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司馬懿搞政變時,手握重兵的夏侯玄為何不反抗,以致最終被殺!

p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夏侯玄一直沒動手,確實讓人不太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司馬懿搞政變時,手握重兵的夏侯玄為何不反抗,以致最終被殺!

一是曹爽對夏侯玄有知遇之恩。夏侯玄與曹爽是表親(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兒子),而且夏侯玄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因為得罪了曹叡,曹叡把他從黃門侍郎貶為羽林監。後來,曹叡去世,曹爽當輔政大臣的時候,才把他提拔起來,先是當散騎常侍,接著又當中護軍,再接著當徵西將軍。

二是司馬懿和夏侯玄關係不好。夏侯玄曾向作為另一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提過很多好的建議,司馬懿也認為這些建議提得好,但卻認為時機不到,不能實施。顯然,因為夏侯玄威望高,司馬懿忌憚夏侯玄,才不採納他的建議。從這個角度來說,夏侯玄也應該幫曹爽。

三是夏侯玄有能力阻止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當時是徵西將軍,都督雍州和涼州兩個州的軍事。當時他正在前線,手握重兵。要想帶兵反抗司馬懿,其實是很容易,而且是可以成功的。因為夏侯玄作為皇室成員(夏侯家族和曹家是同一家族),只要站起來振臂一呼,必然一呼百應,拿下司馬懿,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夏侯玄最終並沒有這麼做。高平陵政變發生後,司馬懿把他從邊關調回去,讓郭淮代替他的職務,他就規規矩矩交出兵權,回到長安。被任命為任大鴻臚、太常這樣的閒職。後來,當司馬懿去世,司馬師主政的時候,還在“李豐政變”事件中,把他無罪殺死,誅滅三族。

司馬懿搞政變時,手握重兵的夏侯玄為何不反抗,以致最終被殺!

夏侯玄最後的結局,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的。那麼,他當時為什麼不動手呢?我認為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曹爽的態度讓夏侯玄不好主動作為。曹爽在高平陵政變中,不聽桓範的勸告,不起兵與司馬懿對抗,而是選擇束手就擒,這多多少少影響了夏侯玄的判斷。

其實,曹爽在高平陵事變發生後,是有足夠能力與司馬懿對抗的。按照桓範給他分析的,其一,他手中有天子,可以號令天下;其二,他到許昌後,許昌不但有武器庫,還有足夠的軍隊;其三,桓範作為大司農,還可以調撥天下糧草。曹爽這麼好的條件,他都不選擇和司馬懿對抗。夏侯玄畢竟是一個無直接利益的人,他有什麼必要起兵呢?

第二,夏侯玄以國家大局為重。我為什麼說夏侯玄以國家大局為重呢?因為當司馬懿徵調夏侯玄進京的調令到達後,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曾勸夏侯玄別進京,同時又對他提建議說,乾脆投降蜀國算了。當時夏侯玄說:“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意思是說,我怎麼能夠為了儲存自己而投降敵人呢?顯然,夏侯玄是以國家大局為重的。他知道,一旦自己造反,或者投奔蜀國,都將造成魏國的動亂和分裂,這對魏國肯定是不利的。

第三,夏侯玄具有名士風度。夏侯玄是一個名士,他是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作為當時的名士,講究的是一種風度(魏晉風度),就是大災大難面前,臨危不懼。當年,夏侯玄靠在柱子上寫字,天下大雨,打雷擊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燒焦了。但是,他依然談笑自若,繼續寫字。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名士風度。具有名士風度的人,既要泰然自若,又要光明正大,絕對不能做出起兵造反之類的事情來。

司馬懿搞政變時,手握重兵的夏侯玄為何不反抗,以致最終被殺!

夏侯玄其實把什麼事都看得很明白的,但是他不想辦法,不躲避。當司馬懿去世的時候,有人對夏侯玄說,好了,威脅解除了。夏侯玄卻搖搖頭說,你說錯了,司馬懿在世,還可以憑著我和他多年的交情不殺我。他的兩個兒子,肯定不會放過我的。果然他最終被司馬師殺掉。

直到死的時候,夏侯玄依然是一副名士風度。《三國志》記載:“臨斬東巿,顏色不變,舉動自若。”這就是夏侯玄的風格。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