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與程普、黃蓋這些早年就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老將不同,徐盛是在孫策病逝後才加入東吳集團的,在江東十二虎臣中只能算是後輩。儘管他參與了孫權時期的所有主要戰役,但在當時程普、周瑜等這些老將們都還健在,徐盛自然很少會有露臉的機會。不僅徐盛如此,後來孫權提拔起來的呂蒙、蔣欽等這些武將,也都是在前期老臣相繼離世之後才逐漸顯現出來的。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徐盛出仕晚、資歷淺,所以在早期的主要戰役當中自然也就沒有機會能有什麼過人的表現。在這一點上他跟淩統還不一樣。凌操曾是孫策時期的主要將領,淩統屬於諸將的晚輩。再加上當時東吳的兵制採用的是“繼承製”,淩統雖然比徐盛出仕更晚,但是起步比較高,再加上叔伯們的有意提拔,所以在孫權早期就比較活躍,功績自然就能夠得到顯現。在老將們相繼離世之後,徐盛的戰績也逐漸開始顯露。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據《三國志?徐盛傳》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徐盛跟隨孫權在濡須口(今安徽無為東南)迎擊曹操。曹操受阻後改道攻伐橫江,徐盛又隨東吳諸將從水路前往迎擊,戰船在行進的途中遭遇大風,被吹到了魏軍駐守的岸邊,東吳諸將都感到恐懼,沒有人敢上岸擊敵,“諸將恐懼,未有出者”。唯獨徐盛率兵衝殺上岸大破曹軍,“盛獨將兵,上突斫敵,敵披退走”。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徐盛先在西陵(今湖北夷陵)抵禦劉備。在交戰中徐盛一馬當先攻取了蜀軍多處營地,擊敗了劉備立下了大功,“盛攻取諸屯,所向有功”。同年又隨軍參加洞口戰役,率領殘兵敗將以少戰多,“盛以少御多”,擋住了魏將曹休的進攻,最終扭轉了戰場的局勢立下了首功,“遷安東將軍,封蕪湖侯”。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吳黃武三年(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征伐東吳,“魏文帝大出”。徐盛力排眾議,獻計在建業(今江蘇南京)修築圍欄、安插草人,“盛建計從建業築圍”,並在江面佈置浮船,用百里疑陣抗拒曹丕,“瀰漫數百里”。曹丕經過輾轉探視,始終沒有找到能夠順利進攻的通道,於是撤軍,“便引軍退”。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這些記載雖然簡練,但是我們能夠從中看出,徐盛在多次主要的戰役當中,還是累積下了不少戰功,在其中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魏文帝南征的時候,他向孫權獻計修築百里圍欄、故佈疑陣,最後被孫權採納,這也說明了孫權對他的信任和重視。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不過,這位江東猛將也經歷過一次慘敗,這便是發生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7年)的合肥之戰據《三國志?潘璋傳》記載,魏將張遼率八百軍士偷襲吳軍,東吳諸將沒有防備,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在這場戰鬥中徐盛的表現有些令人失望,不僅部下里面出現了逃兵,而且自己還把武器都給丟了。這在《三國志?賀齊傳》中有也所提及:“徐盛被創失矛,齊引兵拒擊,得盛所失。”這意思就是說:徐盛在交戰中受了傷,把主戰用的長矛都給丟了,還是賀齊給他找回來的。作為江東虎臣之一,在戰鬥中連自己的兵器都會丟了,這的確是狼狽得很。

表現最狼狽的江東虎臣難以扭轉敗局,手中兵器丟失不見!

合肥之戰,不僅是徐盛軍旅生涯中為數不多的慘敗,也是眾多江東虎臣的噩夢。從《三國志》相關記載來看,甘寧、陳武、淩統、潘璋、賀齊等人的都參與了此次戰爭,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不是隻有徐盛一個人的表現不佳:陳武力戰致死;宋謙戰敗,軍中出現了逃兵;淩統身負重傷,三百士兵全軍覆沒;甘寧力戰不敵,冒死掩護孫權撤退。畢竟面對的是張遼、李典、樂進這樣的猛將,想要獲勝也的確並不容易。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