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漢末群雄,最初嶄露頭角的那批人僅剩曹操一人走到亂世中期,其餘董卓、丁原、呂布、孫堅、袁紹、袁術、公孫瓚、陶謙等,皆死於戰火中。有人說還有一個例外,劉備,然而劉備的知名度遠不及這些人,根本稱不上是嶄露頭角。後世人可將漢末群雄分為三個層次的人物,董卓者屬一流,陶謙者屬三流,而公孫瓚則處於不偏不倚的二流。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歷史有名,大部分歷史愛好者都知曉,而白馬義從是依附於公孫瓚出現的。公孫瓚喜騎白馬披白袍著白甲,

全身上下皆白,領著麾下騎兵衝鋒,好似高山雪崩,有著勢不可擋、無可匹敵的壯觀景象

。中原產馬少,質量不如草原,因而公孫瓚湊齊這白馬大軍不容易,需要一刀一槍從烏桓、鮮卑、匈奴等草原部族手中搶來。

歷史上的白袍將軍不止公孫瓚一位,原是南梁武帝蕭衍隨從、後成傳奇名將的陳慶之也是著白袍的,素有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的童謠形容。公孫瓚名留漢末青史,一部分功勞是自身特色和才能,還有一部分功勞是出身於他麾下的三位不世出名將。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何謂“不世出”?

非世間所常有。這三位當得起。第一位,中國人熟悉的趙雲。趙雲是白馬義從中的一員,由於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劉備的人格魅力,他早早離開公孫瓚,投奔劉備。從北方群雄的部下到喪家之犬的小兵,趙雲並沒有後悔,迅速接替過去張飛和關羽的位置,成為劉備的貼身保鏢。從《三國志》看,趙雲當時沒有獨領一軍,地位不顯,卻能一直作為劉備的護衛首領,可謂是深得信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趙雲最傳奇的事蹟當屬

“兩扶幼主”

,第一次是從五千虎豹騎的追擊中護住劉禪及甘夫人;第二次是驕傲放縱的孫夫人慾攜劉禪歸江東,幸得趙雲帶兵在長江處截住,並順利奪回劉禪。史家陳壽在著正史《三國志》時,也與後世小說《三國演義》的觀點是一致的,認為趙雲能征善戰、忠肝義膽,能與劉備兩位義弟關羽張飛相提並論。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第二位,田豫,劉備故交,曹魏太中大夫、長樂亭侯。田豫在公孫瓚麾下時,並未得到任何重用,被視作一小吏對待。早年劉備投靠公孫瓚尋得棲息之地,年紀尚小的田豫見備為雄主,因而託身於他,劉備也投桃報李委以重任。奈何,後來因母親年老無人奉養,田豫只好回鄉,臨行前劉備鼻涕眼淚直流,言:

“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這一去,便是天各一方,再無相見。解決完家中事,田豫出仕,公孫瓚任命其為東州縣令。史書評價:

瓚雖知豫有權謀而不能任也。

後來,田豫一加入曹魏集團便是重鎮南陽的太守,因有勇有謀,得到曹操重用,調往北方鎮守北疆,先後擊敗和教化北方烏桓、鮮卑等部落,是名副其實的鎮守北疆第一人,較之公孫瓚做得更好更為徹底。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第三位,嚴綱。嚴綱是位名聲不顯的漢末猛人,號稱公孫瓚手下第一將,作為白馬義從的統領。《後漢書》是這樣描述白馬義從的: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無論是與胡人的戰爭,還是與北方諸侯的戰鬥,白馬義從都發揮出導彈般的作用,作為一支輕騎兵,嚴綱將他們的騎射和機動性發揮到一種極致。

北方蠻夷部落口口相傳:

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

。但英雄總有落幕的時候,一次作戰,由於公孫瓚的指揮失誤,導致嚴綱及白馬義從被袁紹的強弩當作活靶子,貫穿殲滅。至此,嚴綱與白馬義從成為絕唱,胡人們再也不用擔心白衣了。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公孫瓚比不上曹操、劉備、袁紹等英雄,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

知人不善用

,總是在意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可這不就是所謂的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嗎?應當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