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作者:傅安平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因為這個時代影視文學的普及與傳播,“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是婦孺皆知,“荊軻”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都能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響,凡是想起他的人,沒有不對他瀟灑勇毅、視死如歸的形象感慨於心,由衷敬佩。

但是影視文學中的荊軻及其刺秦的故事,還是和歷史著作中的記載有所不同。今天我就趁著讀《史記·刺客列傳》的機會,聊一聊兩千多年前“荊軻刺秦”前後的那些事。

(一)荊軻不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

春秋時,齊國有個淫亂權臣叫慶封,慶氏中有支族人遷到衛國,那兒也是商鞅、呂不韋的故國。到了戰國末期,那支族人中出了一個叫“慶柯”的年輕人,長相俊美,又好讀書擊劍,別人都尊稱他“慶卿”。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慶柯在本國不遇,就遊歷多地專交賢豪之士。後到了燕國,交上了高漸離、田光那樣的朋友,在燕國土子階層中很有名氣。因為燕國口音不同,當地士人稱“慶卿”為“荊卿”。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被“秦國駐燕國大使”蔡澤蒙逼到秦國當人質的燕太子姬丹一逃回來,就急著報被嬴政“見陵之辱”,他透過田光找到荊軻,策劃了“荊軻刺秦王”這一驚天大事,譜出了一曲易水悲歌。

回過頭來說,當人們都遺憾於荊軻的助手秦舞陽徒有其名,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壞了刺秦大計時,那荊軻就是最合適的刺客人選嗎?其實也未必,作為這次刺殺行動的主要實施者,荊軻也有其能力不足之處。

首先,荊軻只是愛好劍術,對劍術很有研究,但並不是一流劍客,更不是一名職業殺手。他的劍術,只能說“還過得去”而已。這一點,透過趙國的蓋聶和魯勾踐兩人對荊軻的態度與評論就可以看出來。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荊柯與蓋聶論試劍法,蓋聶覺得荊軻某些地方不恰當,就怒目而視荊軻,荊軻便走了,找人追都追不上。這說明什麼?說明荊軻作為一個劍客,在比劍時心裡還是容易受到對手小動作的影響,並非真的如田光說的那樣“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蓋聶一試就試出來了,色雖未變,心已波動——當然,也可能是荊軻覺得蓋聶動則發怒,不是一個值得結交的好劍客,失望而去。但蓋聶覺得荊軻是被他的怒視給嚇走的,走時還不敢多停留,他也沒覺得荊軻是個優秀劍客。

第二次,荊軻與魯勾踐博奕,為一個棋子爭了起來,魯勾踐“怒而叱之”,荊柯的反應又和上次一樣,冷笑一聲便走人了。

荊軻看來是個常以對方神態反應識人的人,他瞧不起動則生氣發怒性不忍毅的人——換作他是劉備,肯定也是瞧不起關羽、張飛甚至趙、馬、黃的,因為五虎將都愛發怒鬥狠。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而魯勾踐是怎麼評價荊軻的呢?他在後來聽到荊軻死訊後,嘆息地說“可惜啊,他沒有致力於精通劍術。我也錯了,我不瞭解他(竟這樣剛勇),以前我(為一個棋子)喝斥他,他肯定以為我是一個一般人。”魯勾踐的前一句話不能全信,但不能一點不信。

蓋聶和魯勾踐,很可能就是兩大劍術高手,兩個人都這樣對待荊軻,荊軻的劍術肯定沒有達到一流劍客的至境。他們當時都因為不瞭解荊軻個性,而失之深交。

後來燕太子為荊軻物色副手,選了那個“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的秦武陽,這個人易怒,一怒就面色發白,田光看不中,肯定也是荊軻看不上的。但燕太子認為秦武陽可以,因為他“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

荊軻心裡有他自己的副手人選,是誰呢?可能是蓋聶或魯勾踐,也可能是另一個不為大家所知的民間絕世高手,真正的高手都是寂然獨立的,不會隨便出來譁眾取寵。那個人一定值得荊軻花很長時間去等,唯一不能確定的是他對這個刺秦計劃的價值理解,因此等了很長時間,他還是沒來。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燕太子實在忍不住了,開始催荊軻上路,甚至當面懷疑荊軻的忠誠。荊柯受這一激,在這關鍵時候沒有忍住,犯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個大錯——他帶著秦武陽上路了。

據說荊軻上路那天,風寒冰凍,白虹貫日,天象昏慘不忍睹視。燕太子觀之,已知事將不成,仍默不作聲,任由荊軻遠去,壯士從此不歸。

秦武陽徒有表勇,內勇極怯,而荊軻極有內勇,而外技未達純熟。這就是荊軻刺秦這一單純事件最終失敗的原因所在。

在刺秦之前,荊軻只是一個愛讀書的劍客,因其個性而獲聲名,但他並不是一個職業殺手,以前甚至可能沒殺過一個人。一個最好的劍客,可能還不如一個三流的殺手更懂得怎麼取人之性命呢。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二)姬丹不是一個心懷仁義的主子

再來說說燕太子姬丹,“荊軻刺秦”行動的主要發起者與組織者。

燕、秦兩國,因為中間有魏、韓、趙“三晉”阻隔,以前沒有發生過直接戰爭,只有過兩次象徵性的“助架”行為,分別是“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和“秦昭王三十五年,佐韓、魏、楚伐燕”,你來我往意思了一下。

秦、燕之間曾有政治聯姻,燕太子姬丹體內還流淌著秦國公主嬴家的血液。當年愛好力士的秦武王舉鼎壓斷小腿,得骨髓炎而死時,他的弟弟秦昭襄王還在燕國當人質,燕人就親自護送他回國,他才得立為王。

這樣說來,在荊軻刺秦之前,燕、秦兩國原本有不錯的關係,至少沒有什麼國家之間的深仇大恨,不像秦與晉、秦與趙、秦與楚之間那樣生不兩立。如果燕國知道這點,如鞠武太傅所言利用好這些關係,從中隨隨圖之,燕國上下就不會遭殃了。後來荊軻代送“降書”至秦庭,秦王大喜,“朝服,設九賓”相迎就是證明。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但問題沒出在兩國之間時,已先出在兩人之間了,那就是姬丹與嬴政。這兩人小時候一同在趙國為人質時就互相認識了,算是發小吧。他們那時肯定發生了一些事情,比如最可能的是,為同一個女孩子爭鬥過。

後來他們各自回國,嬴政當了秦王,姬丹再次被他老爹狠心送到秦國當人質,嬴政不給姬丹一點發小的面子,冷落他,羞辱他,還說除非“烏頭白,馬生角”才會讓他回國,讓姬丹時時感到被殺的恐懼。

而那個當年可能更喜歡姬丹的女孩呢,現在也許正被嬴政關在秦宮成了夫人,要不嬴政為什麼一生從不對外宣立王后呢?身為人囚的姬丹,刻骨仇恨著嬴政,終於找個機會逃回燕國,開始他的私人復仇計劃。

但是姬丹對知道計劃的那幾個親近者聲稱,他的計劃是為了阻止秦國侵併燕國。他對荊柯的流涕言說,可能連他自己都相信這麼作是為了國家存亡大事。但他因此犯了一個對他的國家來說,不可饒恕的致命大錯,觸怒那隻鷹鷙,結果無可挽回。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姬丹把兩個發小之間的私人仇恨,硬是升級為兩個國家之間黑社會式的決鬥,綁架了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作為人主,這戰略上一旦走錯,註定全盤皆輸,無論荊軻刺秦是否成功,強秦之車馬必將更快、更狠地碾滅弱燕。

至於姬丹屢屢拒聽太傅之諫;對田光的懷疑導致田光自殺;對樊於期的虛偽保護,忍亡一國而不忍讓他去匈奴避禍,實際上只是想留住樊於期作為利用工具;為一匕首試毒害死很多無辜;對荊軻的長期籌備漸漸缺乏耐心,嚴厲催逼荊軻上路,露出心胸狹窄者的猙獰面目,這許多細節已經表現出他不是一個能圖大事的仁主。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只是因為荊軻隨口讚了一句鼓琴侍女的手很漂亮,姬丹就斬斷那雙手盛上玉盤呈給荊軻欣賞,以這種變態的辦法干擾荊軻心志催逼荊軻上路,這樣殘暴不仁的人是一個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主嗎?就像管仲臨終所言“殺人以適君,非人情,不可”,這樣的人實在是不仁不義啊!荊軻最終沒能堅守住一個江湖遊俠的自由意志,讓那股江湖義氣裡挾住了他的人生。

荊軻與姬丹之間,真不是什麼知己的關係,荊軻只是難辭朋友田光以死相托,勉為其難答應了姬丹。“士為知己者死”,其實說的是另一個刺客晉國的豫讓。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三)燕國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國家

最後來說說末代燕國,這個“北燕”偏僻小國,是怎麼不作不死的。

燕國原是周召公封地,也就是《詩經·召南》裡“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中的那個召伯。燕國曆史上很少有出彩的機會,幾度差點亡國,僥倖存活八百多年。只在傳到燕昭王這一代,因有郭隗、樂毅、鄒衍等幫助,大勝過死敵齊國一回。剛稱強幾年,燕又趕走樂毅自毀長城,被齊國復虐一回,重歸平庸,傳到了燕王姬喜手上,也就是姬丹他老爹。

這個姬喜也是是短視貪利的糊塗蟲,看到趙國長平之戰後國力大損,就執意要咬上一口,殊不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反被趙國圍打得磕頭求和。燕、趙連年腹背相攻,能不加速滅亡?秦國已經兵臨易水。

燕國的存亡,這時已經不由燕國自己決定了。燕國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爭取到一個能讓秦國默許的更好的結果,免於屠國之禍。可沒想到大禍臨頭,不光燕王老糊塗,燕太子更加少糊塗,提出了這個效仿曹沫劫持齊桓公的“劫刺秦”計劃,按燕太傅的話說就是“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不顧國家之大害”。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姬丹的政敵贏政,在國事面前可沒那麼糊塗,會犯戰略性的錯誤。他當初就沒因發小關係而動幼稚私情,對姬丹網開一面,現在姬丹把怒火點燃,他只會更加冷血無情的馬上採取行動,完成統一天下的宏偉大業。

秦國的殺人機器一剛開進燕國,燕王姬喜就嚇破了,自己把兒子姬丹的人頭割下來,奉送到秦王面前。但這臺機器一旦開動,是姬喜想停就能停的嗎?

荊軻本是一介書生劍客,萍蹤俠影於亂世之間,可一旦決定“刺秦”,他就把它當作一件事業去做,花了幾年時間精心籌備,而不只是一時衝動,這如司馬遷所言“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可“刺秦”在姬丹那裡,僅僅是為了報“見陵之辱”,後來就變成舉國之垂死掙扎。姬丹只憂計劃曠日彌久,須臾不能等待,終於逼著荊軻在準備未足時就倉促上路,這是荊軻所遇非人,命將註定。

“刺秦”計劃是姬丹發起的,但“圖窮匕現”的行動方案應該是荊軻效仿“專諸刺僚”而設計的。伍子胥在逃亡路上發現專諸時,專諸正在街頭打打殺殺,一個街頭壯漢能做到成功刺殺吳王,荊軻以為自己也能做到刺殺秦王。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但他不知道的是,專諸不但早已研究透了吳王僚的日常習慣,而且他是個職業殺手,殺人如割韭,他荊軻行嗎?他作為一個劍客,從未以取人性命為目的——至少在司馬遷的筆下,沒說過荊軻殺過人,是一個簡單無腦的亡命之徒。

事實證明,荊軻在關鍵時刻也掉了鏈子,他想劫持秦王不能,想殺他又不夠快準狠,浪費了足夠長的時間。他繞著柱子追殺秦王,兩次揮匕都沒有傷到秦王皮肉,甚至秦王在慌亂中都能徒手反擊荊軻,“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很快清醒過來,抽出長劍就將荊軻砍倒。秦王才是真正的殺手。

荊軻原本的計劃應該是,他慢慢展開地圖吸引秦王,另一個劍客抽出匕首,劫持或疾奪秦王之命。

然而……

待嬴政從驚魂中完全恢復過來,他下令將荊軻屍體肢解示眾,湛沒其族。

從衛國來到秦國的三位英傑人物:商鞅,呂不韋,荊軻,都沒能活著回到家鄉。

荊軻刺秦王,世人皆驚,但荊軻真的是一個擅長殺人的刺客嗎?

【作者簡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黃岡人,工學本科。現自由職業,業餘寫作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