美麗至極的。

事實上,馬蘭比餘秋雨小了足足16歲,而她之所以傾心餘秋雨,便是因其對知識分子的天然崇拜。

馬蘭和餘秋雨的愛情始於一本書,一本名叫《藝術創作工程》的書。這是一位藝術前輩送給馬蘭的,馬蘭也正是在認真讀了這本書之後,被作者餘秋雨的才華和睿智所深深吸引住了。

馬蘭對餘秋雨有著孺孺仰慕,餘秋雨對馬蘭也是知之甚早,情有獨鍾了。彼時的馬蘭到上海演出時,特意邀請餘秋雨看戲,而餘秋雨則是早就準備好了戲票。

此後,兩人的故事開始了。

但他們的戀愛註定是飽受關注的,不僅因為兩人的社會地位,也因為他們16歲的年齡差。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從戀愛到結婚,餘秋雨和馬蘭的感情一直十分融洽情深。就連婚姻這樣的考驗也沒有影響到馬蘭在餘秋雨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正如餘秋雨對馬蘭的評價:“馬蘭肯定不僅僅是有外貌。在古典的概念中,讀書的權利全部交給男子這一方,現在情況發生變化了。她並不僅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僅僅看重她的貌。”

事實上,馬蘭確實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有過人的藝術表演能力,她還有深邃的內涵,因為她對一切的藝術,就連政治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馬蘭對於與餘秋雨的戀情也曾公開說道:“我和餘秋雨在一起的感覺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輩子就結過婚一樣,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個約定。”

如此兩情相悅、愛慕情深確實是令人羨慕非常。

三、十四載溫情一夕消融

但是這樣一對才子佳人完美組合的背後,卻是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悲傷痛苦之上的,這個人便是餘秋雨的前妻——李紅。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餘秋雨年輕時與李紅相戀,並且李紅為了嫁給當時尚且一窮二白、毫無成就的餘秋雨,更是不顧家人反對,在外面租房,只為了和他在一起。

於1979年,相戀了5年的兩人走進婚姻的殿堂,並且於1984年,兩人的第一個女兒出生了。

然而,因彼時家裡經濟狀況緊張,再加上時代的特殊,餘秋雨幾乎是沒有了經濟來源,甚至還被查出了患有肝炎。無奈之下,李紅為了照顧餘秋雨,不僅將把女兒託付給父母,自己也決定去深圳打工賺錢。

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創作出來的。如此來看,餘秋雨與李紅應當是患難夫妻,情誼深厚,李紅或許也是如此堅信著的。

但卻在此時,李紅卻發現了一封情書。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這封情書是馬蘭和餘秋雨之間的情書,是餘秋雨對馬蘭的綿綿情義的記錄。在看到這封情書的時候,李紅便意識到,自己的丈夫另有所愛,她不再是這段感情裡的唯一了。

起初的李紅憤怒至極,但最終卻也只得了一紙離婚協議書。這也正是在那個時代下,一個女人不幸婚姻的無奈。

最終於1992年7月,李紅簽下離婚協議,並且由她撫養女兒,14年的情誼一夕之間消融殆盡。

小結

作為一個著名文人學者,餘秋雨對於中國文壇的貢獻確實不可小看。餘秋雨開啟的是一個新的文學時代,打破了以往的蒼白的、單薄的文學局面,為後來的百家學說奠定了基礎。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餘秋雨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是不可否認的。

餘秋雨的第二任妻子馬蘭也是仰慕其出眾的才華,當馬蘭看到餘秋雨的書時,被其才氣所吸引,心中暗暗崇拜。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

後來,兩人故事的開始,使得馬蘭對餘秋雨的崇拜慢慢轉變成了愛慕。而對於餘秋雨來說,馬蘭的年輕貌美和表演能力也是令他動心不已的。正如文中所說的,自古才子配佳人,他們互生情愫是意料之中的。

但這卻不是情理之中的,因為彼時的餘秋雨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婚姻應當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一個隨手可丟的物品。

然而,這並非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對於餘秋雨來說,他與李紅的婚姻一開始也是兩情相悅的,是美滿幸福的。

只是現實的生活從來不像他筆下的詩那般美好動人,或許是生活的疲倦,又或是被沖淡的感情所剩無幾,於是他選擇了追求自己的所愛,而拋棄了有14年感情的妻子。

故事觀點延伸:

到這裡,餘秋雨、馬蘭、李紅三人之間的故事落下了帷幕,對於他們筆者不會去過多的評價,因為公道自在人心,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做一個怎麼樣的人,只能說他們幸福就好!

14年的婚姻卻抵不過一時溫情,餘秋雨的婚姻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