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蜜裡調油的刎頸之交,為何會變成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友誼的本質說到底其實就是利益問題。

當兩個人利益一致,則友誼長存;當兩個人利益衝突,則反目成仇。張耳和陳餘這對昔日結拜兄弟會變成死對頭,歸根結底,也是因為兩人從利益一致,變成利益衝突而已。

蜜裡調油的刎頸之交,為何會變成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魏國大梁人張耳年輕時曾投到著名“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門下,希望透過信陵君的引薦得到魏王賞識而幹一番大事。卻因一時衝動犯下重罪,只得連夜逃到了外黃(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

外黃有位富戶的女兒極有姿色,卻嫁了個經常家暴的惡劣丈夫,在父親門客的引薦下,轉而帶了許多陪嫁財物改嫁張耳。張耳窮困潦倒之際有此好事,自是樂不可支,便用心經營,不久就在外黃一帶名聲大噪,還當上了外黃縣令。

彼時,同是大梁人的陳餘自幼飽讀詩書,以學識淵博、才思敏捷而聞名,卻一直沒得機會獲取功名,便去趙國遊歷以尋求發展機會。被趙國一位富戶看中,把自己女兒嫁給陳餘,在趙國混得風生水起的陳餘因思念故鄉而回到大梁。

回到大梁的陳餘聽說外黃縣令張耳才幹卓越且禮賢下士,便以晚輩身份慕名前去拜訪。兩人一見如故,相互仰慕,幾番交往之後索性結拜為兄弟,成為蜜裡調油的刎頸之交。

公元前225年,秦國大軍滅了魏國,秦王嬴政聽說張耳、陳餘是魏國名士,便懸賞捉拿二人,兩人見了佈告,嚇得面無人色,趕緊改名換姓連夜逃到陳地。

兩人在陳地窮困潦倒,好不容易謀到一個小差事得以權且活命,一次陳餘犯了個小錯卻遭到上級揮鞭抽打,陳餘覺得受到羞辱當場就想發飆,卻被張耳猛踩他的腳背又用眼神示意他剋制。

事後,張耳責備陳餘,莫非你忘了我們當年的大志?受這點屈辱就想發作?怎麼能成就大事,揚名天下?陳餘聞言羞愧無比,對張耳的批評感激涕零。

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一舉攻下陳地,張耳、陳餘當即前往投奔陳勝。陳勝早就聽說了兩人的大名,自是非常歡喜。

蜜裡調油的刎頸之交,為何會變成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但雙方第一次遇事就鬧了不愉快:陳勝攻佔陳地後,當地名士紛紛勸他自立為王,而張耳、陳餘則異口同聲表示堅決反對。但陳勝一心只想稱王,自然沒有采納兩人的意見。

不久,陳勝聽從陳餘的建議派自己親信武臣領三千兵馬攻打趙國。在張耳、陳餘輔佐之下,武臣的軍隊竟然擴充到了幾萬人,他便自封為武信君,一舉攻下趙國十座城池,接著又迫使范陽不戰而降。

武臣的寬大誘使更多人不戰而降,讓武臣又獲得30多座城池,他一鼓作氣乾脆攻佔了趙國都城邯鄲。正當張耳、陳餘跟著武臣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聽說陳勝聽信讒言殺了不少功臣,兩人再想到自己屢立戰功,卻仍只是個小小的校尉,便一起鼓動武臣乾脆自立為王。

武臣對陳勝濫殺功臣的做法也感到膽寒,便聽信張耳、陳餘所言,自立為趙王,任命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陳勝聽到訊息勃然大怒,正要進行打擊報復,卻被相國勸住,要他乾脆順水推舟,承認武臣為趙王,再命他攻打秦國。

張耳、陳餘自然察覺陳勝的用意,勸武臣不如先搶佔地盤、壯大實力。於是,趙王派韓廣攻取燕地,派李良攻打常山,派張魘攻打上黨。

大將李良攻下常山後又奉命攻打太原,但遭遇強敵,只得趕緊返回邯鄲請求增援。在返回路上碰到趙王姐姐赴宴歸來。趙王姐姐排場極大,這樣浩浩蕩蕩的車隊讓李良誤以為是趙王出巡,趕緊跪伏在地並通報姓名。

趙王的姐姐估計喝高了,不知道跪伏在地的是赫赫有名的前線大將,只是派了個小卒聊表答謝。李良這才察覺不是趙王車隊,想到一個女流之輩竟敢在他這個戰功赫赫的將軍面前如此傲慢無禮,頓時覺得在眾多下屬面前丟盡顏面,又羞又怒。

李良在部屬的鼓動下,乾脆殺了趙王的姐姐,再殺死趙王,攻佔邯鄲。張耳、陳餘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搞蒙了,只得率領一小部分軍隊倉皇殺出重圍。逃出邯鄲後,兩人重新聚集起了5萬人馬,準備東山再起。

蜜裡調油的刎頸之交,為何會變成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這時,張耳、陳餘聽從部下建議,擁立原趙國後人趙歇為趙王,力圖輔佐趙王而成就一番大業。李良出兵攻打陳餘,反被陳餘打得大敗,他便轉身投靠秦國大將章邯。章邯率軍長驅直入攻佔邯鄲,張耳只得帶著趙王逃到鉅鹿,又陷入秦將王離的包圍之中。

陳餘大敗李良後趕緊領兵趕往鉅鹿,卻進不了城,只得駐紮在城北,而章邯隨後率領大軍追蹤而至,駐紮在城南。王離兵多糧足加緊攻打鉅鹿城,而城內則很快陷於矢盡糧絕的危險境地,張耳只得多次派人向陳餘求救,要他速速領軍前來解鉅鹿之圍。

陳餘認為自己兵力不足,如果去救張耳和趙王,不但解不了圍,還得把自己性命搭上,便選擇了按兵不動,以儲存實力。張耳惱羞成怒,派張魘、陳澤指責陳餘明知他們危在旦夕,擁兵數萬卻見死不救,哪有什麼同生共死的交情?

陳餘向他們二人解釋說,不是他不肯出兵,而是怕會全軍覆沒,一旦那樣,不但解不了鉅鹿之圍,就連報仇的機會都沒有了,他死有什麼可惜的,只是覺得死得毫無意義!但張魘和陳澤依舊堅持要陳餘派兵,陳餘只得派五千人馬給張陳二人,但很快就全軍覆沒。

燕、齊、楚等國都趕來救援趙國,但害怕秦軍強大,都不敢貿然行動。這時候一代戰神項羽出手了,他破釜沉舟大敗章邯,各諸侯國軍隊這才動手攻打圍攻鉅鹿的王離,秦軍大敗,王離被俘。鉅鹿之圍終於得解。

張耳和趙王死裡逃生,怨恨陳餘見死不救,又懷疑陳餘藉故殺了張魘和陳澤,陳餘怎麼解釋都無濟於事,張耳怎麼都不信他的話。陳餘憤恨之下以交出大印來表白心跡,不料,張耳竟然聽從部下所勸,真的接收了陳餘的大印並收編了他的部下。

陳餘大為震驚,又失望透頂,就帶著自己幾百名親信離開軍營,從此後,張耳、陳餘之間恩斷義絕,成為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張耳和陳餘反目成仇後跟了項羽,不久,張耳因名聲顯赫,又有很多故舊在項羽面前為他說好話,項羽便封張耳為常山王,趙王歇改被改封為代王,張耳得以和趙王歇平起平坐,而陳餘則只被項羽分封了南皮附近三個縣,而且沒被封為王,只是個侯。陳餘便對項羽懷恨在心。

蜜裡調油的刎頸之交,為何會變成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田榮因為沒有聽從項羽命令出兵援楚而沒被項羽封他為王,於是起兵背叛項羽。陳餘聞訊便立刻聯合田榮,得到田榮劃撥的一部分軍隊。聲勢壯大後的陳餘當即領兵攻打常山王張耳,毫無防備的張耳被陳餘打得落荒而逃。

陳餘接著收復了趙國所有城池,扶持趙王歇做了趙國國君,趙王歇投桃報李,封陳餘為代王。敗逃的張耳則聽從謀士甘公建議投奔了漢王劉邦,劉邦以最優厚的待遇留用了張耳。

公元前205年,劉邦攻打楚國,要求趙國一起討伐楚國,陳餘提出只要劉邦殺死張耳,趙國就一定出兵。劉邦便找了個長得很像張耳的人殺了,把他的首級送給陳餘,陳餘信以為真,便出兵幫著劉邦一起討伐楚國。

劉邦和項羽爆發了一場大戰,以劉邦大敗而告終。這時有人報告陳餘,說他曾親眼見到張耳,上次漢王劉邦派人送來的人頭一定是假的。陳餘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於是,和漢王劉邦鬧翻了。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命韓信和張耳討伐趙國,於是,張耳和陳餘這對曾經蜜裡調油的刎頸之交,終於在兩軍陣前見面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人互相辱罵對方之後就開打了,結果陳餘不敵,當場陣亡。

韓信和張耳乘勝追擊,又殺了趙王歇,不久,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兩年後,張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