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快與慢的辯證關係——德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尤其在大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使每個人都很拼,像上滿了弦,與之相比,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她的民眾卻像生活在慢鏡頭裡。在很多人眼裡,德國人做事的風格太慢了,有熟悉德國情況的朋友總結:“如果中國人走路遇到障礙物,一般是選擇繞過去或跨過去,因為這樣處理比較快;但德國人遇到同樣的情況,則是掉頭回家,畫一個星期的圖紙,再花一個星期準備材料工具,最後再回來把障礙物拆了。”你說,這樣做事情能不慢嗎?

快與慢的辯證關係——德國!

太嚴謹了就會“慢”。為了降低交通事故

在德國,市區限速20,村道限速30,這速度還拼不過國內的電動車。在德國,普通民眾一年工作只有187天(每週工作四天),平均一天工作時間為7小時,週末了超市都休息,沒有996的工作,但好像德國的發展速度也不慢,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的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國家,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不到八千三百萬人口的德國竟然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這確實值得深思。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空客公司的三個客機總裝中心之一)、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都是赫赫有名的工業重鎮。“精準的德國工藝”使德國人很慢,但使德國很快,要知道,德國是在二戰之後千瘡百孔的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來的,當時連基本的勞動力都缺乏,需要從土耳其輸入大量勞工從事基礎建設。

快與慢的辯證關係——德國!

經濟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菲利普斯曲線,由紐西蘭經濟學家威廉·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用以描述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交替關係。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想降低一個國家的失業率,可以透過提高通貨膨脹率的方法來實現。然而,深入的研究表明用這種方法解決失業問題是短期有效而長期無效的,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失業與通貨膨脹不存在替代關係,政府的任何干預都無效。這個理論還可以給我們一點外延的啟示,有時候解決某些實際問題的方法是分短期和長期的,從短期來看,有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速度是快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卻很慢,甚至無效。反之,有些方法看上去慢一點,但是從期來看卻可以徹底解決問題,使整個組織或社會的速度得到提升。

快與慢的辯證關係——德國!

例如,德國人想辦法把路上的障礙物拆了,從長期看那是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既方便了行人,也方便了行車,整體上不是更快了嘛。

德國是世界工業標準化的發源地,全球三分之二的國際機械製造標準來自“德國標準化學會標準”——DIN。DIN標準涵蓋了機械、化工、汽車、服務業等所有產業門類,超過3萬項,是“德國製造”的基礎。

所以,德國製造的廚具可以用幾代人,甚至熱傳導好到用一支蠟燭就可以做一頓飯;德國可以把熱水器主機封在牆裡面,不用擔心會發生故障;德國超市內擺放的水果和蔬菜,肉眼是很難分辨出尺寸大小的,誤差不超過5毫米。

快與慢的辯證關係——德國!

德國快速發展的秘訣在於高度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其實,在德國,免費教育從19世紀中期就已經開始,年輕一代從一開始就學會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而是為整個民族。曾經戰勝法國並俘虜法國皇帝的元帥毛奇曾經說過,“普魯士的勝利,早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全民教育給德國培養了高素質的國民,智力成了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所以,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至今日,雖然德國普通國民的工作時間比中國人短,收入卻是中國普通民眾的十倍左右,因為他們素質高,所以工作效率也高。

快與慢的辯證關係——德國!

德國的經濟不玩虛的,她的習慣是先總結出一套方法或模式,或者叫做工具包,然後嚴格執行,所以看似“慢”,實則“快”,這使德國的發展走向了體系化,而不是靠盲目的高速。今天,德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國之一。

德國的情況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基礎科學和技術創新是很慢的,但只有這方面有所突破,才能為以後的爆發性增長奠定基礎。有時候捷徑不是沒有,但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那不過是一段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