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上郭子儀最後的結局如何 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導致滿門絕後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 人,唐代名將、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

歷史上郭子儀最後的結局如何 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導致滿門絕後

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佔長安10余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

歷史上郭子儀最後的結局如何 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導致滿門絕後

唐玄宗統治的後期,朝政腐敗,藩鎮勢力迅速擴大。鎮守唐東北邊境的蕃將安祿山,身兼平盧(治所在今遼寧朝陽縣)、范陽(治今北京市)、河東(治今山西太原市)三鎮節度使,部下擁兵十五萬,久已蓄謀推翻李唐王朝,暗自招兵買馬,積草屯糧,積極準備著發動叛亂戰爭。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南下佔領了河北、河南的許多州縣,於十二月即攻破東都洛陽。

歷史上郭子儀最後的結局如何 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導致滿門絕後

魚朝恩素忌郭子儀功高,便乘鄴城之敗詆譭他,將失敗責任推在他一人身上。肅宗本已對郭子儀“擁兵太盛”心懷戒懼,於是將他召還京師,摘掉兵權,改命李光弼統領朔方軍。與此同時,史思明殺了安慶緒,吞併其軍,在范陽稱“大燕皇帝”。得知郭子儀被逐,便在乾元二年五月發兵南下,打敗李光弼,重佔了洛陽,形勢急轉直下。

歷史上郭子儀最後的結局如何 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導致滿門絕後

郭子儀被罷黜後,閒住京師。上元元年(760)九月,肅宗曾下令子儀再領兵自朔方攻范陽,但又受到魚朝恩的阻攔,未能成行。寶應元年(762)正月,河東鎮發生兵變,太原、絳州兩地駐軍騷動。肅宗只得起用郭子儀,晉封為汾陽王,知諸道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副元帥,命他去平息兵亂。子儀到絳州,殺了倡亂將領王元振,河東兵亂平息,唐軍士氣復振。

歷史上郭子儀最後的結局如何 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導致滿門絕後

郭子儀少年從武,戎馬一生,為鞏固唐王朝的統治,也為了保障國家的統一和安定,東征西戰二十數年,他的雄才膽略在人民和軍隊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他雖戰功卓著,官高富顯,但為人處事十分謹慎,不居功自傲,不以勢壓人;雖手握重兵,能服從皇帝命令,不擁兵自立;雖屢遭奸佞誣陷,甚至魚朝恩派人挖了他的祖墳,仍能以國事為重;他遵守朝廷法紀,嚴教子孫,不徇私情。因此,終未因功緻禍,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