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封禪”是古代帝王對天地的一種祭祀典禮。“封禪”由“封”和“禪”兩個方面組成,封是祭天,禪是祭地。

《封禪書正義》上說:“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為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為禪”。

這是封建社會最隆重的一種祭祀典禮,是至敬之祭。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只有改朝換代或者盛世太平之時,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帝王偉業,表達天子是接天命理人世,是君權神授的一種強調。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十二個上古帝王都是經過封禪典禮,經過上天認可,才獲得人間的統治權的。

所謂“自古受命帝王”,帝王是代表上天對人間進行管理的,所以要向上天彙報治理情況,得到上天的肯定。而泰山古稱“岱山”,是向上天“告代”的場所,所以封禪典禮通常都在泰山舉行。

由於封禪能告之於天,所以自秦始皇起,封禪也夾雜了帝王的個人目的。

秦始皇在詔書中說過:“朕巡天下,祀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長生不死,就是秦始皇舉行封禪大典中夾帶的個人目的。

一、泰山封禪,祈求長生

漢武帝與秦始皇一樣,文治武功極盛,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在漢武帝時非常繁榮,漢武帝唯一迫切盼望的就是長生不死。

這種求長生的心願不足為天下人所知,所以漢武帝的封禪也和秦始皇一樣“世不可得而記”,封禪典禮中最重要的埋玉牒環節不願意讓人知道,所以漢武帝的封禪帶有神秘色彩,有關記載也很少,僅能從他的隨從馬第伯的《封禪儀》中略窺一二。

根據馬伯第的記載,封禪大典當時,漢武帝“御輦升山,日中後至山上更衣。早晡時即位於壇北面,群臣以次陳後,西上,畢位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壇石,尚書令藏玉牒,已復覆,以五寸印封石。皇帝再拜,群臣稱萬歲。畢,皇帝從下道”。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由此可見,在整個封禪典禮中,漢武帝親力親為,親自封好玉牒,讓尚書令埋藏好,以石頭封印,漢武帝多次下拜,儀式非常隆重,皇帝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漢武帝一生五次上泰山封禪,每次都帶著儒生和方士。他“敬鬼神之祀,好仙道”,附合漢武帝這種想法的儒生負責起草告天文書,向上天表明漢武帝的功績和訴求,是絕對不能少的。

漢武帝信任的方士們如李少君、欒大、少翁是負責向上天禱告的人選,漢武帝認為他們有神通,可以通天地鬼神,方士們就成為他與天地溝通的橋樑,所以必不可少。這也足以看出漢武帝封禪中夾帶求長生的強烈願望。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武帝醉心求仙

漢武帝一生都醉心求仙,是李少君在他面前說起“見之封禪則不死”的建議,才讓他下決心去泰山封禪的。

漢武帝對方士們在他面前說起的黃帝成仙一事深信不疑,十分羨慕,多次表達想成為第二個黃帝的想法,他說過“吾誠如黃帝,視妻子如脫縊爾”這樣的話,也說明他對成仙的痴迷,可以連老婆孩子都不要的。

漢武帝曾經得到過一個春秋時的青銅器,當時沒有人能說出來歷,只有方士李少君認出這是齊桓公用過的東西,並準確說出來歷和作用,漢武帝十分佩服,從此對李少君“數百歲人”的自述一點也不懷疑。

正因為漢武帝認定李少君有好幾百歲了,所以他也想和李少君一樣長生不老,對李少君的建議基本上全部採納,絲毫沒有懷疑。當李少君說封禪可以與上天溝通,能夠延長壽命,漢武帝當然不會懷疑。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方士李少君)

可是在第一次封禪之後,李少君居然死了。按說方士們的“不死”之說漢武帝總該認清楚了吧?

可惜的是,漢武帝相信李少君是成仙了,是留下了一具臭皮囊,並將長生的希望寄託在另一方士少翁的身上。

少翁慣會裝神弄鬼,他導演了一出漢武帝與已去世的王夫人的人鬼相見,得到了漢武帝的充分信任,取代了之前李少君的地位,連少翁的師弟欒大也成為漢武帝的寵臣。可以說後來的幾次封禪,都是少翁和欒大慫恿的結果。

封禪之後,漢武帝又按照方士們的建議,修建了建章宮,等待神仙的降臨。他也曾數次在方士的陪伴下來到海邊,對著茫茫大海渭然長嘆,求仙的急迫心情躍於言表。

雖然多次上當,漢武帝也認識到也許是上當受騙了,但“然終羈縻弗絕,冀遇其真”,始終抱有一絲幻想,希望用自己的誠心感動神仙。

二、出使西域,崑崙求仙

漢武帝求仙可謂多管齊下,見封禪和東海求仙受挫,便同時將目光轉移到西域。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就帶有明顯的求仙目的。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張騫出使西域)

崑崙山在中國神話中是黃帝、西王母等神仙居住之處,傳說這些仙人“食玉膏,飲沆瀣,漱正陽,含朝露”,早就長生不老了。而周穆王西巡的記載中提到周穆王見到了西王母一事,更讓漢武帝熱血沸騰。

方士們告訴漢武帝,要想成仙,最好是騎著天馬“從崑崙上”。從此漢武帝常夢見自己騎著西域的天馬,在崑崙山上乘風而去,與黃帝、西王母為鄰。

為了得到天馬,漢武帝派人持千金到大宛國買大宛的“天馬”,甚至不惜發動戰爭,派李廣利去攻擊大宛,搶奪天馬,可見漢武帝求仙的意志有多麼的堅定。

三、過度迷信,妻離子散

晚年的漢武帝雖然殺掉了欒大、少翁等糊弄他的方士,但求仙之心不死。他深居甘泉宮,懶於朝政,只對鬼神之術感興趣,所以才會導致“巫蠱之禍”的發生和處理的擴大化,連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死於非命。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巫蠱之術”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邪術,按說起不了什麼作用,但在深信鬼神的漢武帝看來,這是利用鬼神對他的詛咒,是對他追求了一生的長生不死想法的的否定和破壞,所以在江充把查處這一事件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漢武帝默許了這種擴大化,致使與江充不和的太子劉據也遭到陷害。

江充誣陷太子,而深知武帝本性的太子知道,誰要是在鬼神這種事情上觸了漢武帝的黴頭,誰就肯定沒有好果子吃,就算是太子也不行。

所以太子非常害怕,怕武帝聽信讒言,怕自己會武帝賜死,在皇后衛子夫的支援下偽造詔書,殺死江充,佔領長安。最終的結果是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上吊而死,漢武帝落得老年失去妻子兒子的結局。

“巫蠱之禍”從一個方面證明漢武帝受求仙思想影響,已經喪失了理智,完全被人利用了。而用並不高明的迷信手法,就可以控制住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漢武大帝,影響他的判斷,讓他連妻子兒子都不放過,說明漢武帝中了求仙之毒得有多深。

泰山封禪,出使西域,漢武帝在求仙之路上越奔越遠,最終妻離子散!

(漢武帝與衛子夫)

漢武帝晚年應該是後悔了,從他的《罪已詔》和修建思子亭也可以看出他的悔意,所以司馬遷對漢武帝求仙的態度用《史記》記錄下來,對漢武帝的荒唐行為,司馬遷雖然不敢明說,他《史記》中仍然有著對漢武帝的一些諷諫,說明當時士大夫中,對漢武帝迷信求仙、求不死作法也是頗有微詞的。

《史記-封禪書》是司馬遷態度的表露,也是當時士大夫階層對漢武帝求仙態度的體現。

正如司馬遷說的:“方士言司神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應該是當時人們對執迷不悟的漢武帝最辛辣的諷刺。

參考資料:《史記-封禪書》、《孝武本紀》、《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