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尤老孃一直好好的,為什麼突然不見了?

尤老孃是尤氏的繼母,是二姐、三姐的生母。她在《紅樓夢》的63回首次出場,恰逢賈敬去世。當時賈珍父子因國喪隨駕,不在府中,尤氏一人料理喪事,將繼母尤老孃接來,“在寧府看家”。“他這繼母,只得將兩個未出嫁的小女帶來,一起並居,才放心。”這是尤老孃攜兩個女兒入駐寧府的緣起,也是二尤悲劇的開端。

二尤的悲劇在這篇裡不做探究,僅僅圍繞尤老孃之死討論幾個問題。

首先便是,尤老孃真的死了嗎?

《紅樓夢》第六十八回,鳳姐一面將尤二姐賺入大觀園,一面大鬧了寧國府,最後與尤氏姐妹商量定了,要帶二姐去見賈母,所謂“過明路”。因為國孝家孝在身,理論上賈璉不能娶妾,要接進來二姐,必得鳳姐編一番話哄賈母:“皆因家中父母、姊妹新近一概死了,日子又艱難,不能度日。若等孝滿之後,他無家無業,實難等得……”

乍看這裡,我並沒有將尤老孃已死當真,反倒以為這是鳳姐哄騙賈母的假話。

一來,賈母與尤老孃不會有交集,賈璉不過是納個妾,尤二姐的身份擺在那裡,封建禮法規矩也擺在那裡,夫家不與妾室的家人發生親屬關係。賈母是賈府金字塔尖兒上的人物,與她孫子的一個妾本就交集甚少,更何況這個妾的母親。鳳姐為了自圓其說,用二姐“父母死了”作為不得不先接進來的理由“撒謊”,斷不會穿幫。

二來,直到尤三姐自刎之時,尤老孃還活得好好的,“尤老一面嚎哭,一面又罵湘蓮。”三姐自盡後,也有“尤老孃和二姐兒、賈珍、賈璉等俱不勝悲痛”的敘述。並沒有跡象表明尤老孃是個將死之人。

可是後來,我竟然發現,尤老孃真的已經死了。我的依據有兩點:一是第70回,為尤二姐送殯的人,書中說的很清楚,“只不過族中人與王信夫婦、尤氏婆媳而已”,沒有提到尤老孃。而且自此之後,更是沒有再提到過尤老孃。

再往前推,鳳姐突然來到小花枝巷之時,尤二姐向鳳姐行禮時雖道:“奴家年輕,一從到了這裡之事,皆系家母和家姐商議主張。”雖提到母親做主,可是從始至終,尤老孃沒有出現過。

直到二姐被鳳姐騙走,二人討論的不過是小花枝巷的器物如何處置,並沒有提尤老孃這個人該如何安置。當賈璉自平安州回來,發現新房已悄悄封鎖,“只有一個看房子的老頭兒”。尤老孃若不是已死,會去哪裡呢?

尤老孃沒有依靠,繼夫也早已去世,“家計艱難”,本來自二姐偷嫁賈璉為妾時就與女兒生活在一起了,她與張華退親,將尤二姐給了賈璉,本就是為了自己能夠“老有所依”,所以也不存在從女兒家裡搬離,回到自己原本住處的可能性。

再結合尤老孃首次出場時,脂評“原為放心而來,終是放心而去”來看,也頗蹊蹺:三姐因湘蓮悔婚而含恨自刎,二姐因不堪凌辱而吞金自逝,兩個花容月貌的女兒雙雙死於非命。作為一個母親,她哪裡“放心”呢?所謂“放心而去”很可能是一種死亡的隱晦表達。

那麼,尤老孃是什麼時候死的呢?

從文字提供的資訊來看,尤老孃應該死於尤三姐自盡之後,尤二姐進賈府之前。第66回裡交待過,八月裡柳湘蓮進京,隨即悔婚,三姐自盡,此時尤老孃尚在。同樣是這一回,透露了賈璉第二次去平安州的時間資訊:“且說賈璉一日到了平安州,見了節度,完了公事。因又囑他十月前後務要還來一次,賈璉領命。”

很明顯,賈璉是十月前後再度離京的。再看第68回的文字:“話說賈璉起身去後,偏值平安節度巡邊在外,約一個月方回。賈璉未得確信,只得住在下處等候。及至回來相見,將事辦妥,回程已是將兩個月的限了。”

也就是說,尤老孃之死是在八月之後,十二月之前。

尤老孃又是怎麼死的呢?

這一點,我們無法在文本里找到相應的依據。也許是無法承受喪女之痛,也許是得了急病,醫治無效,也許二者兼而有之,我們無從查證。總之,作者沒有正面敘述尤老孃之死,而是借鳳姐稟告賈母接二姐進賈府的緣由時一筆帶過了。

其實這種寫法在《紅樓夢》裡很常見。尤老孃畢竟是個小人物,當二尤的悲劇命運一一塵埃落定之時,她這個角色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這時候安排她“死去”,是對人物命運的一種處理方式。

尤老孃一直好好的,為什麼突然不見了?

作為一部長篇鉅著,《紅樓夢》里人物眾多,形形色色,窮形盡相,作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濃墨重彩地交待尤老孃這樣一個配角中的配角的生死始末。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這個人物著墨雖不多,卻留下了不少“不寫之寫”,即使是這樣一個小人物,竟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可否認,尤老孃是個不幸的女性。她二度喪夫,兩個女兒也死於非命。“家計著實艱難”並非她的託詞,而應該是她真實的困境。為了擺脫困境,尤老孃選擇了改嫁。這在當時應該是個極其艱難的選擇。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明清時代的節烈觀對女性的束縛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種價值觀在《紅樓夢》裡有很明顯的體現,從賈母到李紈,從李嬸孃到劉姥姥,到賈芸、賈菌的母親,這些女性都是寡婦。她們無論貧富,都不曾改嫁。張金哥與守備公子恐怕連面都沒見過,只因有一紙婚約,她便因父母悔婚就一條麻繩悄悄自縊了。

選擇了帶著兩個女兒改嫁的尤老孃,在繼夫也去世的情況下,無疑又失去了依靠。這時,她便依附著繼女的夫家賈珍,靠寧府的接濟過活。可是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俗話說得好,“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她那兩個青春年少,如花似玉的女兒便成了籌碼。

為了換取相對安逸的生活,她犧牲了兩個女兒的清白與名節,導致了她們最終的悲劇命運。這是尤老孃作為一個母親的可悲可恨之處。也正是因此,尤老孃之死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一絲絕望與救贖的味道。

作者:杜若,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