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張飛——粗中有細 有勇有謀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張 飛

粗中有細 有勇有謀

劉 暢

張飛,字益德(一作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諡曰桓侯。有一句歇後語流傳至今: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說的就是張飛為人既勇猛膽大又心思細膩,智勇雙全。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張飛——粗中有細 有勇有謀

張飛像

勇武過人 萬人之敵

張飛勇武過人,不少人將其與關羽並稱

“萬人之敵”

。如,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程昱:“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荊州,率精兵追擊劉備,其中就包含了號稱天下驍銳的虎豹騎。劉備的軍隊以及民眾有十餘萬人,再加上糧食、行李輜重繁多,行軍十分遲緩。行至長坂坡(位於今湖北當陽)時,被曹軍虎豹騎追上,劉備軍雖擁大眾,但披甲者少,很快便被擊潰。劉備不得不拋妻棄子,僅率趙雲、張飛、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隨後,劉備命張飛斷後。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正是張飛的勇猛,鎮住了曹軍驍銳的虎豹騎,從而為劉備等人贏得了逃亡時間,劉備勢力集團才得以倖免於難。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張飛——粗中有細 有勇有謀

描寫張飛的詩《猛將》中寫道:

“溫侯也需懼三分”

,溫侯指的是呂布,他向來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世人心目中,連他也需要畏懼三分,可見張飛的勇猛非同一般

深謀遠慮 心思細膩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受益州牧劉璋之邀,入西川幫忙抵禦張魯,張飛與關羽、趙雲、諸葛亮等人共守荊州。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準備攻佔益州,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荊州兵前去增援。從荊州進入益州,長江就是最近便的交通大動脈。張飛等人沿江西上,很快就到達益州東部最重要的軍事要塞江州(今重慶市)。江州當時為巴郡首府,嚴顏為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下令張飛進攻江州,當時劉璋的主力兵團正全力保衛益州的中心城市成都,江州雖是要塞,防守卻較為薄弱,

張飛很快攻下城池,後勸降嚴顏。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張飛——粗中有細 有勇有謀

《三國志•張飛傳》載,嚴顏被俘後,飛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將到此,何為不降,而敢拒敵?”嚴顏全無懼色,回叱飛曰:“汝等無義,侵我州郡!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飛大怒,喝左右斬來。嚴顏喝曰:“賊匹夫!砍頭便砍,何怒也?”張飛見嚴顏聲音雄壯,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階喝退左右,親解其縛,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頭便拜曰:“適來言語冒瀆,幸勿見責。吾素知老將軍乃豪傑之士也。”嚴顏感其恩義,乃降。

《華陽國志》載,嚴顏為江州臨江縣(今重慶市忠縣)人,在臨江,民眾質樸耿直且崇尚武術,嚴、甘、文、楊、杜為大姓。因此,嚴顏作為臨江五大家族之首的後人,身上必有臨江人該有的特點,一旦歸降便會忠心耿耿,同時,爭取到他的歸降,對於爭取當地士家大族的支援,從而攻取益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張飛先下令斬嚴顏後下令釋放他,對嚴顏的態度有緊有松,整個過程充分彰顯了嚴顏不屈不撓的氣節,嚴顏雖降,但也保住了在眾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嚴顏歸降後,《三國志•張飛傳》記述:

“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張飛有了嚴顏的輔助,一路順利抵達了成都,義釋嚴顏收到的政治效果非同一般。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張飛——粗中有細 有勇有謀

面對嚴顏的頂撞、譏諷,張飛卻一消心中怒火將其釋放,並寬容待之,最終取得他的支援,從而順利抵達成都。足以見得張飛並不僅是一介勇夫,還是一個心胸寬廣、賞識人才的君子,他也有心思細膩、深謀遠慮的一面。

現成都漿洗街以東、北接黌門后街、南接桓新巷,有一條以張飛諡號而命名的小巷,名曰:桓侯巷。

小巷雖然較為偏僻,但街名卻承載著人們對張飛的敬重與崇拜,以及三國文化對成都人生活的深遠影響。

【方誌四川•歷史文化】張飛——粗中有細 有勇有謀

作者:劉 暢(成都市武侯區地方誌辦公室)

供稿:方誌武侯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影片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片、音影片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