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年幼的張居正,就有了非常人的觀念,在任何事上愛恨分明

從張太嶽的經歷來看,張太嶽是一個非常有眼光的人。他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經歷了很多別人沒有經歷的事情,例如,他在鄉試中落榜,落榜很正常,而他落榜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顧巡撫跟主考官說,張太嶽這個人十分厲害,他將來一定會是國家的重臣,所以對於這樣的人,一定要在年幼讓他受到一些挫折,不然如果他現在考上,那麼他就跟其他的那些只會寫詩詞的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年幼的張居正,就有了非常人的觀念,在任何事上愛恨分明

在他13歲落榜之後,在16歲的時候他才等到下次考試,這一次他就順利中舉了,這也說明了他的才華,而在他中舉之後,他去拜訪顧璘,顧璘把自己的二品腰帶解下來給他,並且說是自己不好,耽誤了他三年,但是現在中舉了,那麼就希望他能夠繼續努力,不要只做一個年少成名的文學少年,而是要當一個國家重臣,要當千古名相。在顧璘的鼓勵之下,張太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並且參加了會試。這次並沒有人從中作梗,但是張太嶽又落榜了。而張太嶽自己對這件事的說法是,當時考試主要要考查文章的寫法,但是張太嶽當時對古代書籍比較有興趣,所以在寫法的訓練上並沒有下很大功夫,這就導致落榜。

年幼的張居正,就有了非常人的觀念,在任何事上愛恨分明

從他後來的文章可以看出來,他當時是對一些西漢著名的書籍比較感興趣,這些書籍都是對西漢的政治方針有探討的。這也說明,張太嶽不是一個死讀書,就為了科舉考試能過關的人,他是真正為了自己考慮。覺得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努力,就在哪些方面努力,而並不只是專注於科舉。

年幼的張居正,就有了非常人的觀念,在任何事上愛恨分明

能夠看出張太嶽的戰略眼光的,還有張太嶽跟遼王的私人恩怨。當時的張太嶽對於遼王來說,就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遼王的母親毛妃經常拿張太嶽的事蹟去教導遼王,導致遼王心裡對張太嶽十分憤懣,於是他就想辦法開了一桌宴席,名義上說是為了張太嶽考上舉人而慶祝,但是實際上他在那個宴席上拼命灌張太嶽的祖父的酒,張太嶽的祖父喝不下去了,也要派人強行灌下去,導致張太嶽的祖父在回家之後就死了,雖然張太嶽心裡對於遼王是非常不滿意的。但是在走上仕途之後,他還是跟遼王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因為要躲避政治鬥爭,張太嶽回家休養了三年,而這三年他跟遼王混在一起,而遼王也經常拉著他去各種聚會,張太嶽並不能拒絕他。但是張太嶽也沒閒著,他把遼王的那些違法的行為都收集起來,並且記錄下來。

年幼的張居正,就有了非常人的觀念,在任何事上愛恨分明

遼王逼著張太嶽陪自己玩兒,所以張太嶽也瞭解遼王的一些行事作風,例如他強搶民女,還有私立繼承人,甚至擅自離開封地。他把這些資訊都記錄下來,成為將來清算遼王的證據。而在張太嶽進入官場的時候,他遇到了夏言與嚴嵩你死我活的鬥爭。而在這場鬥爭中,他寫出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而這篇文章也得到了別人的注意。張太嶽算是一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人。他在他的論述中寫出了當時政治危機迫切的幾大問題,排在第一的就是宗室問題,而宗室問題其實跟後面的人才問題財政問題相比,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問題,那麼為什麼張太嶽把這個問題列在第一位呢?這就是張太嶽記仇的地方了,當時的遼王朱憲火節害死了他的祖父,所以他心心念唸的是想要報仇,把這個列在第一位,也就是為了彈劾遼王,能夠報他的大仇。而在遙遠的將來,隆慶二年的時候,在張太嶽進入內閣一年多的時候,遼王得到了張太嶽的清算,而且那時候,看起來跟張太嶽並沒有什麼關係,這就是張太嶽的厲害之處了。

年幼的張居正,就有了非常人的觀念,在任何事上愛恨分明

小編認為,張太嶽是一個心裡真正明白的人,因為遼王害死了他的祖父,雖然他後來跟遼王一起玩耍,但是復仇的火焰從來就沒有熄滅過,他記錄下遼王的種種不法行為,而且在將來有辦法時彈劾遼王,最後導致了遼王的倒臺。而對於那些對他好的人,他也是心存感激的,例如顧璘,顧璘雖然說讓他沒有考中科舉,但是顧璘是出於好意,所以說他也對顧璘十分感激,他覺得顧璘的這個行為是對的,從此可以看出來,年幼的張太嶽是一個非常有政治眼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