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越來越多的小說被搬上銀幕,因為一個“還原度”讓原著粉和劇粉成為兩個對立體,原著粉指責作品不還原,劇粉指責原著粉為什麼不去看小說。這種事情並不少見,甚至還出現了有人對細節不滿意痛罵導演編劇。

在《拯救大兵瑞恩》片子上映後,一位經歷過戰爭的德國老兵還專門寫了一封信給導演,細數里面不合常理的地方。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在二戰期間,長官知道自己帶領計程車兵裡有這麼一個特殊的人,他叫瑞恩,他所有兄弟響應號召投入戰場,除他之外全部戰死。

為了不讓一個家庭承受所有孩子都犧牲在戰場上的痛苦,長官下令,要把瑞恩從戰場上換下來。這樣一個感動美國家庭的片子,卻被一個德國老兵“噴了”,因為不符合史實。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這位德國老兵在信裡面說到,電影是好電影,但他一個參加過戰爭的老兵看了,覺得裡面有很多不正確的情節。他沒有指責導演的意思,只想提點建議,希望能給導演職業生涯一些幫助。畫面優秀,令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小子熱血沸騰,但他明白,電影裡不是真的,至少一個正常的步兵不會挨著坦克向前衝鋒。

在戰場上,坦克是重要的火力輸出點,也是敵人首要攻擊的目標,註定會吸引敵方的關注。當炮彈撞在坦克上時,坦克厚重的防護殼能保護內部計程車兵,外面計程車兵可沒有什麼能保護自己的,要是離得太近,炸彈碎片或者炸彈將會在衝擊力的作用下,變成最致命的子彈奪走他們的生命。

除此之外,這位德國老兵還提出了一點,髮型弄錯了。片子裡面的德國士兵出鏡,大多是以光頭、平頭為主,但實際上,那個時候德國士兵內部,正在流行“普魯士榛子頭”。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這種髮型的精髓在於兩側剃短,前面的頭髮留長全部向後梳,每個人可以在細節上有些調整,但大體是相似的,為了保持髮型,整理好頭髮後還要用凡士林固定。“普魯士榛子頭”是一種完全將五官露出來的髮型,非常挑戰面部輪廓和髮際線。

這位老兵提出的內容,是基於自己的真實經歷。可要是放到現代,網路上的鍵盤俠們可是能從戰略戰術,救援方式,戰術動作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批評。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他們堅持中彈之後,需要馬上拿出急救包回血,靠著堅強的意志繼續戰鬥。中彈之後倒地不起只會得到一句,懦夫。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新一代似乎只把戰場當成了遊戲,是獲得吃雞勝利和滿足虛榮心的場所。

沒有死亡的真實威脅,他們的鍵盤和滑鼠只是操縱角色的工具,網際網路賦予的面具讓他們無所畏懼。在真實的戰場上,揹著裝備跑上一兩個小時,打一兩發子彈,這才是正常的,再加上現在無人機在戰場上的運用,看見一兩個人才是稀罕事。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熱衷於去指出“不合常理”的地方

第一,社會影響。由於作品面向觀眾數量龐大,每個人的觀後感是基於本身價值觀和經驗形成的,觀看體驗不同,影響也不同。如果一個人看了之後,說主角太棒了;另一個熟悉真實情況的人,發現了很多不合規的地方,說這個主角一點也不行,甚至在傳播錯誤知識,你覺得他棒是有什麼問題吧?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第二,陷入機械對比。把銀幕形象和真實進行粗暴的對比,真實如何,銀幕如何,不符合真實就是胡編亂造,忽視了“加工”的內容。這個標準是抽象的,體現的是編劇對於素材的把控和推動觀眾對時代認識產生共情的能力,出現衝突也正是說明了,編劇對於那個時代或者那群人的不瞭解,或是出於塑造角色的目的,改變了一些內容。

無論如何,始終要分清楚的一點是,這些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產品,必定會存在放大某些情緒,以及幫助觀眾進入劇情的因素。抓住一個小點不放,太過於糾結其中的細節,是不是陷入了某種自傲,以及資本的惡意引導中?

《拯救大兵瑞恩》雖經典,有一點卻引起德國老兵的憤怒,是哪點

小結:最後,拯救大兵的導演沒有回信,而是把這封信送到了電影雜誌社,刊登在雜誌上。有的讀者稱讚這位老兵是非常好的觀眾,好導演遇到好觀眾,才會讓影片精益求精;有的讀者則是嫌棄他雞蛋挑骨頭,一部美國人拍的神劇,也有這麼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