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948年,維也納十月起義失敗後的奧地利!

維也納陷落的當天,3個星期內,一直沒有開啟過的百葉窗,立即打開了。窗子裡傳出了富人的歡笑聲和“皇帝萬歲”的叫喊聲。那些大腹便便的達官貴人,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又走上街頭,為革命被淹沒在血泊中而互相祝賀,彈冠相慶。維也納的上空陰雲密佈,它又成了反動統治的中心、窮人的地獄、富人的天堂。

1948年,維也納十月起義失敗後的奧地利!

維也納的白色恐怖

文迪施格雷茨的軍隊進入城市後,維也納的白色恐怖便開始了。他們搶劫居民,姦淫婦女,殺害無辜。對郊區工人的細節尤為殘酷。這場洗劫是秘密進行的:凡工人的住宅均遭搶劫;凡工人士兵均遭殺害;凡反抗掠奪者,不論男女老少均立即處死。他們對大學生軍團和國民自衛軍也同樣懷有刻骨的仇恨,凡穿大學生軍團和國民自衛軍軍服者均被槍決,無一倖免。

在秘密搶劫之後,軍事法庭開始活動了。大逮捕一直在進行,從1848年11月至1849年4月共逮捕了4375人。逮捕一直持續到1849年底。絕大多數的被捕者均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其中-些人被關進監獄,一些人被判罪,革命領導人被槍決。被處死的革命領導人有貝希爾、耶利涅克、羅伯特·勃魯姆和梅森豪塞等24人。他們都分別在不同的時間被處死。除革命領導人被處死外,尚有145人被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軍事法庭的活動一直延續到1849年5月9日才算告一段落。

羅伯特·勃魯姆於1848年11月9日被處死。勃魯姆的被處死在德國進步人士中引起了極大的震驚。奧地利政府對這位受憲法保護的議會代表的鎮壓激起了德國人民的極大憤恨。馬克思在科隆“民主同盟”召開的會議上宣讀了關於槍殺勃魯姆的通告。工人列斯納在敘述當時的情景時寫道:“會議大廳裡寂靜萬分。我們大家都為這一殘暴行為而震驚。這個訊息像風暴一樣吹過大廳。”!所有參加會議的人都義憤填膺。11月16日,堅決主張投降的梅森豪塞也同樣落得個被處死的下場。17日尤利烏斯·貝希爾和蓋爾曼·耶利浮克被絞死。

自從維也納陷落後,白色恐怖一直籠罩著這個城市。

1948年,維也納十月起義失敗後的奧地利!

奧地利議會遷往克列麥爾日,弗蘭茨·約瑟夫即位

維也納十月起義失敗後,奧地利政府便依靠軍隊的力量,採取種種反革命措施。它立即取消了三月革命的一切民主成果,成立了新內閣。新內閣由資產階級代表和貴族地主代表組成。施瓦岑貝格任內閣首相併兼任外交部長,他是反對維也納革命的積極參加者;內務部長由原加里西亞總督斯塔迪昂公爵充當,他是宮廷的熱烈支持者和擁護者司法部長的職位交給了巴赫;財政部長由克萊斯出任貿易部長由布魯克擔當。新內閣於11月12日正式開始工作。這樣一個內閣的組成,只有在維也納十月起義被鎮壓,資產階級完全轉入反革命營壘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隨著內閣的更替,對皇帝忠心耿耿的議會被遷到摩拉維亞的一個偏僻的小城市克列麥爾日。把議會遷到這裡的目的乃是割斷議會代表與維也納人民的聯絡,使之失去人民的支援。

議會遷到克烈麥爾日以後,於1848年11月22日復會。議會的基本力量是“捷克俱樂部”和“奧地利德意志同盟”的左翼代表。議會中的中間派由“中心俱樂部”的著名活動家拉塞爾領導,左派在議會中起決定作用。

11月27日,奧地利新內閣在議會上發表了施政綱領。綱領強調內閣全力保證“帝國完全統一”的願望,實質上也就是將各地區和各民族均置於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的願望。這時,議會完全成了帝國政府的忠實僕從和帶有“民主”標記的裝飾品。

1948年,維也納十月起義失敗後的奧地利!

1848年12月2日,皇帝斐迪南一世退位,其侄弗蘭茨·約瑟夫即位,這時他年僅18歲,真正掌握實權的是他的母親索菲婭大公妃。皇帝的更換是宮廷黨派長期鬥爭的必然結果。擁立弗蘭淡·約瑟夫為皇帝這——派的首腦人物是索菲婭大公妃及新皇帝的叔父路德維希大公。索菲婭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她對革命懷有刻骨的仇恨。皇帝之所以在這時更換,既是滿足索菲婭的權力慾又是反對革命的需要。因為新皇帝對維也納的革命人民不曾承擔過任何諾言,所以他可以不顧一切地在奧地利恢復革命前的舊秩序,毫無顧忌地取消革命的一切成果。

弗蘭茨·約瑟夫在即位之初,為徹底取消民主組織,立即解散了國民自衛軍和大學生軍團,解散了所有的民主同盟與俱樂部。由於弗蘭茨·約瑟夫對匈牙利不曾直接承擔任何責任,因此,他可以宣佈對革命的匈牙利採取軍事行動。在弗蘭茨·約瑟夫的即位宣言中,絲毫未提及匈牙利的獨立問題,相反,卻強調指出了迅速恢復帝國統一的重要性。他在宣言中直言不諱地說:“我的職責和我的願望是結束‘弊政’和結束革命。”1匈牙利議會針鋒相對,宣佈不承認弗蘭茨·約瑟夫為匈牙利國王,並責令匈牙利一切官吏拒絕聽從弗蘭茨·約瑟夫的任何命令。所以,弗蘭茨·約瑟夫的即位完全割斷了奧地利與匈牙利之間最後的極其薄弱的聯絡。

弗蘭茨·約瑟夫即位後,議會繼續在克列麥爾日工作。它根據政府的意志批准發行了8億盾的公債,給政府以巨大的援助,在經濟上保證了奧地利政府對革命匈牙利的武裝入侵。

1948年,維也納十月起義失敗後的奧地利!

1849年3月4日憲法與議會的解散

1849年3月初匈牙利的處境非常困難這時,匈牙利民族政府在匈牙利的北部和西北部必須打擊奧地利的軍隊,在南部和東部又要對付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軍。2月26至27日,在戈波利恩文迪施格雷茨給匈牙利軍以沉重打擊,迫使它退至蒂薩河對岸。

奧地利軍隊在對匈牙利軍的戰鬥中所取得的這一初步勝利,使反革命集團增加廠力量,增強了取勝的信心並使施瓦岑貝格一斯塔迪昂政府對內採取了堅決的反革命措施:解散議會,頒佈新憲法。

頒佈新憲法必須在解散議會之前進行。於是,施瓦岑貝格-斯塔迪昂政府便慌忙於2月份將新憲法文字準備就緒,並於3月4日在議會上闡明瞭新憲法的基本原則。新憲法規定:奧地利帝國為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帝國的全部權力均集中在皇帝和大臣手中;立法權屬上議院和下議院,上議院由各省議會代表組成,下議院由每年繳納直接稅不少於10弗洛林的居民選舉產生。這一選舉規定,事實上完全剝奪了廣大勞動人民的選舉權。同時,新憲法也完全剝奪了各民族地區的自治權,完全取消了三月革命的一切成果。1849年3月4日,政府向全國頒佈了新憲法。3月4日憲法的頒佈標誌著在奧地利已經全面地復辟了封建專制制度。

1948年,維也納十月起義失敗後的奧地利!

新憲法的頒佈激起了議會代表的極大憤怒,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於是,奧地利政府便以此為藉口,於3月6日至7日在克列麥爾日集結了大量軍隊,包圍了議會街上到處張貼著解散議會的宣言。3月7日,奧地利議會被解散了。

新憲法的頒佈、議會的解散使奧地利廣大勞動人民又重新在封建專制制度的重壓下呻吟和掙扎:倫巴底威尼斯匈牙利和捷克有作為奧地利的基本領地統一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從

所以,1848年奧地利革命失敗後,這個七零八落的多民族國家又得以苟延殘喘,奧地利皇帝貴族、大資產階級同捷克、波蘭以及匈牙利的貴族又結成了“神聖同盟”,在共同反對革命的基礎上聯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