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區包月停車“限量”,新業主只能高價臨停:都是首輛車憑啥吃虧?

小區包月停車“限量”,新業主只能高價臨停:都是首輛車憑啥吃虧?

最近,不少市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反映,所在小區在解決停車矛盾中採取“一刀切”的做法,令部分業主感到“很吃虧”。如一些小區實施包月停車“限量”控制,從而導致後買房或後買車的業主無法辦理包月停車,只能支付昂貴的臨時停車收費。

在申城絕大多數小區,停車位都是稀缺資源,如何公平分配、減少停車矛盾,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市民們反映的上述做法能否解決停車矛盾?又是否合情合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走訪了部分小區進行調查。

小區限停170輛車,新業主只得高價停車

長寧區青溪路虹林新苑部分業主反映,小區自2018年底起就對停車進行了總量控制,同時對新增車輛停止發放包月停車證,只能作為臨時停車管理。去年5月入住小區的王先生稱,家中僅一輛車,由於沒有包月證,他每天進出小區只能繳納20元臨時停車費,1個月就得600元,而有包月證的業主則僅需支付130元至150元的停車費。他對此很是不滿,“都是業主首輛車,憑什麼後買入小區的業主就得吃這個虧?”由於無法與物業和業委會就停車費達成一致,今年3月起,王先生只能將車長停小區內,避免開出小區時要結算費用。

小區包月停車“限量”,新業主只能高價臨停:都是首輛車憑啥吃虧?

△圖為虹林新苑小區。

小區包月停車“限量”,新業主只能高價臨停:都是首輛車憑啥吃虧?

△王先生提供的“欠費告知書”顯示,1月他要支付停車費560元,遠高於包月車主的停車費。

4月15日,記者來到虹林新苑瞭解相關情況。虹林新苑是1998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區,小區內均為4層樓多層房,業主326戶。小區原本設計為人車分流,僅地下有90個產權車位,後又在地面劃設了160個路邊車位,其中85個黃框車位為早期的固定出租車位,75個白框車位為非固定出租。326戶業主對應250個車位,這一比例在上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中已屬較為寬裕。

小區包月停車“限量”,新業主只能高價臨停:都是首輛車憑啥吃虧?

△圖上左側為地面固定出租車位,右側白線劃設的為地面非固定出租車位。

但管理小區的怡東物業查經理告訴記者,物業2018年11月進駐時,僅地面停車就登記了233輛車,矛盾很突出。小區地面包月停車暫停受理。在業委會的要求下,物業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內對小區的停車進行了清理,如核對“三證合一”排查非小區車輛、清理不繳費車輛等等,最終將地面停車數壓縮至170輛。2020年4月,小區業委會和物業釋出通知,明確地面包月停車170輛的限額。查經理認為,170輛限額接近地面車位的1。1倍,設定限額可以有效避免車輛無序增加帶來的停車矛盾。

而王先生則告訴記者,小區自2018年11月起已積攢了數十名排隊等待包月名額的車主,其中像他這樣首輛車的也有20餘人,大多都是這幾年買房入住的新業主。對於小區的包月停車證限額管理,他們有著不同的看法:小區裡有13戶業主擁有兩個地面車位,就連14戶租戶也擁有包月車位,在這種情況下,限制新業主享有包月車位、強制繳納更多停車費公平何在?停車管理規約中的“業主優先”“業主首輛車優先”如何體現?

小區包月停車“限量”,新業主只能高價臨停:都是首輛車憑啥吃虧?

△小區自2018年11月起已積攢了數十名排隊等待包月名額的車主。

王先生認為,地面車位作為公共資源,即便限制使用,也應有更合理的分配方式。在業主們要求下,今年3月底,怡東物業和業委會將房屋出售等原因讓出來的9個包月車位名額釋放,但王先生依然沒有排上……

治理停車難是為了緩解矛盾,而非激化矛盾

申城開展停車難治理以來,在不少小區,要求社群管理者採取措施解決小區停車難題的呼聲很高。但記者留意到,一些小區採取了一些措施後,停車矛盾不減反增,投訴量也明顯增加。上述“暫停新增車輛辦證”等做法在申城不少小區均存在,也成為被投訴的焦點,與治理的初衷背道而馳。

評判一個停車管理措施是否合適,要看這一措施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能最大程度解決矛盾以及是否有實施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單純地限制小區部分車輛停放雖然能起到“節流”的作用,但這種迴避主要矛盾的做法有失公允,實則收效也有限。

小區停車難究竟該如何治理?一些小區的做法可以作為借鑑參考。

松江城區最複雜的老舊小區之一藍天四村,曾因私家車不斷增長和附近松東路美食街食客將小區作為免費停車場等原因,停車難問題突出。在去年起的停車措施改革中,小區首先整合閒置空地,為小區增加了近90個車位;隨後透過安裝道閘、重新登記車輛、對居民超過一輛的車輛和外來臨時停車實施階梯收費等綜合措施,大大緩解了停車難狀況;松江區另一個小區保利西子灣是大型人口匯入社群,共有居民3355戶,商戶211家,是一般小區體量的2至3倍。小區規劃有地面停車位998個,地下停車位598個,車位規劃配比數為0。6。據稱,這樣一個大型社群,無論是工作日的夜晚,還是週末白天走進小區,亂停車、沒有車位的現象卻幾乎看不到。而在小區2017年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小區首先盤活了現有資源,僅地面在充分挖掘可利用空間合理增劃停車線後,就增加了100多個地面停車位。隨後再透過小區車輛重新登記、調整收費價格設定槓桿等一系列措施,停車難徹底得到了解決。

可見,治理小區停車難題關鍵還是要開源、節流相結合,綜合施策,管理有序。而在虹林新苑,怡東物業已向記者表示,業委會計劃於今年6月開展停車改革,一方面透過對小區綠化調整和路面挖潛來增加停車位供應,另一方面將針對居民反響強烈的業主多輛車包月、租戶車輛包月等問題出臺新的停車規範,解決小區停車的主要矛盾。

欄目主編:毛錦偉 本文作者:毛錦偉 文字編輯:毛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