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劉備死前託孤李嚴,不只整慘諸葛亮,連自己國家也深受其害

三國蜀漢主君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後,退守白帝城並著手進行託孤,但劉備卻做出一個十分矛盾的任命:“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李嚴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導致諸葛亮無法掌握軍權並領導蜀漢,而真正握有軍權的李嚴卻被排除在蜀漢權力中心的成都外,留在永安,這個任命讓諸、李兩人在劉備死後的八年內明爭暗鬥,導致北伐失敗。

劉備死前託孤李嚴,不只整慘諸葛亮,連自己國家也深受其害

▲劉備託孤找來諸葛亮(右)輔佐劉禪(左),卻導致後來北伐次次失敗。(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劉備一生的願望就是反攻中原、光復漢室,那為何會在臨終前下達如此矛盾的任命呢?

其中一種說法是為了鞏固劉禪的位置。

劉備知道,要讓自己的兒子坐穩皇位,就需要分權制衡,讓蜀漢內部製造矛盾,如此一來劉禪的地位就會十分穩固,也有操作空間,因此

“帝城託孤”被後人認為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

劉備死前託孤李嚴,不只整慘諸葛亮,連自己國家也深受其害

▲劉禪。(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另一說法則是蜀漢的狀況。

當時蜀漢的狀況逼迫劉備必須做出如此決定,由於當時蜀漢大敗,也沒有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為了防止東吳一鼓作氣滅掉蜀漢,劉備才待在永安,並任命李嚴待在永安守住國門,防備東吳的進攻,然而這個決定也導致蜀漢再也無法崛起。

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劉禪的相父,朝中大小事務都是諸葛亮說了算,李嚴也待在永安防止東吳入侵,盡力讓蜀漢重回正軌。

劉備死前託孤李嚴,不只整慘諸葛亮,連自己國家也深受其害

▲劉禪。(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雖然一開始確實有收到效果,但等到諸葛亮再次和東吳談和後,李嚴的重要性便大大降低,再加上諸葛亮決定北伐,兩人的矛盾因此爆發。

隨著時間的推移,蜀漢重新和東吳聯盟,李嚴也就失去作用,被迫調回成都,這時諸葛亮因為要北伐,所以又向李嚴索討軍權,李嚴便要求把益州東部的幾個郡分割出來,設定巴州,自己擔任巴州刺史。

劉備死前託孤李嚴,不只整慘諸葛亮,連自己國家也深受其害

▲李嚴。(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這樣的行為就是要劃分彼此勢力範圍,諸葛亮當然不願意,李嚴為此感到不滿,又提議乾脆讓諸葛亮“受九錫”,在古代,“九錫”是皇帝能給的最高賞賜,曾受“九錫”的人大多數都是篡位者,諸葛亮當然知道這個意思,因此嚴厲拒絕,兩人的樑子就此結下。

最終諸葛亮讓李嚴率軍支援漢中,江州則由他的兒子接管,整起事件才告一段落,但李嚴還是不滿自己受制於諸葛亮,為了主導兵權,兩人便在朝中暗自較量,內鬥長達8年,導致諸葛亮的北伐次次皆以失敗告終。

李嚴被免職貶為平民後,諸葛亮不久與李嚴兒子李豐教導說:

“我與閣下父子傾力以復興漢室,人神共鑑。上奏都護李嚴典漢中,委任閣下於東關之安排,也不考慮遭人非議。全為這份心意可動之以情,最終儲存大局,怎料卻發生這顛倒是非、圖謀不軌之事!過去楚卿屢遭罷黜,亦能恢復職務,心存國家大事的道理則榮福降臨,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希望寬宏地慰問都護李嚴,勤奮地追回過去的錯誤。

現在雖然解除了李嚴的職務,影響了家計,但依然保持了奴婢賔客百數十人,而閣下亦有中郎參軍居府之職,在生活水平上也是優厚的家庭。若都護李嚴思負一意,君與蔣琬推心做事,李嚴復職還是有望的,失去的可以復還。望詳細思量警戒,明白我的用心,書信寫到這裡難免長嘆涕泣。”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的訊息傳到梓潼後,李嚴認為其繼任者不可能再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了,於是悲憤而亡。其子李豐後來官至朱提太守。

劉備死前託孤李嚴,不只整慘諸葛亮,連自己國家也深受其害

▲諸葛亮。(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