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路德說:“我現在不受任何法律和暴君的約束,過的是真正基督徒的自由生活。”路德在隱居的地方,天天做兩件事:喝著美味的葡萄酒,讀著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聖經》。路德特別鍾愛葡萄酒,據說他認為不喜歡葡萄酒的人永遠不會有出息,還說:“誰若不愛美酒、女人和歌,他就終生是個傻瓜。”有時他也懺悔似的感慨:“我們德意志人的罪孽可以在葡萄酒囊中找到,稱作‘豪飲’。”

至於《聖經》,它的舊約部分原文是希伯來文寫成的,新約部分是希臘語寫成的。路德很重視這兩種語言,把它們比作藏有聖靈寶劍的劍鞘、放著珍珠的匣子、盛著美酒的瓶子和囤積糧食的倉庫。但為了打破神職人員對教義的壟斷,路德組織將《聖經》翻譯成了通俗易懂的德語。路德從事這項工作十分嚴謹,有時為了翻譯一個字,他們要研究幾個星期,往往一天還翻譯不到一行。隨著路德翻譯的《聖經》譯本流行全國,德意志語言的統一也得到促進。

路德的英勇鬥爭感染了德國人民,他深受群眾愛戴。教皇特使回報說,全德國都在造反,十分之九的人的口號是“路德”,剩下十分之一沒有直接支援路德,他們的口號是“羅馬教廷該死!”路德的著作仍然暢銷無阻。人們還搶購頭上自帶光環的路德像。

諷刺教會的漫畫和小說到處流行,有的漫畫裡,教皇、紅衣主教和大主教被用鐵鏈捆在馬尾巴上拖著,有的漫畫畫了一群長著豬、牛、貓腦袋的教士。路德親自設計了一冊名叫《基督受難和反基督者》的書,配上插圖,將耶穌和教皇加以對比:耶穌為門徒洗腳,教皇讓人吻他的腳;耶穌給傷者治療,教皇讓人比武取樂;耶穌把錢商趕出聖殿,教皇把教堂變成買賣贖罪券的場所。人們非常喜歡這些小冊子,他們給討厭的教士起了各種外號,比如討飯袋子、乾酪獵犬、魔鬼餵養的肥豬等等。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特使哀嘆:“我對這樣的人民失去了信心!”

由於路德的巨大影響和廣泛宣傳,在沃姆斯會議之後,支援宗教改革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薩克森、勃蘭登堡等城邦對沃姆斯會議上的敕令進行抗議,宣佈不受其約束。他們建立的改革教會因此得名“抗議宗”(Protestant),中文一般譯為“新教”。路德宗、瑞士的加爾文宗還有英國國教,都是新教的重要宗派。大體上,北德意志諸侯更傾向於新教,而南方則比較保守。

宗教改革是歷史大勢的產物。教皇代理人在給教皇的信裡寫道:“每一塊石頭和每一棵樹都喊出‘路德’的名字。”整個德意志民族都是路德的後盾,覺醒的人們都自覺地同他站在一起。因此,路德作為一介普通教士卻能“怒懟”教皇,把所有的天主教會反對派團結起來,站在時代的最前列。當時的詩人把路德比作一隻夜鶯,用自己的歌聲宣告黑夜即將結束,清晨的陽光就要升起了。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但是,路德在反對羅馬教廷的同時,卻號召人民服從政府、皇帝和貴族,哪怕他們多行不義也不能反抗。他擔心:“假如我煽動叛亂,我帶給德意志的會是一場大流血。”而覺醒的群眾已經不甘心僅僅是抗議和辯論,他們要求解決更深遠的社會問題,為此不惜流血犧牲。路德就這樣又落到了群眾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