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中國有句古話,叫:“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清朝有一位知縣,在任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官位卻總是升不上去。沒想到因為僕人送錯了300兩銀子,幾年後卻讓他連升三級。此番造化令這位官員也沒有想到,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爆史君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朝官員吳棠的故事。

兢兢業業的吳棠

吳棠於嘉慶十八年出生在安徽省盱眙縣(清屬)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因為家貧沒有錢讀書,吳棠模仿晉朝的孫康映雪讀書。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吳棠的努力下,他終於考中舉人。道光二十九年,吳棠被朝廷任命為淮安府桃源縣令。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吳棠是農民出身,所以在做官後便常常改裝出行,訪問民間疾苦。他一方面用道德禮儀教化百姓,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又親自治理水患和匪患,為老百姓解決後顧之憂。他為政三年,境內政通人和,百業興旺。他本人也有了不錯的名聲。但吳棠卻不擅長曲意逢迎之事,朝中也沒有靠山。所以即便他政績出色,也很難得到提拔。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僕人送錯銀兩

咸豐元年,吳棠又被調到淮安府清河縣當縣令。吳棠到了清河縣後,新官上任三把火,嚴整吏治,嚴禁胥吏苛派、嚴禁賭博、嚴禁賊盜。經過他的治理,清河縣也變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在其擔任清河縣令時,湖南道員劉某謝世,其子扶棺回籍。在喪船抵達清河縣境內時,劉某的兒子派人向吳棠報喪。畢竟劉某生前與吳棠相交甚厚,於情於理都有必要通知吳棠一聲。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吳棠在收到訊息後,派僕人送去了300兩銀子的奠儀。僕人帶著銀子來到河邊,看見果然停著一艘喪船,便問道:“這是道員之靈吧?”在得到肯定答覆後,僕人便將300兩奠儀給了船上的一對姐妹。這對姐妹一開始感到錯愕,後來對僕人及其主人千恩萬謝。當僕人回去向吳棠傳達姐妹倆的謝意時,吳棠察覺出了一絲不對勁。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因為他記得老朋友只有一個兒子,並沒有女兒。難道是弄錯了?於是他命僕人再去打探一番。僕人回來後尷尬地說:“那條船停的靈確實是道員,不過並非劉某,而是安徽皖南道惠徵。河邊停著兩條船,劉家的船在另一邊。”吳棠雖然與惠徵雖然並不相識,但銀子已經送出去,不好意思再往回要。於是吳棠當機立斷,決定親自送300兩銀子到劉家船上。在祭拜過老朋友後,他又到惠徵的船上祭奠。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惠徵的兩個女兒當時扶棺還鄉,正因為缺少銀子而導致喪船滯留清河碼頭。吳棠的銀子,無異於雪中送炭。看到恩人到來,兩個女子都表示了對吳棠的感激。吳棠並沒有因此居功自傲,而是在祭奠完惠徵之後便回去了。姐姐對妹妹說:“一定要牢記此人的姓名,日後我二人若能飛黃騰達,莫忘回報恩公雪中送炭之情。”

吳棠被連升三級

吳棠後來忙於政事,漸漸忘記了這回事,但兩姐妹卻銘記在心。之後,姐姐被選入宮中做了皇帝的妃子,被封為懿妃。皇帝死後,這位懿妃發動政變奪權,垂簾聽政,成為晚清的實權人物——慈禧太后。而在慈禧當太后之後,她便開始回報自己的恩人吳棠。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咸豐十年,吳棠憑藉政績升遷為徐海道員,也就是四品官。但是等咸豐十一年,慈禧掌權後,他立刻由四品道員升遷為從二品的江寧布政使,代理漕運總署。在短短的一年之內,他連升三級。之後,吳棠又先後擔任漕運總督、江蘇巡撫、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從一個四品官,到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吳棠的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誠然,他有成為封疆大吏的能力,但若沒有慈禧的暗中扶持,速度絕對沒有這麼快。

清朝一知縣,因僕人將300兩銀子送錯人,幾年後連升三級

而慈禧在朝中也不吝嗇對吳棠的讚美,甚至給了他一個特權:他保舉地方官時,不必知會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慈禧任人唯親固然可鄙,但能破格提拔這樣一位有能力,且為國為民的能臣,也不失為一樁美談。吳棠病逝後,其子孫也受到了慈禧的優待,除長子早年病逝外,其他三個兒子均入朝為官。而吳棠的經歷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