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道疲秦之計 成就了澤被後世的鄭國渠

一道疲秦之計 成就了澤被後世的鄭國渠

“秦遭水患,秦相招攬天下水工入秦,欲興修水利,我王聞之,內心憂慮……故遣我入秦,讓我為秦國修一條三百餘里的長渠……”在#大秦賦#16集中,韓桓王因懼秦國開啟滅國之戰,遂派本國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表面上是與初登王座的秦嬴政交好,實則藉此耗竭秦國國力。

那麼,歷史上的鄭國渠最後怎樣被成功修建?它究竟有沒有削弱秦國國力?

讓我們來看看澤被後世的鄭國渠,它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一道疲秦之計 成就了澤被後世的鄭國渠

據史書上記載,鄭國渠修建於公元前246年,建成於公元前237年,它西引涇河,東接洛河,延綿300多里,灌溉面積達18萬公頃,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

說起鄭國渠,必須提到鄭國。雖被派往他國做“間諜工程”,鄭國卻是內心竊喜,因為修渠這樣的事情對他這個水利工程師來說,卻是造福百姓的一樁好事,他是滿心願意做的。

一道疲秦之計 成就了澤被後世的鄭國渠

因此,雖在修渠中遇到秦嬴政下“逐客令”,被渭文君的家臣為難等種種阻礙,鄭國卻始終堅持修建,終於讓這項耗時10多年的疲秦工程,成為“秦之利,為秦建萬世之功”的一項千秋水利偉業。

據《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一道疲秦之計 成就了澤被後世的鄭國渠

4萬頃,摺合110萬畝,畝產一鍾,相當於100公斤,4萬頃合計產糧11萬噸。據史料記載,同期農業較發達的關東地區,畝產只有25公斤,是關中的四分之一。

按照這個數字,鄭國渠它為秦國每年多帶來10萬噸糧食,足夠額外養活20萬人。由此,關中平原不再有饑荒災年,民富國強,為秦國兼併六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一道疲秦之計 成就了澤被後世的鄭國渠

而今,位於咸陽城北40公里處,涇陽縣王橋鎮涇水出山口附近的鄭國渠國家水利風景區,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1月8日,鄭國渠成功申遺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如今,鄭國渠國家水利風景區已被打造為國家4A級景區。景區以鄭國渠悠久的歷史為引領,以巍巍仲山為依託,以悠悠涇水為紐帶。景區五大區域涇河地質公園區、涇河峽谷觀光遊覽區、黑溝奇峽區、文涇湖休閒度假區和北仲山後備旅遊區向遊人講述著景區濃郁的歷史底蘊和旖旎的自然風光。(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婕/文鄭苗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