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婆婆和媽媽》第二季上線,張鐸媽媽引起熱議。

“看了讓人恐婚”,網友是這麼評論她的行為的。

節目裡陳松伶婆婆給兒子張鐸帶了幾大箱禮物,輪到媳婦卻是五提大蒜,這大蒜還是有故事的。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2007年,張鐸和比自己大8歲的陳松伶戀愛了,他帶陳松伶回老家見父母,特意叮囑母親:“松伶不會吃蒜,您做菜的時候別放蒜。”

母親表面答應,但在吃飯時菜裡全都有蒜,張媽媽還勸說加強迫陳松伶吃下了帶蒜的菜,並對兒子說:“這不是能吃嗎?”

婆婆還要求陳松伶吃麵包,陳松伶說不愛吃,婆婆立馬說:“我知道,你不願意吃東北菜!”逼得陳松伶無奈只能拿起一塊麵包吃,還沒送進嘴裡,婆婆又說:“麵包你得就著紅腸和蒜吃!”

這一點突破了陳松伶的心理防線,但張鐸母親一直強調東北人都是這麼吃的,逼陳松伶吃下去。

這時張鐸出面解圍,他開始狂勸老媽吃魚,不斷地叫媽媽吃魚,讓媽媽感受一下這種被強迫的感覺,緩和了氣氛。

很明顯,張鐸的態度和立場,構建了妻子和母親相處的底線與原則,使關係不會僵化、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01

關於生活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懂得好好說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個偉大的人一開始,也都是一個普通人。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保持年輕的心態,就會擁有年輕的生活。

02

關於成長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74:互惠偏誤》裡提到:互惠是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互惠這種動機,如果不是深植在我們的基因中,也是深植在我們的文化觀念、潛意識中。每個人都有這種互惠意識,因此也都可能產生互惠偏誤,無非是強一點弱一點。

每一種免費產品或服務,都有對應的成本。有成本並不可怕,我們需要判斷的是,這種交換是否是等價交換,是否是長期互惠,是否是雙贏思維指導下的共贏選擇?要提醒自己避免互惠偏誤,提醒自己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至少,我們要避免“小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觀念。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即刻行動,再在過程中改正、完善,無論如何,先行動起來。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一個人的價值,不體現在與別人的相同,而體現在與別人的不同。不在於擁有別人擁有的,而在於擁有別人不擁有的。不要羨慕別人有什麼,要珍重自己有什麼。

03

自我反思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或改變你的人生。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這樣一句話:自卑感和追求優越感是人生同一個基本事實的兩面,二者不可分割。老話說得好,“缺什麼,秀什麼”。大多數時候,越喜歡秀優越感的人,內心越是自卑的。他們將眼光放在別人的缺點上,並炫耀自己的長處,原本的意願是想要透過炫耀讓他人承認自己的長處,可最終的結果卻往往是,不僅讓擁有這些缺點的人不開心,更會讓別人覺得他眼界狹小。

眼裡只有兒子的陳松伶婆婆引熱議:“看了讓人恐婚”

何似:學會給自己一些閒暇,看看人生路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