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一組清風竹拍攝的圖片)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作者簡介】李冠男,男,漢族,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人,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作家協會會員,《烏蘭察布日報》特約記者。學生時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不惑時期投身於專業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紀實文集《脈動長河》,文學劇本《烽火重生》,報告文學《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短篇小說《宴殤》等等。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原題《香溪美女王昭君:用青春換來了胡漢和平數百年》

“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在這句古詩裡,所描繪絕代佳人指就是具有羞花之能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出生於湖北香溪。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王昭君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從小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同時,這一香溪美女也以其絕世的美貌和容豔,與西施、貂蟬、楊貴妃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誨選秀女,王昭君有幸被選中。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應召到達京城長安,等待掖庭面詔。王昭君進宮後,自認為貌美如花,不肯實施潛規則去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所以毛延壽嫉恨在心,便在她的畫像上作了點手腳,使漢朝皇帝難以留意宮中這位香溪靚女。逆流之中,王昭君只能在幽深的漢宮中顧影自憐,多年無法得到漢朝君王的垂青。歪打正著,王昭君命中註定就與漢朝皇室無緣,出塞和親才是上天交給王昭君的使命和責任。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漢朝的幾代皇帝,最剛愎自用的就是漢高祖劉邦。也許是漢朝開國君主的原因,劉邦一當上皇帝,就頻頻向邊外少數民族要地位,但匈奴人根本就對他不屑於顧。公元前201年冬天,胡地匈奴大舉南犯,直接進逼中原。盛氣凌人的劉邦不聽部下謀士婁敬所勸,親率漢軍迎敵,結果被匈奴人施以詐敗的假象所迷惑,孤軍深入進入白登山,導致被圍7天,幾乎全軍覆滅。幸好軍中有個猛將陳平,給劉邦出了個好點子,用重金賄賂匈奴閼氏(匈奴單于之妻),劉邦才得以逃命回到長安。

躲過這次劫難的漢高祖,再也不敢率性而為,只能接納了婁敬的主張,進一步採取安和政策,每年送給匈奴無數金銀綢緞、茶葉美女,暫時躲過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兵力要挾。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漢元帝時期,面對著強悍的匈奴人,他也憂心忡忡、寢食難安。在無路可走之下,漢元帝遊說匈奴,打算採取“和親”的手段,讓匈奴呼韓邪單于成為漢朝女婿,不乏也是一種良策。

呼韓邪單于早就對漢朝美女垂涎欲滴,聽說有這等好事,立馬答應。在朝中拍馬屁之人的應和下,漢元帝胡亂地把內庭無緣面君的王昭君指嫁給呼韓邪單于。

在呼韓邪單于帶著王昭君向漢元帝辭行之時,元帝第一次見到了王昭君的真容,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後悔不迭,想要留下又恐失信於匈奴。百般無奈之下,漢元帝終於做了一次大丈夫,賞賜給王昭君錦帛二萬八千匹,絲絮一萬六千斤和若干黃金、美玉、古玩,並親自出長安城十里之外,目送呼韓邪單于娶親隊伍離開帝都。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肩負著漢匈和親重任的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跟隨著呼韓邪單于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享盡了無與倫比的榮光。歷時一年多時間,終於在第二年初夏到達了漠北。在天高風爽的胡地草原,王昭君受到匈奴官員和百姓的隆重歡迎,入掖庭和親不久,即被呼韓邪單于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再無戰事。史記有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按照少數民族收繼婚的風俗,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的屈辱,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緊接著,又給復株累單于生了二個姑娘,長女名叫須卜居次,次女名叫當於居次。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也離開了人世。臨死前復株累單于正告手下,漢朝和匈奴一衣帶水、和睦相親,漢朝永遠都是匈奴人的親家,延年長安,永不互犯。

王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香溪美女、一代名伶王昭君因常年飽受疾病的折磨,在天寒地冷的漠北宮幃絕塵而去,只留下了千里落寞的錦繡草原。

在內蒙古黃河沿岸有多處地方被指證為王昭君的埋骨之地。除了位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的昭君墓外,還有今天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黃河南岸的昭君墳。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的昭君墓,習慣上被官方稱之為“青冢”。

走進墓園,迎面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董必武先生1963年為昭君墓題寫的七絕:“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鄧拓先生從歷史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對這首七絕做出飽含深情的評價:“初入漢宮待命,便報單于納聘。不負女兒身,遠和親。塞外月圓花好,千里綠洲芳草,巾幗有英才,怨何來。”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想當年,昭君不負眾望,肩負著朝廷的使命,雍容大度,以外交家的身份,揚眉吐氣出塞和親,匈漢邊境就此安寧不說,自己的情感,也有了一個極為尊貴的安放處。王昭君的功德就在於此,事實也的確如此。

穿過石碑後面的六角涼亭,順著環繞墓身的小路拾階而上,在33米高的墓頂,寬敞的平臺中央,又有一個紅柱青瓦的六角攢尖涼亭。站在亭子裡放眼望去,北面是巍巍的大青山,南面是牧野敕勒川,東西阡陌縱橫,樹木成行,昭示著王昭君這一偉大女性所具有廣闊情懷和大德胸襟。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黃河南岸的昭君墳,隔河東北方向正是麻池古城,在漢代是五原郡的郡治所在。古城周邊曾出土過“單于和親”、“單于天降”瓦當,這些瓦當面文作為歷史上漢匈關係、甚至是昭君出塞的實證,被學者們一再引用發揮,筆者認為各有其源,各得其所。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呼和浩特昭君墓)

(呼和浩特昭君墓)

在達拉特旗昭君墳旁,過去有一處水陸碼口,它正處於“秦直道”和“固陽道”的交接地帶。自從有了昭君出塞,當地的老百姓為了又給這個碼頭重新起了一個聰睿的名子――昭君渡,藉以銘記這位香溪美女的功德。昭君渡和昭君墓、昭君墳成就了敕勒川的美譽,王昭君不再是一個人的象徵,而是在內蒙古地區多民族交往包容的精神圖騰。現在的昭君渡已無渡船通行,跨越黃河之處均有棧道和大橋透過。但昭君出塞所走的路線,必然要從長安出發沿秦直道而來,在昭君渡上船渡河,再走固陽道,最後才能進入漠北草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干戈化玉帛,天賜玉嬌娘。世人嘆青冢,一女定邊疆”。穿梭行進於歷史的長河中,不管從哪個角度來弘揚王昭君的精神,也不管站在哪個立場來宣講王昭君,都是一種推舉民族團結的正能量。王昭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魅力,永遠銘刻在歷史的碑文上,20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枝繁葉茂。(完)

帶您出塞, 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